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愛情,是你愛她,她也愛你!死纏爛打,沒有意義

張小漁煮酒論史 發佈 2020-01-05T02:04:03+00:00

湘西邊城沈從文先生在《邊城》里,寫了一個夢一樣美好又悲傷的愛情故事。現實中,他與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張兆和,也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傳為美談。但事實上,美好的童話背後,是婚姻生活的一地雞毛。


沈從文先生在《邊城》里,寫了一個夢一樣美好又悲傷的愛情故事。現實中,他與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張兆和,也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傳為美談。

但事實上,美好的童話背後,是婚姻生活的一地雞毛。

鄉下人愛上大小姐,大小姐壓力很大

一個是合肥名門望族的千金小姐,一個是來自偏遠湘西的鄉下人,從一開始,沈從文和張兆和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

沈從文極度自卑,他在給張兆和的信中寫道:「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裡,用嘴吻你的腳,我的自卑處,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於十分褻瀆了你的。」

用今天的話來說,沈大師是標準的「舔狗」,張兆和是他高高在上的女神。當然,我們誰也不懷疑,他對張兆和那狂熱的愛戀,出自一片真心。

當時的張兆和,是十八歲的公學校花。而當時的沈從文,是中國公學的老師,在課堂上見了這位貌美如花的女學生,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

怎麼才能追到女神呢?

靦腆自卑的沈從文不敢表白,開始干自己擅長的事:寫情書。

但沒用,校花張兆和身後有許多追求者,她把他們編成了「青蛙一號」、「青蛙二號」、「青蛙三號」。二姐張允和取笑說,沈從文大約只能排為「癩蛤蟆第十三號」。

可癩蛤蟆是有遠大理想的,不但想吃天鵝肉,而且吃不到就絕不罷休。

沈老師充分發揮了死纏爛打的泡妞戰術,每天一封情書,風雨無阻。張兆和不為所動,也不回應。換了今天,這就是一個高校教授騷擾女學生的熱點新聞,教授輕則身敗名裂,重則鋃鐺入獄。

但民國時不一樣,那是個新舊交替、個性解放的年代,老師追學生,學生嫁老師,那都不算事兒。

所以沈老師不但沒有被處罰,漸漸地,學校里還起了風言風語,說沈從文因為追不到張兆和要自殺,感覺犯錯的反而是這位女學生,她要再不答應,就要毀掉一個冉冉升起的文學新星了。

張兆和表示壓力很大,拿著沈的情書找到校長鬍適告狀,結果胡校長也是個妙人,說:沈老師非常頑固地愛著你,你不妨跟他處處看。

張兆和答:我很頑固地不愛他。

胡適說: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說說,做個媒。

張兆和連忙拒絕:不要去講,老師不應該這樣。

校長不管,她只好聽任沈老師繼續對她用情書狂轟濫炸。

在學校沒搞定,張兆和畢業後,沈老師執著地追到了她的蘇州老家。

在二姐張允和的撮合下,以及開明父親的同意下,張兆和接受了沈從文的追求,發了封電報給沈: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文學大師與富家千金的結合,從此傳為愛情美談。一起傳為美談的,還有沈從文先生那句著名的情話: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最開始對張兆和的愛,無疑是熾熱的。如果張兆和對他同樣熾熱,這真是最幸福和浪漫的愛情。但可惜,張兆和最終接受他,不是出於愛,而是壓力與愧疚。

愧疚啥呢?舉個現在常出現的例子大家就懂了。

大學裡,一位男生到心愛女生的宿舍樓下,點上一圈心形蠟燭,然後手捧鮮花,向姑娘表白。姑娘在一片起鬨聲中,來到樓下,圍觀的人大聲喊,答應他,答應他……

看起來很浪漫對不對?其實不是的,除非男生也確定女生喜歡他,否則這就是在用強大的輿論壓力,逼迫女生答應——

我都這麼愛你了,這麼狂熱了,大家都覺得我們應該在一起了,你再不答應,也太不通情達理了,也太對不起我的一片真心了!

但諸位紅塵中的朋友們,愛情不是講道理,是發自內心的互相吸引。

很多姑娘禁不住這個壓力,於是半推半就,答應了!但也有一些很酷的姑娘,管你怎麼浪漫狂熱,老娘不愛就是不愛。

想想沈從文老師追求張兆和小姐的故事,是不是很像?沈整整四年的痴戀,將張兆和逼得無路可退,於是勉強接受了這段感情。然後呢,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嗎?

