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發現史前遺址,刨出近百人墳坑,揭秘5000年前慘案真相

李哥講史 發佈 2021-10-06T09:22:04+00:00

眾所周知,史前時期即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中國境內人的發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及三皇五帝的傳說史,直到最後建立夏朝。

眾所周知,史前時期即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中國境內人的發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及三皇五帝的傳說史,直到最後建立夏朝。史前時期這段時間跨度非常大,約200萬年前至公元前21世紀,按照考古年代劃分,包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而青銅時代之前統稱為「史前時期」。我們熟知的三皇五帝時期就屬於史前時代,史前文化是指有文字記錄之前的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文化,而史前考古學著重從史前文化遺址的地質、器物、古人類及古生物遺存來研究。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內蒙古境內發現史前遺址,刨出上百人墳坑,揭秘5000年前的慘案真相!


事情回到2010年春天,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草原一位牧民像往常一樣放牧,突然發現羊群在刨食草芽時,出現了一些陶器的殘片,出於好奇心的牧民順著往下挖,竟然挖出了一個完整的陶罐。牧民在草原挖出「寶貝」的消息傳開了,然後附近牧民紛紛拿著鐵鍬前來挖寶,一時間草原上人群竄動,十分混亂。後來,此事驚動了當地有關部門,很快上報了上級文物部門,而這件事也引起了上級文物部門的重視。很快省文物部門組織考古人員趕往現場勘探,確認地下埋葬著一座遺址,於是省文物部門立即上報國家文物局。在報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省文物部門聯合通遼市文物管理部門共同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這處遺址被命名為「哈民遺址」。


根據考古專家介紹,哈民遺址探明遺址面積超過17萬平方米,發掘面積8200餘平方米,共計清理出房址81座、灰坑61座、墓葬41座、環壕2條,出土石器、玉器、陶器和骨器等文物近2000餘件。另外,在哈民遺址中還出土炭化黍、粟、大籽蒿、大麻等植物種子80多萬粒,人骨205例,考古專家經過碳十四測定年代,哈民遺址距今大約5500年至5000年。保存完整的史前房屋木質構架、麻點紋陶器及人骨遺骸等文物,再現了史前文明,被考古學家命名為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哈民文化」。考古專家表示,哈民遺址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遺蹟現象之震撼、出土文物之豐富,在整個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都是極為罕見的。


就在考古接近尾聲的時候,突然有考古隊員驚叫好多人骨,隨即考古專家立馬趕往現場,當專家看到人骨後也被驚呆了。考古隊員在面積18平方米的房址,深度不到半米的範圍內,竟然挖出了97具人骨,要知道5000年前的人骨,數量如此之多,這在考古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為何一處房址的地下會埋葬如此多的人骨,難道是傳說中的「居室葬」?是指將死人埋在活人居住的地方,而當年山頂洞遺址就發現「居室葬」。但是,考古專家經過對人骨仔細研究,發現事情並非這麼簡單,在不到20平的房子內,竟然堆放近百具孩子、年輕人和中年人屍骸。東邊是人頭骨,南邊是四肢,看起來雜亂無章,十分恐怖。有的地方人骨疊壓好幾層,十分凌亂,且大部分頭骨及四肢被火燒變黑或炭化,且人骨大多為婦女和兒童。


人骨在房址的分布也均勻,有的地方人骨疊壓好幾層,有的地方沒有人骨,這顯然不是「居室葬」的特徵,這些人骨反映出他們當時並不想面對死亡。後來,考古專家推測難道是「殉葬」,但是這個想法也被否定了,因為5000年前是原始社會,不可能存在殉葬,奴隸制社會才有的殉葬制度。5000年前這裡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導致這些婦女和兒童在恐懼和掙扎中死去,難道是史前自然災害?考古專家表示2000年青海喇家遺址,曾發現14具人骨遺骸,而這些遺骸姿勢和哈民遺址人骨姿勢十分相似,且都有恐懼和掙扎的跡象。喇家遺址的人骨是因4000年前一個晚上,發生了強烈地震導致洪水潰決山崩地裂,喇家遺址的史前。


考古專家經過仔細發掘,在發掘的過程中清理出幾樣東西,其中殘存的房屋木料有火燒的痕跡,另外出土玉器上有密集的灰白色斑。考古專家表示灰白色斑點是玉石火燒後,在經過長期的掩埋產生白鈣化現象,而考古隊員還在房址地面層發現灰痕。通過以上種種發現,考古專家推測這裡5000年前曾發生過一場大火,導致古人在恐懼和掙扎中死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