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文藝經典 品味詩意生活「大慶讀本·文化」

大慶日報 發佈 2020-01-06T03:18:32+00:00

2019「大慶之年」,點染人間煙火景,繪就文化繁榮圖,激情躍動,細膩溫暖——回望文藝經典 品味詩意生活本報記者 王翠振士氣六十年喜樂與共再出發首屆「9·26」文化藝術節「9·26」是大慶人自己的城市紀念日,而大慶首屆「9·26」文化藝術節,是我市首個以城市創業紀念日命名的節日。

2019「大慶之年」,點染人間煙火景,繪就文化繁榮圖,激情躍動,細膩溫暖——

回望文藝經典 品味詩意生活


本報記者 王翠

振士氣

六十年喜樂與共再出發


首屆「9·26」文化藝術節

「9·26」是大慶人自己的城市紀念日,而大慶首屆「9·26」文化藝術節,是我市首個以城市創業紀念日命名的節日。

2019 年 9 月 25 日,姜金一、馮少先等 50 余名省內外藝術家齊聚大慶,與大慶交響樂團聯袂呈現「祖國不會忘記——中國大慶」主題交響音樂會,拉開了大慶首屆「9·26」文化藝術節的大幕。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烏克蘭藝術家帶來爆笑喜劇《瘋狂醫務室》;法國伉儷四手聯彈演繹別樣琴音;「從梁祝到黃河」專場音樂會撫慰心靈;國際魔幻大師秀「幻化奇蹟」;千人朗誦雅集展現音韻之美;「鐵人匠心」表演秀盡現雜技之妙;閉幕式唱響未來難說再見。

三十多天,十場演出,意味著平均每隔三四天,就有一部舞台精品在大慶歌劇院上演,這在大慶文化藝術史上是首次。這期間,萬餘人走進大慶歌劇院,在燈光與音樂的環繞中,享受著屬於咱大慶人自己的視聽盛宴,也凝聚了士氣,昂揚邁進,打贏新時代新會戰。(上圖為「9·26」文化藝術節閉幕式。記者 孫娜/攝)

聚人氣

與藝術大家交流互鑒


「身在畫中」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2019 年 9 月 8 日,由市文聯、油田總工會、北京熙社畫會主辦,市美協、市書協、市規劃展示館承辦的「身在畫中」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在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幕,為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大慶油田發現 60 周年和建市 40 周年獻禮。張立辰、劉曦林、郭石夫、吳悅石、龔文楨、甘長霖、邢少臣、鄧遠坡、海德恕、劉士海、陳忠康、肖文飛、王客、龍友,14 位當代書畫巨匠齊聚大慶,帶來 90 幅巨作、一場藝術交流、兩場公益講座。此次畫展,參展藝術家之多、品位之高、規模之大、反響之強烈,在大慶尚屬首次,且這場展覽全部由支持文化事業的企業贊助,沒用政府花一分錢,這種沒有商業運作的文化惠民模式,在大慶也是首創。

上圖為「身在畫中」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記者 王翠/攝

添喜氣

為城市詩意慶生


慶祝大慶建市 40 周年系列文化活動

2019 年 12 月 14 日,大慶建市40 周年。文藝,或許是對她最詩意的表達、最深情的祝福。我市重磅推出一系列文化活動,邀約市民走進時光隧道,重溫大慶四十年來的「大事記」,一份詩意之禮,溫暖了城市,點亮了人心。

「時代·印痕」中國大慶工業版畫作品進京展在炎黃藝術館開幕,這是繼 1987 年以范垂宇先生為代表的第一代大慶版畫群體作品進京以來,時隔 32 年,以陳彥龍為代表的新一代版畫群體再次亮相京城,受到全國各大媒體和多個專業公眾號的關注和報導;「肆秩芳華」慶祝大慶建市四十周年文藝晚會,專為城市生日量身訂製,在大慶歌劇院如期上演;170 多位攝影人,40 年來拍攝的 300 多幅珍貴攝影作品,採用新舊照片對比的形式,展示城市變遷的「大慶巨變」攝影作品展,在城市規劃展示館開幕,現場人潮如織,相關報導的點擊量近513 萬;籌備一年有餘的「我心中的大慶」優秀美術作品展,在市圖書館精彩呈現,涵蓋「我心中的大慶」美術作品徵集、「大慶人畫大慶」寫生作品以及「中國油畫名家畫大慶」寫生作品三部分的 388 件美術作品,多畫種展示最美大慶。


