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的「快遞員」:一個電話就出發,為標本檢測跑出「疾控速度」

掌上衡陽 發佈 2020-02-03T08:07:34+00:00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快遞員,卻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每天往返於醫院隔離區域和疾控中心之間。清早,天還未亮,李昊洋和隊友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像往常一樣出現在石鼓區疾控中心,一天的工作從這裡開始,他們需要先進行自我消毒,換上隔離服,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再去醫院取特殊「快遞」。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快遞員,卻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每天往返於醫院隔離區域和疾控中心之間。這批特殊的「快遞」,裡面裝的不是食物也不是衣物,而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和確診人員的標本。

清早,天還未亮,李昊洋和隊友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像往常一樣出現在石鼓區疾控中心,一天的工作從這裡開始,他們需要先進行自我消毒,換上隔離服,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再去醫院取特殊「快遞」。

在衡陽市城區,有3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接診醫院,尤其是湘南最大的南華附一醫院也坐落在石鼓區,所以李昊洋和戰友們要承擔的是城區超過三分之二的工作量。結合實際情況,該中心成立了4個應急小組,每組3人,實行24小時輪班制度。

流調、取樣、送檢……這樣一份看似「流程化」的工作,在普通人看來再「簡單」不過。可正是這樣一份「簡單」的的工作,卻容不得絲毫馬虎。

每天,應急處置機動隊成員接到通知後,便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定點醫院取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和確診人員的標本,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再將採集樣本和調查數據送往市疾控中心進行檢測,以便綜合評估及患者後續治療工作的進行。

「接到上報之後,我們就要出發,這個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的。可能在深夜,一個電話就要出發。所以我們基本上做好隨時都要出發的準備。」李昊洋介紹道,保證標本的合格安全、快速送達,便是他們是肩負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名字、採樣類別及單位,還有時間全部都要寫好在試管上面,採好之後再用密封袋裝好。」這是李昊陽隔著玻璃門跟醫院隔離區域內的護士的千叮萬囑。

「顧慮肯定是有的,畢竟我們回去之後還是要跟家人接觸的,主要是避免交叉感染嘛。」今年28歲的李昊陽,是一名「90後」。每天等待取樣的他,一天要在隔離病房門外長時間停留,一瓶消毒水從不離手,機動隊員互相要反反覆復噴上數十次。有時候在醫院取樣等待的時間太長,擔心衣服和表皮沾上病毒被帶回家,他有時乾脆就在單位休息。

從事「流調」工作李湘蓉,李昊洋的隊友之一。每天要不厭其煩的與十餘名病人進行通話,詢問他們症狀表現、發病時間、有無武漢接觸史之後,細心地填上數十個數據,只有掌握了患者的流行病學的信息後,才能進行合理判斷,甄別判定懷疑對象的患病風險。

「我們的工作必須要一絲不苟,我們工作完成好了,臨床的醫生也可以儘快地給予患者一個治療方案。」李湘蓉說道。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經過近3小時的等待,3人小組才取樣完成。接著,他們又馬不停蹄地送往市疾控中心,直到下午三點左右,終於完成了這次送檢工作。

這一趟下來,歷時近6小時。此時早已經過了午飯飯點,但在疫情持續的這段日子裡,對於下午三四點,晚上八九點吃飯,隊員們似乎習以為常。

一天24小時待命,只要接到命令,他們便往返在路上。

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為標本檢測跑出了「疾控速度」。

「當醫學生開始的時候,我們心裡也就是認定了要走這條路,而且像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黨員就是要衝鋒帶頭的,就是起先鋒模範作用的。」李昊洋自豪地對著我們說完,便轉身又和隊友們前往另一個醫院取樣、流調。

在疫情防控戰爭結束前,他們也將一直在路上。(通訊員陳毅 編輯王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