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乞丐怒罵朱元璋後,說出了一個名字,朱元璋:您就是我母親

漢史鈎沉 發佈 2020-01-03T04:27:40+00:00

從乞丐到皇帝,朱元璋成了大一統政權,起點最低的皇帝。奴隸石勒,雖然起點更低,但後趙遠不能與明朝相提並論。而朱元璋爭奪天下,最大的對手是陳友諒,最重要的一戰是鄱陽湖之戰。此一戰中,朱元璋以20萬之眾,擊敗漢軍60萬,是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

從乞丐到皇帝,朱元璋成了大一統政權,起點最低的皇帝。奴隸石勒,雖然起點更低,但後趙遠不能與明朝相提並論。而朱元璋爭奪天下,最大的對手是陳友諒,最重要的一戰是鄱陽湖之戰。此一戰中,朱元璋以20萬之眾,擊敗漢軍60萬,是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



友諒兵號六十萬,聯巨舟為陣,樓櫓高十餘丈,綿亘數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

陳友諒的漢軍,號稱有60萬之眾,他們駕駛著巨型戰船,旗甲鮮明,綿延數十里。除了人數眾多之外,陳友諒的戰船。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是朱元璋可以比擬的。

太祖分軍十一隊以御之。戊子,合戰,徐達擊其前鋒,俞通海以火炮焚其舟數十,殺傷略相當。

朱元璋兵分十一隊,以徐達為前鋒,俞通海指揮炮艦,迎戰陳友諒。朱元璋戰船雖小,但配備了大量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神機弩,火力非常強悍。



大量的火器,對噸位大、卻不靈活的漢軍戰船,形成了致命傷害。徐達勇猛當先,俞通海炮火隨後,焚毀漢軍戰船數十艘,雙方傷亡相差不大。可朱元璋的戰船,數量較少,打消耗必敗無疑。

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於沙,不得退,危甚。

更糟糕的是,朱元璋乘坐的戰船,擱淺被圍了。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神勇難當,直衝朱元璋而來。護衛朱元璋的宋貴、陳兆先,先後戰死。朱元璋一度準備寫下遺書,自刎而死,儘量保全部眾。


群將計無所出,公憤然進曰:臣聞古之人,有殺身成仁者,臣不敢辭也,臣之貌頗類君,若得君之冠服,願效紀信故事,請以身代。

眾將無計可施,朱元璋準備書寫遺書之際,韓成站了出來。他一身正氣,慷慨激昂的說道:我聽說古人,有殺身成仁的義舉。韓成不才,有意為之。主公與在下,長相相似,懇請您賜我衣冠。韓成願意,效仿紀信救劉邦之事,代主公身死。

朱元璋的眼睛濕潤了,他遠遠地看著韓成,只覺得既熟悉又陌生。他當然熟悉韓成,這個人漁夫出身,性格耿直、平時沉默寡言。長得和自己相似,是他信任有加的帳前牙將。



但朱元璋感到陌生的是,這麼一個粗狂的漢子,竟然能說出如此明大義的話。朱元璋依舊在遲疑,他不忍心韓成,就此亡故。或許,會有轉機發生呢?會有援軍到來呢?

韓成看著猶豫不決的朱元璋,又開口了。自舉義旗起,無數兄弟捨生忘死,才打下今天的基業。如今元朝,眼看就要亡了。可您若一死,群龍無首,眾兄弟做鳥獸散,我們可不就前功盡棄了嗎?

不要再遲疑了,這是韓成最後能做的事情了!朱元璋脫下了衣服,摘下了冠冕,取下了玉腰帶。韓成穿戴整齊,沖朱元璋微微一笑,然後衝上了船頭。

賜龍袍,冠冕,與太祖同。對敵眾投水中,賊以為太祖果死,困遂解。

「朱元璋在此,誰敢擋我」!船艙內,正在更換便服的朱元璋,聽到韓成的怒吼,眼眶泛起了點點淚光。

「快,在那裡,莫要放走了朱元璋」!

