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旦,迎新春 淮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根雕藝術展

創新專題中國視窗 發佈 2020-01-01T13:04:37+00:00

徐玉龍1964年生,淮安市淮陰區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個體經營者從小品學兼優,酷愛根雕藝術,歷史淵源根雕藝術,淵源流長。

1月1日慶元旦,迎新春 淮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根雕藝術展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母愛公園舉辦。

徐玉龍1964年生,淮安市淮陰區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個體經營者從小品學兼優,酷愛根雕藝術,

歷史淵源

根雕藝術,淵源流長。早在元、明時期人們就用樹根做台架,擺放物品,後來就有一些人用奇型怪狀的樹根,隨型就意的雕逐成審美價值藝術品, 並逐漸形成了根雕藝術,一直流傳至今。

徐氏根雕始於20世紀初徐德勝先生對根雕藝術造詣高深,後傳於其子徐井山,受父親的影響,徐井山很快掌握了純熟的根雕技藝,再傳於徐玉龍,漸漸的形成了自家獨有的一套風格,

基本內容;

根雕藝術創作勞動耗時長,從選材造型、構思和製作,直到命名,需歷時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方可完成。
根藝創作的構思,必須著眼於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之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為藝術的再創造的痕跡應該隱藏於自然之美中。構思中應對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觀察,反覆揣摩後方可能定型,根雕的製作一般可分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八個步驟。

重要價值:

根雕技藝是藝術家利用樹根的自然生長點,依形度勢、象形取意進行創作的一種工藝。

根雕藝術貴在自然傳神,每件作品都是順應自然的匠心創作,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大自然不會去克隆,人類更無法複製。

在當今那些被死板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所包圍,被現代化快節奏困擾的人們,根雕可帶給人一種野趣,一縷清新,一抹原始,滿足人們返璞歸真的追求崇尚自然的心裡。(黃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