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

人民日報數字福建 發佈 2020-03-05T15:48:46+00:00

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縮小區域教師教育差距,創新教師學習模式,是完善我國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的重要路徑。

面對這次疫情帶來的教育教學模式轉變和未來社會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正面臨著時代所賦予的全新挑戰。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縮小區域教師教育差距,創新教師學習模式,是完善我國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的重要路徑。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教師和學校教育帶來了嚴峻挑戰。1月29日,教育部提出利用網絡平台「停課不停學」的倡議。隨後各地中小學、培訓機構等開始網絡教學安排,課程內容既有學校安排的各個學科專題網絡課程,也有閱讀課、寫作課、居家鍛鍊等免費網絡學習資源,還有校外培訓機構的各種海量課程。從各地的情況來看,各方對此褒貶不一,各方思考主要集中在技術和教師兩個層面。其中,技術層面的問題隨著國家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和資源平台的建設很快能得到解決,教師層面的問題則需要我們對現行的教師教育體系進行深入反思,並針對問題不斷完善,以應對未來學校變革及可能遭遇的各種挑戰。

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刻不容緩

中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當務之急。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主要是教育資源的整合、組織與分配等問題。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師教育的區域均衡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因此縮小區域教師教育差距是解決目前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一環。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縮小區域教師教育差距刻不容緩。

中國特色的教師教育體系是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非師範院校參與的自上而下的開放系統。它既是基礎教育的支持系統,也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本世紀初,我國將教師教育逐步納入高等教育體系,基本上實現了教師培養培訓的「大學化」。根據教育部2019年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605所高等學校舉辦教師教育,其中師範院校199所,非師範院校406所。在全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僅有少量師範大學和綜合性院校承擔本科師範生培養工作。除6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外,承擔本科師範生培養工作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屈指可數。而在師範院校中,師範生比例偏低,教師教育資源有待於進一步集中、師範文化氛圍有待於進一步營造。靈活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已經形成,但院校數量偏多、資源較分散,由此形成的教師教育區域差異大,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教師教育發展和造成教師資源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原因。教師教育體系中機構水平參差不齊、師範院校學科交叉與資源整合不充分性問題也較明顯。要在短期內彌合這種不平衡,信息化技術推進下的優質資源整合與共享是一條必由的發展路徑,而實現優質資源整合與共享的方式就是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

受疫情影響,教育部2月4日出台了《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採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並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要求包括師範院校在內的高等學校充分利用慕課和省級、校級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在慕課平台和實驗資源平台服務、支持、帶動下,依託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台、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

這次疫情為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反思契機,推進我們思考如何實現優質教師教育資源的全面共享,完善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培養能應對各種變化和未來教育挑戰的高素質教師。

在此,我們應考慮的不僅僅是未來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提升或應變能力培養,而且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看待新的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關係,如何有效利用新技術改造傳統教師教育,使未來教師更好地應對未來發生的變化,實現教師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須跳出傳統思維框架

必須清醒認識到,在線教師教育體系不僅僅是傳統教師教育體系的簡單替代或補充,不僅僅是把教學的場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在線教師教育體系與傳統教師教育體系雖然都承擔教師教育這一基本職能,但其運行邏輯截然不同,對於教師教育資源整合的能力也差異較大。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必須跳出傳統教師教育的思維框架,將「被動」的教師教育轉變為「主動」的教師學習,將師範院校的優質教師教育資源與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優質、豐富的學科資源進行充分整合與共享。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也沒有任何一項技術能夠像網際網路這樣,如此迅速而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但在教育領域,這種變革仍然大部分停留在工具和技術層面,教與學的模式和教育形態方面一直沒有出現人們所預期的變革。在教師教育領域,這種結構性的改變恰恰是教師教育體系打破舊的平衡,形成優勢資源互補、逐步淘汰低水平教師教育機構,使整個體系更有發展活力的關鍵。

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可以實現最大程度的「靈活性」與優勢資源共享,可以有效緩解目前教師教育機構水平參差不齊等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同時,通過在線教師教育體系的優勢資源互補與共享功能,也可以較好地解決目前發展中的不充分問題。

基於在線教師教育體系運行邏輯,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可以通過建設優質學科資源平台和優質課程的方式,深入參與教師教育工作,有效拓展綜合性大學參與教師教育的方式與路徑。

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要滿足前提條件

在線教師教育體系雖然可以解決現行教師教育體系中一些棘手問題,但構建有效的在線教師教育體系需要滿足一些前提條件。

建立在線教師教育國家標準和國家推薦資源庫。學習方式的變革,對學習內容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越自由、越定製化、越個性化、越需要建設高效優質的學習中心,就越需要專業團隊把資源整合起來,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互補與共享、資源篩選與推薦等。

建立基於在線教師教育體系的評價制度。評價和考試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風向標,基於在線教師教育體系的評價,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鑑別並分配有限的教師教育資源,而是為了改進教師學習者的學習。在線教師教育體系實現資源共享以後,基本不再受資源數據和供給的限制,評價可以聚焦於本體功能,即發現教師學習者的知識點缺陷,及時幫助其改進,為培養能適應變化與挑戰的未來教師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創新教師教育形式,促進教師學習者深度參與。網際網路思維對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強調以用戶為中心,體現到在線教師教育體系中就是以教師學習者為中心。我們所有考慮的基點必須從培訓者自身轉移到學習者。二是強調跨界和交互思維,體現到在線教師教育體系中就是教育者與學習者的跨界和交互,學科交叉,教師教育機構和非教師教育機構、師範大學和綜合大學的共同參與和資源互補。三是主張眾創精神,體現到在線教師教育領域就是,教師學習者不能只做課堂的觀眾,而更要做課堂的參與者。

為教師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環境。網際網路思維強調個性化,今天的產品不再強調規模效應,而是強調精準定位用戶群體,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需求。在線教師教育體系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研究教師學習者在學習風格、學習路徑上的差異,給每位學習者個性化指導,實現學習者個性化學習。

建設區域教師教育在線學習共同體,推進教師互動學習與專業發展。在特定區域內根據發展實際情況構建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將其特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加以整合,以共同體為載體,通過發展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來促進區域性教育資源的流動併合理利用,縮小校際差距,促進區域內各學校的發展。在「網際網路+」時代創建區域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符合時代特徵。由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掃清了各學校教師之間交流的地域和時間障礙,並且為共同體成員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和平台,地方特色得以彰顯,有效促進了教育資源均衡分布。這對於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師資力量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這次疫情帶來的教育教學模式轉變和未來社會可能會出現的各種變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正面臨著時代所賦予的全新挑戰。構建在線教師教育體系,縮小區域教師教育差距,創新教師學習模式,是完善我國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的重要路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