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不疾不徐-至情至性季羨林大師二三事

玲瓏公子 發佈 2021-10-07T01:32:33+00:00

古吳軒出版社新近出了一部季羨林的百年生命智慧眾書,其中《心安即是歸處》,不哲是季老讀書、行走、處世、當下、孤獨、生死等,集大成的鏡像。

讀季老的文字,平凡樸實,一如他對待學生的態度,專注純良,滿懷天真,安於當下。像他的學生回憶中提到的,六十年代,有些農村學生「白搪瓷臉盆要2元,想都不敢想,買五毛的瓦盆」,季老不知道從哪兒了解後,自費買來十多隻臉盆送給了學生。

古吳軒出版社新近出了一部季羨林的百年生命智慧眾書,其中《心安即是歸處》,不哲是季老讀書、行走、處世、當下、孤獨、生死等,集大成的鏡像。

他像是個智慧的長者,用最質樸的語言,像當年關在牛棚里的夜話,娓娓道來。至真至性,因為世事無常,心安即是歸處。願你歷經滄桑,永葆天真模樣。


通透純粹,遵從己心

季老其實一論人生、再論人生,三論人生。他對人生看得清晰,屬於不多數的活得清醒的大家。他見凡人終日奔波苦,為碎銀幾兩,被困於名韁,被縛於利索,而嘆息。

他說,人生如果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不是飽經世事,嘗過大苦大悲,生命跌宕起伏,對國學理解深厚,又哪來這樣的深刻的感悟。

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天命而來,我們這一輩子所要做的,就是要盡人事。把自己與生俱來的任務用心去做了,結果就是聽天命,才能不枉此生。

季老也悟到,每個人的都是不平凡的,你的價值便是你給人類發展帶來怎麼樣的,或大或小的作用。當然,有些人一生也悟不到這一點,一輩子做一個打醬油的。早一點遇見季老的書,早一點聽聽他怎麼說。

我們不用凡事看別人怎麼說,那是我們活得太累,萬事只求心安。

即季老所說,心安即是歸處。


有為有不為

有個女學生張曼菱在日後的回憶錄中,提到季老,仍舊感激不已。大學時,她被人貼了大字報,同學把她『劣跡』公之於眾,諸如:談戀愛、夜談會、早下課等等,季老聽說後,心中擔憂她能否承受,便暗自讓人跟著她放學,還會單獨找她,談人生和學問。

季老當時已經是北大的副校長了,一位普通女學生的遭遇,換作旁的領導,可能早忙大事去了,季老的真性情,便一覽無餘了。

季老說,何為小善,何為小惡。應該做的事,就必須去做,這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

他認為一旦為小惡,不制止,終有一天,會釀成大錯。在季老心裡,一旦心裡認為「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走運與倒霉

季老不信命。但他相信福禍的辯證關係,走運時,要想到倒霉時,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平衡,情緒穩定,才能長壽。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一帆風順的人生,便像是從開始便翻到了結論的小說書,誰也沒有看過去的興趣。人生的樂趣,便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故事的情節是什麼,拆盲盒的快感。

季老奉勸世人,活得糊塗一點,瀟灑一點。有張無弛不行,有弛無張也不行。世事紛紛擾擾,努力拼搏,沒有問題,太過則不及。

他曾被人捧為國師,也曾關進牛棚,受盡苦難。做過北大副校長,也守過門房。

人的運勢,就如波勢圖,一會兒上揚,一會兒下落,只有平常心,把失勢當成修行,把順勢當成激勵。

倒是對於,在你失意時,反戈一擊的人,季老是深惡痛絕的。


季老一生,不爭不辯,不怨不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一生的天真之態,行走於人間,不怕人言,敢於做出真自我。

他反覆提到一首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胸懷坦蕩的人,何懼命運,何畏人言。晚年的他,雖孤獨地生活了多年,但他的世界一點兒也不孤獨,因心有歸處,淡定從容;因無畏無懼,而瀟灑自由。

做人當真實。他說,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時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他說,做人要謙虛,要常懷感恩之心

近百歲的季老,談起人生,他還是滿是欣喜之情,人間是溫暖的,生命是可愛的,生活著就是一種美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