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懸鏡》賞析(四)淺談中國文化遺產對現代人的影響。

大夫覺成 發佈 2020-01-24T16:35:15+00:00

《處世懸鏡》賞析(四)淺談中國文化遺產對現代人的影響。然而,恰恰被君子瞧不起的,那些處處行巴結討好之事的人,反而到處獲利,占盡好處,辦事也是一路綠燈,給人感覺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

《處世懸鏡》賞析(四)淺談中國文化遺產對現代人的影響。

今天我接著說說自己讀《處世懸鏡》第一卷「識之卷」第十六句至第二十二句的體會。


【原文】諂諛逢迎之輩,君子鄙之。何以貨利而少舛?上之需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處處諂媚、阿諛奉承、隨時隨地挖空心思迎合上司、權貴、利益攸關方的人,正人君子都鄙視這種行為,並且不屑為之。然而,恰恰被君子瞧不起的,那些處處行巴結討好之事的人,反而到處獲利,占盡好處,辦事也是一路綠燈,給人感覺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並且,很少有什麼不順利,或是不測之事,發生在他們身上。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那些上司、權貴、利益攸關方需要被巴結、討好、獻媚、逢迎這些事情,他們很享受這種感覺。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是人都會很享受這種高高在上、被捧上天的感覺,難道他不知道對方在巴結討好自己嗎?當然知道,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這種需要,戰勝不了自己的虛榮心,或者是貪慾,使自己拒絕不了送上門的利益,所以會欣然接受。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種阿諛奉承、輸送利益也是成本之一,是要還的,俗話說得好,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只能不顧原則地向這些人大開方便之門,還以好處,發生了許多不該發生的違背原則之事。所以就會形成一種,看起來小人更吃香的現象。但是,正人君子內在的品性決定了他不會去幹這些齷齪事,並且瞧不起這些事,不屑為之。

【原文】綱舉目張,執本末從。

這句話的意思是:打魚撒網時,抓住漁網的總綱繩去撒網,網眼自然而然地就張開了;處理事情時,抓住本質、關鍵點,也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那些細枝末節自然跟著就捋順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要想管好一群羊,只要把頭羊管好就行了,其他的羊都會跟著頭羊跑,這就是頭羊效應。同樣,要想寫好一篇文章,也要列一個提綱,寫出來才有條理性。這個道理淺顯易懂,在此就不在累述了。


【原文】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獲取」是「獲取」,而不知道給予別人才是真正的「獲取」。

為什麼給予別人才是真正的獲取呢?那不是吃虧了嗎?

其實不然,首先,釣魚也是需要放魚餌的,你舍了魚餌,釣上來的是一條大魚,你才是最終的獲益者。是人都有貪念,就像那條魚,懂得投放魚餌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獲取的人。

其次,事情總是相互的,有來有往,不可能出現只向一面流動的情況,就像你扇扇子,你一扇子把這塊的空氣扇走了,就一定會有旁邊的空氣填補進來,達到新的平衡,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和運行之道。「捨得」就是有舍自會有得,不捨不得。所以說,給予別人才是真正的獲得。吃虧是福,也是這個道理。

【原文】金玉滿堂,久而不知其貴;蘭蕙滿庭,久而不聞其香。故,鮮生喜,熟生厭也,君子戒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金銀玉石擺滿了屋子,玩味久了也就不覺得它們有什麼珍貴之處了,蘭花蕙草擺滿了屋子,聞得久了也就不會感覺到它們身上散發出來的芬芳怡人的香氣了。因此說,新鮮的事物才能讓人感到欣喜,時間久了,習以為常了,就會感到厭煩了,正人君子都要以此為戒。

這句話說的是一個普遍現象,是人心理所具有的自然屬性,這種事例比比皆是。要想戒除,談何容易?太難了。這種現象有好處也有壞處,只需要遵循大自然的法則就行,個人覺得,有時候與品性無關,順其自然就好,沒必要上升到是不是君子的高度。

比如說,聞見臭味就想逃離,可是在衛生間解決個人問題時,在這段特殊時間段內,鼻子聞久了就聞不到臭味了,正好可以減少你的不舒服感,不是挺好的嗎?

