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考古七十年回顧與展望(張文瑞)

亞洲考古 發佈 2020-02-08T19:56:15+00:00

對於河北考古學文化的發展脈絡,張忠培先生曾給予高度概括:一「從文化上看,一是河北存在著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其地當屬人類起源地區之列。二是這裡當是舊石器時代文化轉化為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原生地區,又是外來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移植區。三是這裡既存在漁獵—採集型和農業型兩類新石器時代文化,又存


新中國走過了70年的輝煌歷程,伴隨著新中國的發展步伐,河北考古經歷了初創(1949—1965)—發展(1966—1981)—成熟(1982—2019)三個歷史時期。在這期間,雖然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短期停滯,但河北考古事業始終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經過三代考古人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有10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3 項入選「20 世紀重要考古發現」,出版 60 餘部考古學專著,為河北考古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初創期(1949—1965):新中國成立之初,各項事業百廢待興,這一時期的考古工作主要是配合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工程。當時,河北省既沒有一名正式的考古工作人員,也沒有專門的考古機構,考古發掘工作是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指導下進行的。如新中國成立後河北境內的首次考古發掘,就是1952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指導下搶救性發掘的唐山市賈各莊西沙坑戰國、西漢時期墓葬群,當時共發掘250平方米,清理古墓36座。1952年至1955年,為了應對配合基本建設中考古力量嚴重匱乏的局面,文化部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聯合舉辦了四期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董增凱、鄭紹宗、陳慧參加了第一期訓練班,孫德海、敖承隆、孟浩、孟昭林、吳嘉琛等人參加了第二期訓練班,程明遠、劉來成參加了第四期訓練班。以這些人員為骨幹,河北省的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於 1953 年成立,其工作職能集地上文物保護和地下考古發掘於一體。1957年,河北省文管會從各市縣抽調了100多名幹部在正定舉辦了文物訓練班,這批學員後來成為各基層市縣的文物骨幹。1959 年 10 月,配合岳城水庫建設,河北省舉辦了第二次文物訓練班。辦班期間,學員在水庫周圍調查時發現了磁縣觀台窯等遺址,並發掘了磁縣下潘汪遺址。此後,河北省考古工作全面開展起來。


這一時期開展的考古工作主要有:遷安爪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磁縣下潘汪仰韶、龍山、商代、西周時期遺址,唐山大城山龍山時期遺址,邢台曹演莊商周時期遺址,易縣燕下都遺址和墓葬,望都所要村東漢壁畫墓,定縣三盤山 120、121、122 號大型西漢墓,曲陽修德寺遺址,等等。


發展期(1966—1981):「文化大革命」爆發後,1966—1968 年上半年,河北考古經歷了短暫的停頓期。此後,河北省考古工作進入發展階段,主要體現出幾個特點:一是考古力量得到充實,一些重要市縣如邯鄲、張家口、保定、承德等市,定縣、磁縣等具備了獨立開展考古工作的實力;二是考古發掘項目明顯增多,但仍以配合基本建設工程和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為主;三是河北考古工作者具備了一定的科研水平;四是產生了一些重要考古發現,命名了一批具有地域特徵的考古學文化;五是開始有正式考古學術報告出版。


這一時期的主要考古發現有:陽原虎頭梁遺址;武安磁山遺址,被命名為「磁山文化」;正定南楊莊遺址,被命名為「仰韶文化南楊莊類型」;蔚縣篩子綾羅、莊窠、三關等仰韶、龍山、夏、商時期遺址;磁縣下七垣先商時期遺址,被命名為「下七垣文化」或「先商文化下七垣類型」;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出版了河北省第一部考古報告《藁城台西商代遺址》;燕下都和中山國遺址、墓葬;滿城陵山漢墓,出版了《滿城漢墓發掘報告》(上、下冊);定縣八角廊西漢大型木槨墓;磁縣北齊高潤墓,北魏茹茹公主墓;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定縣北宋靜志寺真身舍利塔和凈眾院舍利塔塔基;等等。