真相是殘酷的。

一片狼藉的婚姻生活

跟沈從文訂婚後,張兆和從蘇州來到青島,在圖書館工作。而沈從文呢,寫作很上心,生活卻一塌糊塗,他甚至偷偷當了張兆和的一隻戒指,竟忘了贖回。

後來兩人在北京中央公園結婚,沒有任何儀式,沈還拒絕了娘家的嫁妝。沈從文終究沒有給這位富家千金該有的體面,更別說浪漫了。

結婚前,張兆和是錦衣玉食、有保姆伺候的張家三小姐;結婚後,面對家徒四壁的家,她也不矯情,捲起衣袖,操持家務,照顧丈夫,撫養孩子,標準的賢妻良母。

葉聖陶先生早說過的:九如巷的四個才女,誰娶到了都會幸福一輩子。

但沈從文先生不幸福。

在他看來,婚前貌美如花的精緻小姐不見了,現在的太太,不做頭髮,不穿高跟鞋,手上滿是油污,衣服上甚至有孩子吐的奶漬……

太破壞美感了,作為一個浪漫的文人,他很痛苦。

就像李敖跳腳說:「胡因夢(台灣第一美人,李敖前妻)竟然便秘,在馬桶上憋得臉通紅。」

這些大文豪們哪,都不食人間煙火。那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你能為女人創造一個富足的環境,出行有司機,做飯、照顧孩子有保姆,柴米油鹽不用愁,那女人當然也能沒事做做美容,買買衣服買買包,四十歲照樣是精緻小公主。

可惡的地方在於,男人沒本事給妻子一個富足的家,卻要妻子一直貌美如花。你如果不能貌美如花,我就出去采野花。

嗯,沈大師也落了俗套,出軌了。

出軌的對象是高青子,一位女詩人,很浪漫,很貌美。

沈大師還很天真地覺得,自己是個真誠的人,出軌了,就要向太太坦白。

他竟然不明白,像妻子這樣的世家小姐,是極其清高的,她可以為了愛人吃苦,但最受不了背叛,因為背叛就是對自己的貶低和侮辱。

張兆和一氣之下回了娘家,這下沈從文急了,在林徽因和金岳霖的勸導下,跟高青子劃清界限,把妻子接回了家。

雖未分手,裂痕已生。

後來沈從文隻身到昆明的西南聯大任教,又遇到了同樣在學校任職的高青子。老婆不在身邊,沈與舊情人死灰復燃。

昆明城的風言風語傳回北京,張兆和再次心碎。這時候,他們的大兒子龍朱才三歲,小兒子虎雛還在哺乳期。

為了平息流言蜚語,也為了有個正常的家,沈從文寫信讓妻子帶著孩子到昆明團聚。

戰亂年代,交通中斷,讓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跨越數省,從北到南,不知道沈老師知不知道這難度有多大?

張兆和肯定知道,加上她不想面對丈夫,所以拒絕了。

沈大師氣壞敗急,寫信暗諷妻子在北京有人了:

「即或是因為北平有個關心你,你也同情他的人,只因為這種事不來,故意留在北京,我也不忌妒、不生氣,因為一個好端端的人也會發瘧疾,何況被人愛或者愛人。」

張兆和被逼得沒辦法,考慮再三,還是帶著孩子從北京經青島,到上海、香港、越南海防,再乘火車到昆明。這一路,她與兩個孩子整整用了三個月。

人到了,但堅決不跟丈夫住一起。

甚至在高青子主動退出,沈從文徹底回歸家庭後,兩人雖未離婚,但很長一段時間也過著分居生活。抗戰勝利後,回到北京,沈從文只有到晚上才回家去吃飯,走之前,還要帶著第二天的早飯和中飯。

1969年,沈從文在被下放農村期間,張家二姐張允和去看望他。臨走時,沈從口袋裡掏出一封信,對張允和說:「這是三姐(張兆和)給我的第一封信——第一封。」接著吸溜吸溜地哭起來,近七十歲的老頭,像一個孩子,哭得又傷心又快樂。

晚年,雖然沈從文與張兆和相伴相依,但張兆和還是沒能完全原諒丈夫,或者應該說,她從一開始,就沒有真心的接納過、愛過沈從文。

這場感情,兩人都是輸家,都沒有得到幸福。

沈從文逝世後,張兆和對人談起兩人的婚姻:「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過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是的,沈從文先生是個善良的人,是我最喜歡的現代作家之一,我的大學畢業論文,寫的就是他。所以,這篇文章沒有任何貶低他的意思,只是想通過他們的愛情,跟朋友們講幾個道理:

  1. 最好的愛情,是你愛她,她也愛你;死纏爛打,沒有意義。
  2. 最好的婚姻,是你尊敬他,他也愛護你;是平等,而不是東風壓倒西風。
  3. 遠離那些狂熱的、極端的人,他們是在用極端行為來綁架感情;愛就是愛,不愛就趁早遠離,屈服於壓力,只會讓雙方都身陷不幸。

以上這幾個道理,賈乃亮先生和李小璐女士肯定深有體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