有時,煤氣漏氣了,鼻子聞了一會就失去敏感度了,讓人渾然不知,時間久了就會使人窒息、中毒而死,這就不是好事了,所以要安裝檢測泄露裝置,及時報警,並且切斷氣源,及時打開通風裝置,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還有就是,人們對習以為常的事物不再具有欣喜之心,正好可以促發人們不斷創新的腳步,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

當然,不提倡喜新厭舊。有些事情只能珍惜,不能喜新厭舊。比如說夫妻之間,就不能喜新厭舊,吃著碗裡的看著鍋里的,對家庭、對孩子不負責任。

所以說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上升到道德層面,以此來談論是不是君子。


【原文】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處處以高尚的道德規範來要求自己,處處注意個人修養及品性的正人君子們,總是謙虛謹慎、彬彬有禮,做人做事守規矩,不逾矩,不干違法亂紀的事情,對自己嚴格要求,處處自省。那些粗暴、驕傲任性、狂妄自大、喜好自以為是、獨斷跋扈的人,都會給他自己做人做事帶來災禍和不可預測的風險啊。

這句話主要是說,做人做事要有良好的品性,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戒除浮躁、狂妄、驕傲自大、自私、任性胡為、不顧社會規範、法紀法規的行為,要修身養性,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否則,就會受到人們的唾棄,甚至是法律的制裁,招來禍事。

【原文】一貴一賤,乃知世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只有經歷過了富貴和貧賤,才能知道世態炎涼的悲慘;只有經歷過了生死的人,才能知道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世態炎涼是人生的常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世態炎涼,因為人都具有私心和貪念,也都唯利是圖,潛意識裡都會趨利避害,這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無法根本改變。不經歷富貴貧賤的人,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無法看到事情的兩面,要麼是人人巴結討好的對象,要麼是人人嫌棄躲避的對象,對世態炎涼體會就不會全面。

就好比領導,當領導久了,他體會不到人的另一面,他看到的全都是笑臉和順從,他看不到有些人對平級和下屬那種不同的變臉和不同的說話辦事方式。對領導來說,沒有什麼難辦的事,因為,下屬為了巴結領導,把能辦的、不能辦的事,都想盡一切辦法,或者是不惜違反規定與原則,都給辦了,生怕領導生氣,得罪領導,惹事上身,領導想不到的,下屬都想的周到入微,那真是比對父母還周到,伺候的還要小心萬倍,對父母還敢發火,對領導打死也不敢發火,或者臉色少有不敬。

對一個處在最底層的人來說,他看到的都是刁難和鄙夷,做事寸步難行,到處碰壁,本來一個舉手之勞的事,能辦的事,都被推三阻四,艱難無比,找不到廟門,用一句話說,那就是,我忙的很,實在沒有時間,實際上是懶得伺候你,懶得為你服務,因為你不能給他帶來任何好處,或者帶來任何處罰,所以,他不理你,不為你服務,對你煩的很,能推就推,極不耐煩。

有句話說得好:「上面的人看下面,全是笑臉;下面的人看上面,全是屁股。」

那些經歷過生死的人,會想通許多事,看透許多本質,真正做到,人生除生死無大事。人也只有經歷過生死,才能看到你在關鍵時刻,誰是真正幫你、真正關心你,誰是敷衍了事,誰是來巴結你有所圖謀的人,誰是忘恩負義的人,也就什麼都明白了。經一事長一智,也就都看開了。


【原文】縱慾者,眾惡之本;寡慾者,眾善之基。

這句話的意思是:放縱自己慾望的行為,是一個人眾多罪惡之中的根本之罪;控制並減少自己的慾望,使自己無欲無求的行為,是一個人眾多善因之中的根本基石。

在這個世間,慾望無窮,這山望著那山高,永無止境,貪心不足蛇吞象,不把住自己慾望的閘門,就會跌入深淵,陷入到萬劫不復境地,慾望是萬罪之源。

控制並減少自己的慾望,清心寡欲,看似是失去了很多,實際上是得到了康健平安,減少了災禍和不測,一生累積下來,收穫不比別人少,正所謂有了健康的生命,就有了一切,沒有了健康的生命,一切就都為零,不管你爭來了什麼,都是別人的,全劇終。所以說,一切對人對己的善念,都是有善因的,也是有善果的,根本就在於減少自己的慾望。這方面的事例多不勝數,在此我不再累述。

到此為止,《處世懸鏡》第一卷識之卷就學習完了,以後,我還會和大家共同學習其餘的幾卷,歡迎點讚、留言、關注。個人觀點,由於水平有限,不妥之處,敬請在下方留言互動,共同學習提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