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給我們的4大啟示!

桃李創天下 發佈 2020-05-22T01:42:22+00:00

對於許多人來說,四大名著不僅是精彩紛呈的故事,更是一座歷經滄桑的人生大課堂。其中的這些暗示,值得我們深省。

對於許多人來說,四大名著不僅是精彩紛呈的故事,更是一座歷經滄桑的人生大課堂。

在這座人生課堂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處世哲學。

其中的這些暗示,值得我們深省。

1學會低調做人:聰明人多斂藏,愚鈍者常炫耀

在《西遊記》第十六回中,孫悟空跟隨唐僧到觀音寺暫住一晚。

就在寺院裡的老僧拿出自家的寶貝與唐僧觀賞時,反問了唐僧,老爺至上邦來,可有什麼寶貝,借與弟子一觀?

原本唐僧推脫到:「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就偶是,路途遙遠,也不能帶得。

但孫悟空立馬說:「師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見到那件袈裟,拿與他看看如何?

當時唐僧叮囑,切不可將寶物露人,但悟空以為自己本事大,不會出岔子,結果老僧見後,起了邪念,想據為己有。

最終袈裟又被黑風山怪竊走了,幸好菩薩相助,才將其取回。

有一句話說:「聰明人多斂藏,愚鈍者常炫耀。」

無論是錢財,還是名利,亦或優於他人之長,人都要儘量學會低調,不要故意去顯擺,賣弄和炫耀。

因為人性常常經不起誘惑和考驗,若你引起了他人的嫉妒之心,就會為自己招來無數麻煩和禍患。

2做事要重視細節:癬疥之疾,心腹之大患也

在《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黃蓋借著東風,帶了二十隻裝滿硫磺、焰硝等點火之物的船來向曹操詐降。

曹營眾人都在為黃蓋來降而高興,惟有謀士程昱眉頭緊鎖。

程昱在觀察一段時間後,對曹操說道:「來船有詐,千萬不要讓它接近我們。

曹操聽後很是好奇,便問程昱是如何看出來的。

程昱解釋道:

「黃蓋來降,必帶糧草器械。

如果糧食在船中,船必然穩重,吃水深;如今這些船,全都輕飄飄地浮在水面。況且今晚東南風颳得這麼急,他們怕是要採用火攻之法,我們不能不防啊!」

正是對細節足夠重視,才使得程昱準確無誤地識破對方計謀。

只可惜此時的曹操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否則也就不會有後來大敗而逃的狼狽相了。

朱自清曾說:「細節就是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細。」

縱觀古今,雄才大略而遭遇失敗之人,比比皆是。

因為他們只看重大局,而忽略了一個真相:所有的大局,都是由千千萬萬的細節組成的。

由細節入手,乃知乾坤有容;以細節為基,方可節節攀升。

3人生切忌浮躁:躁極則昏,靜極則明

《水滸傳》中的李逵,江湖綽號「黑旋風」。旋風颳起來不分東南西北,像極了李逵急躁魯莽的性格。

李逵初識宋江時,宋江想喝魚湯,於是他便自告奮勇去江邊買魚。

到了江邊,由於賣魚的主人未到,所以這生意暫時做不了。

可李逵是個急性子,他哪裡等得了這些,只見他走上前去,拿了魚就走,因此引發了一系列衝突。

人生的智慧,藏在平和與冷靜中,而人生的禍患,則藏在急躁與魯莽中。

一個人只有在冷靜時,才能看到真相,才能合理解決問題。

如果只是用自己急躁和混亂的思維去做事,那麼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菜根譚》有言:「躁極則昏,靜極則明。」

人生的修行,不過是:心情不浮躁,做事不急躁。

4保持空杯心態:自古驕兵多必敗,從來輕敵少成功

《省心錄》有言:「器滿則溢,人滿則喪。」

見識到世界的遼闊之後,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把目光延伸到別人身上,平心靜氣地去思考,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三國演義》中的禰衡,年少得志,年紀輕輕便成了大名士孔融的忘年交。

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過於狂傲,常常口不擇言、目中無人。

禰衡到劉表處後,由於目中無人,惹得劉表心中不快,於是又把他送給了性情急躁的黃祖。

這黃祖是一介武夫,他可不像劉表一樣顧忌自己的身份名聲。當禰衡再一次狂性大發時,黃祖二話不說便將他給殺了。一代名士,終因目中無人而早早落幕。

恃才傲物,處處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其實不過是井底之蛙。

山高海闊,天下有才之士又何止千萬計。

做人,切莫將自己看得太高、將別人看得太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