成熟期(1982—2019):1981 年,成立了獨立的省級考古研究機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標誌著河北考古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石家莊、邯鄲、張家口、保定、承德等地、市以及定縣(1986 年升級為定州市)、磁縣、豐寧等縣級文物保護管理機構都具備了開展田野考古工作的能力。這一時期,考古工作在全省普遍開展。同時,主動參與三峽、南水北調等國家大型基本建設工程的考古工作,承擔雄安新區、崇禮冬奧會場館的考古勘察和發掘工作,並走出國門,參加了香港沙下遺址的發掘工作;多種自然科學技術被應用到考古實踐中;考古課題研究意識得到加強,考古新發現層出不窮,10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都出現在這一時期;發表一批考古學術報告或專著;多次舉辦高級別的考古學術研討會,如「中國考古學會年會」「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國際學術研討會」「1998 年中國商周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四次環渤海考古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考古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河北考古引起國內外學界的普遍關注。


這一時期的重要考古發現有:玉田縣孟家泉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古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孟家泉人」;淶水縣羅古台鄉北邊橋村古人類化石點發現較為完整的智人化石,為我國首次;泥河灣於 家溝遺址發現距今11700 年前的陶片;徐水南莊頭遺址發現數 十片陶片及一大批各類動物骨骼、牙齒和角類材料;北福地遺址發現三個時期的文化遺存,一期的年代為距今 8000—7000 年;遷西西寨遺址發現祭祀遺蹟,當與母系社會崇拜有關。另外還有:陽原姜家梁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墓地;永年台口龍山時期遺址;徐水北北里,唐縣北放水、淑閭,新樂何家莊,贊皇南馬,邢台補要村,邯鄲薛莊,磁縣白村、南城村等先商時期遺址;邢台輪胎廠商周時期遺址,定州鐵路貨場商代方國墓地;滿城要莊西周時期遺址;北戴河金山咀秦行宮遺址;鹿泉高莊漢墓;鄴城遺址,贊皇北朝李氏家族墓地,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磁縣北朝 M001、 M003、M026、M039、M063、M072 等大型古墓葬;曲陽西燕川唐末至五代易、定、祁等州節度使,太原郡王王處直墓;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元中都遺址;等等。


對於河北考古學文化的發展脈絡,張忠培先生曾給予高度概括:


一「從文化上看,一是河北存在著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其地當屬人類起源地區之列。


二是這裡當是舊石器時代文化轉化為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原生地區,又是外來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移植區。


三是這裡既存在漁獵—採集型和農業型兩類新石器時代文化,又存在農業型和牧業型這兩種文明。


四是先商文化生育於此,在夏商及西周三代,河北既存在著商、周文明,又存在著其他文明。發育於河北的商文化,在中華文明的發展中起過承前啟後的無可替代的顯赫作用,西周實行分封制,於河北將其部分不同考古學文化的原居民納於其政治統治之中。


五是東周時,燕趙稱雄河北,但與其同時共生於河北者,還有其他考古學文化居民,戰國晚期,燕國將其勢力擴張到了東北,這為秦漢將東北納入中央集權的帝國統一的政治版圖,打了前哨戰,奠定了基礎。


六是自秦漢始,中國結束了王國時代,進入了帝國時代,河北自這時期開始,便同中華帝國同呼吸、共命運,這個帝國有分有合,分時追求合,文化與政治的道路錯綜複雜,曲折迂迴,但從歷史長河來看,其凝聚力則是愈益增強。同時,無論是統一政權,還是諸割據政權都容納了同一文化不同類型或不同文化的族群。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自秦漢帝國始,中國便進入了政治一統、文化多元的時代。」[1]


張忠培先生對河北考古學文化的概括,可謂高屋建瓴,一是使我們對河北的歷史尤其是史前時期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有了清晰線索,讓我們在工作中有跡可尋;二是為河北考古學文化研究指出了發展方向,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河北考古還有大量工作要做,腳下的路還很漫長。鑒於此,有必要對河北考古工作進行回顧與展望,總結前70年的河北考古發展史,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


————————

[1]張忠培,序[M]//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重要發現:1949—2009.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系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

- 完-

亞洲考古發布(Asian archaeology)

綜合整理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來源 丨文物春秋公眾號2020-02-07

以上圖文版權均歸作者所有,本文僅用作學習之用,如有侵權,即作刪除處理,特此聲明。

◆ ◆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