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糖0卡」的赤蘚糖醇,真的會損傷心血管嗎?

生命時報 發佈 2024-04-29T04:39:19.769048+00:00

受訪專家: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鋒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任琳賢在「控糖」潮流下,赤蘚糖醇因為甜度高、「0熱量」已成為諸多「零卡糖」「低糖食物」的主要代糖配料。

受訪專家: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鋒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任琳賢

在「控糖」潮流下,赤蘚糖醇因為甜度高、「0熱量」已成為諸多「零卡糖」「低糖食物」的主要代糖配料。然而,英國《自然·醫學》雜誌2月27日刊載一項研究警告,常用的人工甜味劑赤蘚糖醇可能會加速血栓形成,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新研究結果驚人,專家認為有待論證

上述研究來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研究人員對1157名有心臟病風險的人群和8名健康志願者隨訪3年發現,當參與者食用含有大量赤蘚糖醇人工甜味劑的加工食品時,數天內就觀察到血液中赤蘚糖醇水平顯著升高,且凝血風險水平增加,有糖尿病等心臟病風險因素的患者,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會增加1倍。

「該研究存在局限性,臨床研究只觀察到相關性,而非因果性,後續研究還需進一步驗證在更多普通人群中的結果。」研究作者、克利夫蘭診所預防心臟病學聯合科主任斯坦利·赫森(Stanley Hazen)介紹,在進一步的動物實驗中發現,赤蘚糖醇可能會導致血小板更容易凝結,而血小板凝塊可以脫落並移動到心臟,引發心臟病發作,或移動到大腦,導致中風。

「赤蘚糖醇天然存在於水果和蔬菜中,作為甜味劑使用又近乎零熱量,在市場上口碑一直不錯。這個研究結論確實挺讓人震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說,但這個研究樣本量不是很大,隨訪時間不是太長,選擇的健康受試人群也很少,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繼續研究來論證結果。目前只是證明了相關性,但隨著深入研究,未來結果被推翻也不是不可能。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大眾完全沒必要過分擔心。從1879年糖精問世至今,甜味劑廣泛應用於糕點、餅乾、調味品、糖果等食品和飲料中。甜味劑的安全性已得到FAO/WHO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等多個國際組織的權威肯定。我國對包括甜味劑在內的食品添加劑實行嚴格的上市前審批制度,只要合規生產上市的相關食品都是安全的。

游離糖危害大,代糖成為新需求

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雜誌曾公開指出,糖(添加糖和游離糖)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健康危機,它好比另一種菸草,是有潛在危害且容易上癮的物質,攝入過多會引發肥胖,增加慢性病如糖尿病等的風險,就像慢性自殺。「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控糖確實成為很多人追求健康的一種理念,代糖越來越受歡迎。」阮光鋒介紹,甜味劑的甜度堪比、甚至超過糖,但熱量更低,在膳食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將其作為代糖,對肥胖、糖尿病等有控糖需求的人來說十分有益。並且,糖殘留在口腔內部,會經微生物代謝後產酸,腐蝕牙釉質,導致齲齒。而甜味劑不能被口腔細菌代謝利用,可降低齲齒發生風險。

我國目前批准使用的甜味劑有20多種,包括低倍甜味劑,如赤蘚糖醇、木糖醇、麥芽糖醇等,以及高倍甜味劑,如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等。阮光鋒說,相比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傳統甜味劑,赤蘚糖醇是近年來市場的「新寵」。在我國,大概兩年時間,產能就從5萬噸增長到了30萬噸。赤蘚糖醇的最大優勢是口感相對更好,是很多「低糖」「低卡」飲料、食物中優選的「明星代糖」。另外,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赤蘚糖醇能量係數為0 kJ/g,而其他糖醇類則為10 kJ/g,所以它也是備受歡迎的「零卡糖」之一。

合理控糖,警惕「低卡」「零糖」陷阱

甜味劑目前已被推薦為糖尿病患者的膳食選擇。《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喜好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可適當攝入糖醇和非營養性甜味劑(高倍甜味劑和赤蘚糖醇幾乎不提供能量,屬於非營養性甜味劑)。《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導》指出,糖尿病患者適當攝入非營養性甜味劑食品/飲料是安全的。不過,專家們提醒,甜味劑的作用不該過度誇大,它不能促進減肥、改善代謝。另外,消費者要警惕「零卡」帶來的錯覺,一些消費者可能因零糖、低卡(使用代糖)食品或飲料的熱量相對較低,便忽視控制攝入量,最後反而吃得更多,額外增加能量攝入。

阮光鋒說,使用甜味劑代糖的食品、飲料並不一定「無能量」,建議大眾通過閱讀食品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合理選擇產品。比如高血糖人群應注意食品配料中可引起血糖升高的澱粉類碳水化合物,或參考醫生建議選擇產品。另外,個別人群短時間內大量攝入糖醇後可能會有腹瀉反應,這是一種滲透性腹瀉,與日常生活中由微生物引發的腹瀉不同,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不同人對糖醇的耐受度有較大差異,建議根據自身情況酌情選擇,適量食用。

最後,張海澄強調,饅頭、米飯、麵條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也會轉化成大量的葡萄糖等,應控制攝入量。其實,無論普通健康人群,還是有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飲食絕不只控糖一項,而是要注意合理膳食、吃動平衡,這樣才能讓血壓、血糖、血脂、心率等指標長期保持健康和穩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