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之間15000

kelly的珠寶手冊 發佈 2020-01-26T16:57:41+00:00

備註里寫著:Photographby Luca Invernizzi Tettoni, by permission of The James H. W. Thompton Foundation, Bangkok.來自曼谷金湯普森The James H. W. Thompton F

​2020,註定是留在歷史上濃重筆墨的一年;這個新年,普通人們不走親戚,不出門,呆在家裡,就是對當下社會最好的貢獻。


新年在家整理資料,突然發現保存的一張圖。

備註里寫著:Photograph by Luca Invernizzi Tettoni, by permission of The James H. W. Thompton Foundation, Bangkok.



來自曼谷金湯普森The James H. W. Thompton Foundation(Jim Thompson House)的老鼠迷宮(The Mouse Palace )。

這一件來自19世紀中國雕刻家的藝術品,鮮少為人道之。


01

-

Mouse Palace


這一件放在金·湯普森之家臥室之處的收藏---老鼠迷宮出自19世紀的中國木匠之手,乃兒童老鼠遊戲之屋;每個孩子可以選擇一隻老鼠放進這個屋裡,看老鼠在裡面跑來跑去,誰的老鼠先走出迷宮就是贏家。



美國旅行作家Frank Aretta Carpenter到此旅遊時,也對老鼠迷宮印象深刻,於是寫了一本叫The Mouse Palace的兒童讀物,講述了在100年前的一個不眠夜,7歲的暹羅王子偷偷玩父親的老鼠迷宮,不小心把老鼠放出來了的故事。


而我最開始知道的這些信息還是因為19年的時候藝術家Joshua sofer 為曼切斯特國際藝術節上做的一件裝置藝術作品:Mouse Palace。



2019年曼徹斯特藝術節有一項現場藝術體驗叫ANIMALS OF MANCHESTER,讓大家想像人和各種動物平等地生活在一起。


金·湯普森之家的老鼠迷宮是人類觀看被關在盒子裡的小老鼠

而Joshua Sofaer的老鼠迷宮提供了以同樣方式觀看人類的機會。



老鼠基因和人類有85%相似度,但卻有著天壤之別的命運,如果有一天人類變成被人玩弄的小老鼠會怎樣呢?


人類總覺得自己凌駕於所有動物和自然之上,特別是老鼠,人人敬而遠之;但實際上,人鼠之間的歷史可能遠比你想得更久遠。


最新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的研究中,科學家比對了地中海東部地區考古遺址中的小鼠化石演變,發現最早在15000年前人們就與小鼠關係十分密切,這比農業發展還要早了3000年

這項研究發現,小鼠牙齒數量的多寡與我們的遊牧祖先開始定居息息相關,使得我們一窺人類文明發展上的模糊時期。

《小鼠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the House Mouse)這本書作者之一,同時也是演化生物學家的Miloš Macholán對此評論:「這項發現促成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是個絕佳案例來說明研究小鼠如何協助我們鑽研人類歷史。」

Miloš Macholán舉例,藉由觀察遺址小鼠臼齒的數量與比例,我們也許能填補人類生活型態從狩獵採集轉換到農耕這一段考古記錄的空缺。

帶領這個研究團隊的以色列海法大學動物考古學家Lior Weissbrod也說:「我認為這研究的重要性在於了解到小鼠與人類相伴的時間非常久了。人與鼠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了彼此。


02

-

鼠之樂


長期從事民俗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萬建中稱,古代廣泛流傳「鼠咬天開」的傳說。在遠古時期,天地混沌一片,宇宙沒有形成,是老鼠等在夜半子時出來活動,將這混沌咬破,使得天地分開,宇宙就成型了。


類似的神話故事在中國許多民族中都有記述,足以證明鼠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Buccellati 巴洛克珍珠鼠胸針,2014年在佳士得香港拍出20萬港幣的價格


從生理構造來看,老鼠前肢有四趾,後肢後五趾,這種構造極其符合古人的陰陽學說。


在古人看來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老鼠的前趾代表著昨日的「陰」,後肢代表今日的「陽」,所以老鼠被認為是奇偶相合,陰陽一體


