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達尼尼傳世小提琴 1771年 | 琴界網·曹氏提琴

琴界曹氏提琴 發佈 2020-01-08T09:30:47+00:00

提到喬萬尼·巴提斯塔·瓜達尼尼,在許多人的印象里,他被稱作義大利古典提琴製作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制琴師之一。也曾有人詼諧的評價他的樂器說:「瓜達尼尼的小提琴,就是便宜一些的斯特拉迪瓦里」。


提到喬萬尼·巴提斯塔·瓜達尼尼,在許多人的印象里,他被稱作義大利古典提琴製作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制琴師之一。也曾有人詼諧的評價他的樂器說:「瓜達尼尼的小提琴,就是便宜一些的斯特拉迪瓦里」。很明顯,瓜達尼尼依靠的不單單是精湛的制琴技藝,而對於他的成功來說,更重要的是他的超凡的悟性和對藝術的敏感。換句話說,瓜達尼尼有著斯特拉迪瓦里的靈魂!



瓜達尼尼誕生在一個名叫:伯格諾沃·瓦·迪朵內的小城鎮。在遙遠的18世紀,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而今直屬於皮亞琴察地區,是一個居民不過8000人,安靜祥和的地方。1711年6月23日,喬萬尼·巴提斯塔·瓜達尼尼就誕生在這裡。18年之後,年輕的喬萬尼步入了提琴製作師的行列。在義大利北部,提琴製作師成為了一份熱門的工作,中等家庭和貧民也大都會把其看做是比較體面的職業。


在許多故事中,「天才」們的成功之路往往並不那麼順利。瓜達尼尼也不例外,作為優秀的制琴師同樣為了生活而奔波。我們不可能割捨一位制琴師的藝術生活於現實的密切關聯。瓜達尼尼和同樣生活在今天的制琴師們有著共同的生活壓力:如何找到一種快速並簡單的辦法完善自己的「產品」,以滿足客戶的要求。或者說:只有擁有持續的銷售狀態,才能養家餬口,讓家人桌上有魚、碗裡有肉。所以,不能忽視的是瓜達尼尼是一個真實的人。他的作品經久不衰、魅力不減,並非只是出於一位藝術家的考量。


為了生活?對,就是為了生活。瓜達尼尼為了生活而努力著、奔波著,甚至「流浪著」。他先後在義大利4個不同的城市生活、勞作。這一特點是與他同時代的同行們截然不同的。同樣,這也是瓜達尼尼的作品又一迷人之處。在每個城市的經歷,不但影響著他作品的風格更有機會讓他了解和嘗試了許多寶貴的制琴材料。其結果是:瓜達尼尼在其一生中至少使用了六個風格非常不同的琴型。以至於多年以後,許多鑑定專家都不太確信,有些瓜達尼尼提琴是出自本人之手。


1771年,由於市場的蕭條,瓜達尼尼在帕爾瑪的生活越來越拮据。無奈之下,他決定攜家人前往都靈。在那裡,瓜達尼尼結識了著名的提琴收藏大亨薩拉博艾伯爵。兩人約定,由伯爵向瓜達尼尼提供木料並由瓜達尼尼製作成提琴。伯爵曾對瓜達尼尼說,自己終於找到了一位可以把真正的克萊蒙娜傳統延續並發揚光大的制琴師。此後,伯爵不單收藏他的提琴而且多數作品還被銷售。一時間供銷兩旺。而兩人的合作關係並未長久,於1777年宣告結束。



有趣的是,薩拉博艾伯爵還留有許多由瓜達尼尼製作但並沒有刷油漆的提琴。這些「庫存」的標籤都是1775年以後的。我們不能確定這些提琴的數量,可知的是曾有一把1775年的大提琴後來被帶到米蘭,由制琴師曼德嘎扎塗上了比較淡的金黃色油漆。


如圖中所展示的1771年的小提琴,從油漆的顏色上可以明顯的看出並不是金黃色的。而我們通過觀察瓜達尼尼在帕爾瑪時期的作品,一直到他人生後期在都靈的作品,似乎可以擬出瓜達尼尼油漆顏色變化的過程:從淺淡的金黃色到柔和的橘黃色,再到熱情的深紅色。那麼,那些未曾刷漆的提琴命運又是如何的呢?這一點已經無從知曉。


而我們只能確定的是,瓜達尼尼在1770年到1776年之間很少使用淺淡的金黃色油漆。直到1780年左右,依然是這樣的狀況。如果說瓜達尼尼提琴的油漆從1775到1777年這段時間都是由米蘭的曼德嘎扎完成的話,那麼製作於1771年的這把小提琴顯然是出自瓜達尼尼本人之手。


這把1771年的小提琴展示了一種完全不同於瓜達尼尼在都靈期間作品的特點。而更多的體現了他在帕爾瑪時期的藝術元素。背板是由兩塊楓木拼成,虎紋均勻而通透,略細窄,這是瓜達尼尼在18世紀60年代比較青睞的木材樣式。這種狀況直到1773年,瓜達尼尼正是開始為薩拉博艾伯爵工作的時候。當我們仔細觀察木料時會發現,其表面有非常多耀眼的「木射線」。這同樣是瓜達尼尼帕爾瑪時期選擇木料的特點。由此可見,這把琴是瓜達尼尼在帕爾瑪完成後不久帶至都靈的。


值得注意的是:圓潤的琴邊和幾乎由白色填滿的鑲線,同樣是瓜達尼尼「帕爾瑪風格」的重要體現。側板是於背板同樣的木料。有力飽滿的琴身弧度也是瓜達尼尼風格的集中體現。琴頭選用了同樣的木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旋首部分的凹槽比較深,這與瓜達尼尼米蘭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之前他所推崇的克萊蒙娜傳統風格相比,這把琴的琴頭沒有裝飾細膩的黑色棱邊。



瓜達尼尼獨特的橢圓形音孔,是他多年在皮亞琴察和米蘭就有的,而且從來沒有完全消失。而瓜達尼尼的這個喜好一直保持到18世紀70年代中期。


早在18世紀初期的克萊蒙娜,制琴師們感覺良好於不錯的樂器銷售狀況,一間間林立的制琴作坊無一處不顯示出這個行業的繁榮。但也許那時的人們也就那樣的在沉醉中忽略了歷史的發展規律:處在巔峰的人,看不到衰敗的跡象。人們相信,擁有斯特拉迪瓦里,就會為自己帶來好運。而斯特拉迪瓦里就像尺標一樣,維持著克萊蒙娜古代制琴藝術的最高成就。


雖然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印有瓜達尼尼個人標籤的樂器,只起始於1742或1743年。但是我們任何人都會相信,在瓜達尼尼的青年時代,他已經具備了一位提琴製作大師的基本素質和水平。在斯特拉迪瓦里逝世後,一個由瓜達尼尼家族締造的新時代正悄然來臨。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 獵琴人·名琴寶鑑,作者:楊小洋,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