展豪氣

舞台劇目推陳出新


大型交響合唱音樂組曲《英雄與夢想》首演

2019 年 10 月 17 日,2019 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大型交響合唱《英雄與夢想》在大慶歌劇院成功首演。

作品由序曲「英雄禮讚」,第一樂章「義烈忠魂」,第二樂章「大荒浩歌」,第三樂章「鋼鐵脊樑」和尾聲「擁抱夢想」五部分組成,採用交響樂、民族管弦樂、合唱、民歌演唱和極具特色的東北地方戲等多種表現形式,並在現代音樂技法與東北地域鄉土音樂的融合方面做出有益嘗試,是黑龍江省2019年首部集中展示「四種精神」的原創文藝作品,更是當代中國文藝舞台上,首部以黑龍江「四種精神」為題材、以交響音畫為表現形式的原創英雄文化作品。(上圖為大型交響合唱《英雄與夢想》。記者 王翠/攝)

有才氣

美術發展再攀高峰


11幅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全國美展代表了國家美術創作的最高水平,是全國美術界五年來發展階段的全面檢閱與展示。2019 年 8 月,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各展區複評結果揭曉,大慶 10 名作者的11 幅作品入選,包括版畫作品4 幅,分別為何乃慶的《相約蔚藍》之二、崔柏濤的《榮耀》、周泗的《若即若離》、墨建傑的《我的井隊我的班》;油畫作品 5幅,分別為董保臣的《遠方》、崔柏濤的《刷牆的青年》、張延昭的《松花江畔》、溫鵬的《珍愛和平》、尚波的《格桑的好時光》;國畫作品 2 幅,分別為董新傑的《好日子》和劉鐵彬的《谷岫泉音》,是黑龍江省此次入選全國美展人數和作品最多的地級市。

(上圖為崔柏濤作品《刷牆的青年》。記者 王翠/攝)

接地氣

凸顯大慶文學力量


文學作品捷報頻傳

我市作家黑鶴長篇小說《黑焰》獲第三屆「比安基國際文學獎」,成為首次獲得這一獎項的兩位中國作家之一;作家秦螢亮作品《百萬個明天》獲 2019 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單篇作品獎和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少兒科幻短篇金獎;作家王芳作品《白犀牛墓園》獲第二屆全國「大鵬生態文學獎」徵文大賽小說類三等獎;我市十餘位作家作品在全省開展的「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徵文活動獲獎。作家王鴻達的長篇小說《天下警察》出版,創作了報告文學《牽掛》《野外那群找油人》,在各類文學期刊發表詩歌、散文、小小說、中短篇小說 170 余篇。


增底氣

再添大慶歷史文化底蘊


大同九間遺址考古發掘新發現

2009 年夏,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踏查九間遺址時,發現遺址上有大量布紋瓦。2017 年 5月,大同區開展了「大同地區金源文化研討會」,拉開了探究大同地區遼金文化的序幕。2019 年 3月,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報國家文物局,擬對大慶市大同區九間遺址開展考古發掘,獲得國家文物局的同意和支持,頒發了《九間遺址考古發掘證照》,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考古系工作隊於 2019 年 8 月進駐開工發掘,並取得階段性成果,發現房址、灰坑等各類遺蹟 50 余處,出土陶器、鐵器、石器、骨器、木器、玉器等遺物 500 余件,初步認定為金代的聚落址。

(上圖為大同九間遺址。資料片)

揚名氣

線上線下點亮城市地標


「跨越時代 點亮大慶」大型新媒體交互體驗活動

為了讓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大慶、熱愛大慶、共同建設大慶,牢記和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建設新大慶「新會戰」貢獻力量,2019 年 10 月 27 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大慶日報社承辦的「跨越時代 點亮大慶」大型新媒體交互體驗活動在時代廣場啟動,來自全國各地、大慶各界的 4000 名參與者,登上 60 台大巴車、40 台私家車,以及徒步小分隊,分赴我市 60 個極具代表性的地標處打卡,點亮大慶版圖上各個地標 LOGO,全面回顧大慶從無到有、從資源型城市到可持續發展建設的光輝歷程,點亮一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閉幕式上的六幕歌舞短劇,以 1959 年、1969 年至 2019 年等六個關鍵年份的故事,向市民展示城市發展的軌跡和艱苦創業歷程。