「不好了,朱元璋投江了」!

「快打撈啊!這可是天大的功績」。



穿著便裝的朱元璋,聽著漢軍的呼喊聲,只覺得心中一陣陣絞痛。韓成的奉獻,使得戰勝陳友諒,不再是單純的個人目標。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良知告訴他,兄弟們的犧牲,必須有一個交代。

常遇春從旁射中定邊,通海復來援,舟驟進,水涌太祖舟,乃得脫。

漢軍以為朱元璋已死,忙著打撈屍體,常遇春半道殺出,一箭射中張定邊。俞通海率領的戰船,也逐漸靠攏過來,朱元璋得以逃出生天。

會日晡,大風起東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實火藥蘆葦中,縱火焚友諒舟。風烈火熾,煙焰漲天,湖水盡赤。友諒兵大亂,諸將鼓譟乘之,斬首二千餘級,焚溺死者無算,友諒氣奪。

朱元璋採納了郭興火攻的建議,於東北風起之時,用裝滿火藥蘆葦的7艘小船,焚毀了陳友諒的戰船。大火沖天而起,陳友諒的一艘艘大型戰船,無法快速移動。火勢迅速蔓延,濃煙沖天而起。



在漢軍大亂之時,朱元璋全線進攻,陳友諒兵敗。無數的漢軍,身燃烈火,亦或投入江中。當然,更嚴重的是,戰船焚毀殆盡。韓成的捨生取義,保下了朱元璋;郭興的火攻之策,打哭了陳友諒。

朱元璋20萬對60萬,以少勝多,取得了鄱陽湖之戰的勝利。在江南地區,成為了霸主的存在。而後興兵北伐,建立了明朝。

相傳,朱元璋冊封眾將,卻遺忘了早年死去的韓成。韓成參加義軍之前,已經婚配生子,家有老母一位,寡妻幼子。韓成死後,家中生活困苦依靠老母乞討為生。因此,韓成老母,多有怨言。



正好她在乞討中,遇到了朱元璋的御駕。韓成老母,一副乞丐模樣,立於橋頭,說起韓成鄱陽湖救駕之功。朱元璋看到,韓成老母淪為乞丐,心中愧疚難當。

那個沉默寡言、神似自己的粗獷漢子,再一次浮現到了朱元璋的腦海。一時間無數思緒湧起,他想到了韓成的義無反顧……想到了漢軍的大聲呼喊……想到了自己的粗心大意……

朱元璋走了出來,握住韓成老母的手,情真意切的說道:沒有韓成,也就沒有朱元璋,今後您就是我的母親。他將韓成之母,接入宮中奉養;追封韓成為高陽郡侯,妻子為誥命夫人;兒子韓錦虎,迎娶公主,成為駙馬都尉。

捨生取義,韓成之行為,不正是臣子的典範嗎?朱元璋面對,韓成老母的斥責,而能虛心認錯,善待韓成家人。這不是明智的行為嗎?一位君王,是需要為臣子,樹立榜樣的,韓成就是最好的選擇。朱元璋善待韓成家人,一為感念舊恩,但又何嘗不是為了拉攏人心。



身居高位,面對指責,而能明辨得失,這不是智慧的體現嗎?朱元璋用寬大的胸懷,包容韓成家人。對良將之後,進行贍養,激勵後人,保家衛國。這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正是這麼一件件小事,一個個選擇,成就了朱元璋的傳奇。

由乞丐到皇帝,他正是用自己獨特的智慧與膽識,一點點創造了明太祖的奇蹟。縱使千百年過去,他的王朝化為雲煙,他的智慧也將歷久彌新。

因為,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朝之後,再無貴族,或者說人人都是貴族。我們失去了,一群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卻產生了一片,可以傳承智慧的凈土。

人人皆可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著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為明代馮夢龍所作,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

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直接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