而「子時」在十二地支中是一個輪迴的開始,同時也連接著上一個輪迴的結束,它所銜接的是過去與將來。在眾多動物當中,只有老鼠身上具有「陰陽交替,時光輪轉」的意象。


這是老鼠能成為十二生肖之首的原因之一。



《本草綱目》記載:鼠孕一月而生,一胎多子。

對於古人來說,生殖崇拜是特別重要。人們祈求生命繁衍、子孫興旺;於是,老鼠也常與葫蘆、葡萄、石榴放在一起,寓意多子多福,便產生了敬奉子鼠的多子多福的崇拜習俗。


「老鼠與葫蘆」「老鼠與葡萄」「老鼠與石榴」……這更是中國民間剪紙及年畫普遍表現的題材。

過去不少人家無隔宿之糧,鼠駕到,意味著這戶人家糧食有餘。有時其叫聲如數銅錢一般,俗稱「老鼠數錢」,所以毀財偷物的老鼠在一些地方還被奉為「財神」


一些地方還因此產生了年節活動;比如天津一帶有「鼠蝟馱寶」的傳統:過春節和鬧元宵的時候,總要用麵粉蒸一些刺蝟和老鼠形狀的面花,用作供奉和麵食。


上供鼠蝟形狀的面點還有講究:早上要將鼠蝟的前臉朝外,傍晚要把鼠蝟的臉朝里,表示鼠蝟已把財寶馱回家來了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肖錦的《人與老鼠:鼠娶人鼠鬥爭生態平衡》中圍繞人--鼠--自然環境問題,探討人與老鼠關係的現實和未來。

以往我們對老鼠的認知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它們咬壞東西,偷吃糧食、傳染疾病;雖然人類痛恨老鼠,令人無法想像的是,人類和老鼠很可能出自同一祖先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和老鼠80%的遺傳物質和99%的基因相同。有的科學家認為,人類和老鼠的共同祖先,生活在距今10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


有人曾經假設:如有一天地球環境發生突變不再適應人類生存,而老鼠卻很可能仍在地球上生存百萬、千萬甚至上億年。


Vintage 1960S Brooch


人類不可能因為自己的聰明和超強能力把老鼠消滅,而看似弱小、永遠處於守勢的老鼠,很可能終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03

-

Relationship


英國詩人鵬斯有一首詩,叫做《寫給鼷鼠》

但是鼠啊,失望不只是你的命運,

人的遠見也一樣成為泡影!

人也罷,鼠也罷,

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常落空!

留下的不是預期的樂趣,而是愁悶苦痛!


據說,這首詩是作者在散步時無意間看見一位農夫在耕地,他犁翻了一隻鼷鼠窩,瞬間鼷鼠四處逃竄,農夫則奮力追打。

看到此景,詩人聯想到人又何嘗不是像鼷鼠一樣渺小?人們編織的美好夢想和計劃往往難以實現,結果只能帶來無限的愁悶和痛苦。



「老鼠與人的最好打算常常落空」。美國20世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翰·斯坦貝克的《人鼠之間》的名字也是根據這句詩而來。


該小說發表於1937年,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兩個流動農業工人喬治和萊尼夢想破滅的故事,被譽為「觸及了真正紮根於美國生活的主題」。


不同版本的《人鼠之間》


這本曾被列為禁書的《人鼠之間》在書中,講述了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環境甚至人自身、以及自然景物之間的矛盾處處存在。


也曾拍成電影,整個故事圍繞著的是美夢的破碎,由故事的背景:美國經濟大衰退時期,人們希望透過投機炒賣致富,換來的卻是百年一遇的世紀股災;喬治、藍尼、科里及其妻子各人都有他們的夢想,但卻被突發的事故、意外而使夢相化為泡影。


面對挫敗,我們可以選擇在孤獨中沉溺,也可以選擇像老鼠一樣,忍受與克服惡劣的環境,為堅持生存而努力,或許這才是人類與老鼠之間應該相似之處。



一位美國人類學界的領軍人物稱,人類成為這個星球主宰者的原因很驚人:對動物的迷戀賦予了我們征服自然的超能力


她說,史前人類祖先與其他生靈的緊密聯繫推動了人類對地球的主宰,這些聯繫包括狩獵動物、把動物當寵物養以及食用動物。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帕特•希普曼在接受《觀察家》採訪時表示:跟動物親密接觸讓人類發展出了高級工具,包括語言本身在內的溝通技能也逐步得到了強化。



動物讓我們懂得其他人,甚至其他物種同樣有感情、有需求、有思想,同時,它們還幫我們提升移情、理解、妥協等至關重要的技能。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人類與動物間關係愈加密切這一趨勢由來已久,且經久不衰。 但今天,隨著世界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與動物間的聯繫也變得越來越少。這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希普曼在2011年被採訪時說的這句話,在此刻也成為了現實。


此文資料參考來源:Jimthompsonhouse 旅遊官網、《人鼠之間》、希普曼採訪《Our Special Relationship》、Google、Ins、Pin資料搜集整理


版權聲明:以上版權歸本公眾號個人所有,若您希望在您的線上或線下轉載/使用,請後台留言聯繫,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welcome with us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