此次活動採用全新模式——線上線下交互體驗,在全國首開先河,截至當天20 時,直播圍觀人數高達 42.6 萬;4000 名市民以及 60 個打卡點參與者,僅微信朋友圈一項,有效傳播人次超過 300 萬;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抖音、新浪微博、騰訊視頻等多個社交媒體平台相關話題累計閱讀觀看量突破 3000 萬次。

(記者 孫娜/攝)

盈香氣

書香之城名副其實


「4·23」全城共讀系列活動

作為全民閱讀示範城市,大慶人有著良好的讀書習慣。2019 年 4月 23 日是第 24 個世界讀書日,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打造「書香大慶」名片,讓書香盈城,大慶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織開展了「書香大慶·朗誦之城——紀念第二十四個世界讀書日詩歌朗誦雅集」、全城換書大集、「文化學視域下的大慶文學」之王鴻達和他的《跑馬套子的人》、尋找民族的靈魂——談談我的魯迅觀、中國現當代文學系列讀書會第十講「人間送小溫——談汪曾祺」等一系列活動。建好書香大慶,共享書香生活,把每一天都變成大慶人的讀書日,我市還舉辦了大慶油田記憶書展、大慶城市印記書展,於 2019 年 8月 2 日正式啟動了為期一周的首屆「閱讀嘉年華」系列活動。

作為大慶日益壯大的閱讀群體的一員,作為無數喜讀、善讀者的代表,張業隆、杜天明、管慶林三位基層作者在原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引導支持下,作品集《一隅芬芳》於2019 年 8 月,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或許他們只是普通的讀者、作者,也許他們的作品呈現遠未完美、功力尚需提煉,但他們字裡行間折射出的內心世界,足夠精彩。


有心氣

匠心傳承「非遺」新突破


13 項非遺項目列入第六批省級非遺名錄

大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挖掘保護、傳承利用、宣傳展示、研究推介,走在全省前列,非遺名錄數量位列全省第一梯隊,大慶非遺保護中心被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名單。按照省文旅廳要求,2019 年 4 月,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啟動第六批省級非遺名錄申報工作。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召開非遺評審會,由專家評審小組、專家評審委員會對符合條件的非遺名錄進行篩選、論證和評審,申報名錄共 20 項。經省級專家評審,我市傳統音樂「馬頭琴音樂」和「蒙古族潮爾音樂」,傳統舞蹈「蒙古族安代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蒙古族搏克」和口技,傳統醫藥「鄧式中醫推拿按摩法」,傳統美術「年畫」和「版畫」,傳統技藝「肇源遼代御用全魚宴」,民俗「蒙古族祭火習俗」,曲藝「東北呂家班二人轉」,傳統美術「關東民俗剪紙」,傳統技藝「聞氏手工布藝」共 13 項非遺項目擬列入第六批省級非遺名錄,現已公示完畢,待正式文件下發。本次申報省級名錄,我市非遺項目列入數量(13 項)和申報成功率(65%),均為歷批次最好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繁星點點」盡展大慶文化風範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大慶模式獲認可

自我市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立足大慶實際,緊扣創建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督導,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著力推動公共文化資源跨部門、跨領域、跨系統整合優化,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數字化社會化發展,全市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得到專家評委的認可,順利通過中期驗收,為今年示範區創建最終驗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大慶版畫群體成省美展最大贏家

2019年6月,第十三屆黑龍江省美術作品展(版畫)複評結果揭曉,我市版畫創作隊伍有17幅作品入選,11件作品斬獲獎項,包括金獎1個、銀獎2個、銅獎7個和優秀獎1個,創全省版畫最好水平。「輝煌中國——全國工業版畫研究院第七回年展」特設「奮發·圖強·奉獻——大慶60年禮讚」版塊,展出大慶13位作者的15幅作品;大慶三位少年作品獲央美·魯信全國少年兒童繪畫作品大賽二等獎;大慶版畫《空間化演變過程》在首屆黑龍江省版畫雙年展中獲優秀獎,入選澳門版畫三年展;《月色清輝》在首屆全國朱自清作品詩意版畫大賽中獲佳作獎等。

