落枕了怎麼辦?中醫分享緩解落枕小妙招,轉發給需要的人

穴位養生堂 發佈 2020-01-07T07:40:52+00:00

趕走落枕小秘訣落枕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落枕症狀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

趕走落枕小秘訣

落枕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落枕症狀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涼等因素。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不利,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於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刮痧和拔罐都可以有效治療落枕。

刮拭部位

頭部

風府、風池

肩部

大椎、肩井、天宗

下肢部

丘墟、懸鐘

拔罐療法

1.走罐法

所選穴位:患側頸背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坐位,首先在患側部位塗上風濕油,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疼痛處,隨後進行推拉走罐,推拉程度以皮膚潮紅為度,最後再將罐留在痛處10~15分鐘。每日1次。

2.留針罐法

所選穴位:承山穴

治療方法:讓患者取俯臥位,在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首先用2寸毫針直刺穴位。得氣後,以針捻轉提插穴位。然後再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穴位上,留針、罐15~20分鐘。每日1次,1~2次即可治癒。

本節名詞

①刮痧

中國傳統自然療法之一,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

②拔罐法

古稱「角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是一種以杯罐為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空氣產生負壓,吸著於皮膚,使皮膚造成充血、淤血現象的一種療法。

③走罐法

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塗上一層潤滑油作為介質,再將罐吸拔於所選部位的皮膚上,然後,醫者在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動,至所拔部位的皮膚紅潤、充血,甚至淤血時,將罐起下。

落枕的治療方法

刮拭穴位



拔罐選穴

拔罐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總稱。拔罐療法,對於治療頸椎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拔罐療法,又稱「火罐氣」「吸筒療法」等,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藉助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以產生負壓,使其吸著於穴位皮膚或者患處,通過吸拔和溫熱刺激等,造成人體局部發生淤血現象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留罐法、閃罐法、刺絡罐法。

拔罐的準備工作

罐具的選擇

為了適應不同的病症和治療方法,有眾多不同種類的罐具,主要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橡膠罐、和抽氣罐,患者可根據自己的病症選擇其一。

輔助的材料

在拔罐治療中,除根據病情選用所需的罐具外,還需要燃料、針具、潤滑劑、消毒用品、治療燙傷的藥物等一些其他的輔助材料。

刺絡罐法一

所選穴位:大椎

治療方法:讓患者騎在椅子上,以充分暴露背部,在對穴位處皮膚進行消毒後,用梅花針重叩穴位,以輕微出血為度,然後再用閃火法將大號火罐吸拔在大椎穴上,留罐10~15分鐘,以被拔罐部位充血發紫,並有少量淤血和黏液(5~10毫升)被拔出為度。兩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刺絡罐法二

所選穴位:大杼

治療方法:在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先捏緊穴位皮膚,然後將三棱針迅速刺入穴位1~2分深,出針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點刺穴位上,以滲血為度,留罐10~15分鐘。

本節名詞

①留罐法

是指罐具吸拔在應拔部位後留置一段時間的拔罐法,留罐法一般留罐的時間為5~10分鐘,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②閃罐法

是指罐具吸拔在應拔部位之後隨即取下,反覆操作至皮膚潮紅為止的一種拔罐方法,可以連續吸拔20次左右。

③刺絡罐法

具體操作方法是先針刺穴位或病變部位,針刺後再拔罐並留罐,起罐後用消毒棉球或龍膽紫等消毒藥水將傷口擦凈。

拔罐選穴與操作方法

精確選穴

刺絡罐法一

大椎→讓患者在椅子上倒騎以充分暴露背部;→對穴位皮膚進行消毒;→用梅花針重叩穴位,以輕微出血為度;→用閃火法將大號火罐吸拔在大椎穴上,留罐10~15分鐘;→以被拔罐部位充血發紫,並有少量淤血和黏液(約5~10毫升)被拔出為度。

刺絡罐法二

大杼→讓患者取坐位;→用雙手在大杼穴周圍向中央部位擠壓,以使血液聚集於針刺部位;→對穴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捏緊穴位皮膚;→將三棱針迅速刺入穴位1~2分深;→出針後用閃火法將罐吸拔在點刺穴位上,以滲血為度,留罐10~15分鐘。

刮痧也治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

刮痧療法對頸椎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針對頸椎病,刮痧可選取頭部的風池穴、肩部的肩井穴和上肢部的外關穴來進行操作。

刮拭部位

頭部

風池

肩部

肩井

上肢部

外關

刮痧方法

刮法

面刮法、平面按揉法

次數

40次

刺激程度

適度


本節名詞

①肩井穴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俯臥的姿勢,此穴位於人體的肩上,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②外關穴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穴與肘尖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每天泡泡腳

頸椎不再痛

中醫治療疾病經常採用「內病外治」的方法,用足浴療法治療頸椎病便是這一治療思想的體現。足浴療法是藉助水的溫熱作用、化學作用,通過藥物蒸氣和藥液熏洗,達到疏通腠理、降溫散風、透達筋骨、理合氣血、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醫學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如果經常用熱水洗浴腳部,能有效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液循環功能,調理臟腑,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痛的目的。此外,由於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在足部交接,且各有與之相對應的皮部,而人體肌膚具有吸收藥物成分的作用,所以藥液通過皮膚及經絡的傳輸作用,可以達到有效防治全身疾病的作用。

足浴方法

1.冷水浴法水溫約10℃,洗浴時間約10分鐘。糖尿病患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及盆腔炎患者禁止使用本法。

2.熱水浴法水溫一般應保持在40℃左右,浴盆內水量以能沒過腳踝部為宜,全身放鬆,雙腳放熱水中浸泡約5分鐘,然後在溫水中用手按摩腳心,兩腳交替進行,每隻腳按摩約5分鐘。

3.冷熱交替法冷水浴法和熱水浴法交替使用,這種方法較適用於頸椎病、足部血管運動神經功能紊亂(如多汗)等症狀。

注意事項

1.進行足浴的最佳溫度是40~45℃,隨著足部的適應,水溫可以逐漸升高。

2.做足浴的時間在30~40分鐘為宜,只有保證一定的溫度和時間,才能使藥物發揮最大的效力。

3.飯前和飯後的30分鐘之內,不適合做足浴。

4.低血壓的人做足浴要謹慎,足浴時,足部及下肢血管擴張,可引起頭暈、目眩。疑有腦血管硬化者,冷、熱足浴均禁止使用。

5.按摩後,應及時補充水分,最好飲用溫開水。

本節名詞

①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該病主要侵犯肢體,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動脈及其伴行的靜脈和皮膚淺靜脈,受累血管呈現血管壁全層的非化膿性炎症,管腔內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現進行性狹窄以至完全閉塞,引起肢體缺血而產生疼痛,嚴重者肢端可發生不易癒合的潰瘍及壞疽。

②盆腔炎

一般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炎症時,稱為盆腔炎,盆腔炎為婦科的常見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