大慶作家集體出版「油娃成長兒童小說系列」

我市兒童文學協會歷時兩年創作完成「油娃成長兒童小說系列」。此系列六冊書中有五冊為大慶作家新作,均是通過書寫那個年代孩子的童年故事,記載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在一代人身上的體現,在小讀者心底厚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基因。王如的《土窩窩學校》,講述鐵人王進喜建立土窩窩學校的前後,以及50後油娃趙松華的成長故事;王芳的《干打壘》,講述60後油娃謝英子的童年故事;趙春紅的《小魚兒》,講述00後油娃小魚兒,在鐵人榜樣的激勵下成長的故事;海蘭瑞的《小豆包家家》,講述的是大慶土生土長、有著蒙古族血統、00後小油娃家家的故事;木糖的《甜孩子》,講述的是80後油娃李小糖,幫助養老院皮影奶奶傳遞溫暖與善意的故事。


蔣同磊青瓷作品展讓溫婉瓷器和粗獷黑土地碰撞火花

2019年5月31日,由大慶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龍泉青瓷孫坑窯傳習所、市美術館(市書畫院)、市博物館承辦的「禮讚華誕 致敬追求」——蔣同磊師徒青瓷作品展在大慶市博物館啟幕,共展出蔣同磊及其徒弟的50餘件青瓷作品。蔣同磊是「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項目麗水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有著30餘年青瓷燒制經驗,是連續七屆世界斯諾克國際錦標賽冠軍獎盃的製作者、中國博物館四羊方尊的青瓷作者,G20峰會國禮作者之一。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永遠的忠誠》公安部演出獲轟動

大慶文體旅集團旗下演藝公司話劇團以大慶市公安局因公犧牲的原指揮中心王方誌、肇源縣局劉錦龍、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局許洪臣等民警的真實事跡為原型創作了的戲劇小品《永遠的忠誠》,劇本入圍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後編排成情景劇《忠誠》,助力大慶市公安局參加第四屆全國公安系統文藝匯演,喜獲金獎和優秀導演獎。在北京演出期間,帶給公安部領導和現場上千名觀眾巨大感動,成為全場演出掌聲最多、流淚最多、感動最多的節目。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話劇《遠航》參加「戲劇關東·全國優秀劇目展演」,話劇團演員徐麗霞和王志軍參與黑龍江省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黑龍江「四大精神」頌》創排巡演;話劇《地質師》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年·全省優秀劇目展演」;創排小劇場話劇《活著,並高貴的活著》等新劇目。

電影《鐵人王進喜》捧回國際大獎

2019年10月29日,美國舊金山新概念國際電影節上,電影《鐵人王進喜》捧回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製片獎四項大獎,並作為唯一一部閉幕式電影進行現場放映,在當地獲得極大好評。


濕地旅遊文化節燃爆「激情之夏」

2019年7月6日,以「心泊百湖·夢棲濕地」為主題,由市委宣傳部和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的大慶市第十五屆「激情之夏」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暨中國·大慶濕地旅遊文化節在龍鳳濕地公園盛裝啟幕。現場,千百人同唱愛祖國愛家鄉,百人同跳「大慶色彩」,眾多書畫愛好者對景寫生,展現不同視角的家園之美。2019年,我市共開展「激情之夏」「百湖百姓音樂會」「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結對子·種文化」「送歡樂下基層」「舞動百湖」「百團文藝展演」等系列群眾文化惠民活動700餘場次,受眾30餘萬人次。

千人快閃展大慶人家國情懷

2019年4月18日,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大慶廣播電視台組織大慶千名職工開展快閃活動。視頻一經發布,瞬間點燃了每一位大慶人的愛國熱情,紛紛轉發,刷爆網絡和朋友圈,僅一天的時間,視頻全網點擊量達到170000+,央視新聞移動網單條的觀看人數達到100000+。

系列短視頻展大慶肆秩芳華

為慶祝大慶油田發現 60 周年和建市 40 周年,由市委宣傳部推出,大慶百湖影視拍攝製作了系列微視頻《肆秩芳華》。2019 年 7 月 1 日,我市各大媒體的公眾號,各大網站推出了微視頻《肆秩芳華之璀璨大慶》,大慶美麗夜景刷屏朋友圈,受到市民紛紛點讚,僅兩天時間,播放量就超過了 15 萬次。而後市委宣傳部又陸續推出了《肆秩芳華之迅跑大慶》《肆秩芳華之綠野大慶》,從不同側面展現大慶的精彩。

2019 年,「文化因子」活躍在社區街巷、活躍在老百姓中間,諸多文化精品似繁星點點,描繪出一幅文化繁榮之圖,盡展大慶城市文化風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