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心中「十大文學書籍」

妙景文化 發佈 2020-01-06T15:52:45+00:00

「在一座巍巍高山的低坡往上推動一塊巨石」,這是多麗絲·萊辛的抱負,「在理想與失敗之間的深淵裡仍有一絲可讀的東西」這是理察·弗拉納根的理念,「於失望邊緣畫出一個空白區域,讓『拒絕認識』世界的態度有處可去」這是伊塔洛·卡爾維諾的視野,閱讀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

「在一座巍巍高山的低坡往上推動一塊巨石」,這是多麗絲·萊辛的抱負,「在理想與失敗之間的深淵裡仍有一絲可讀的東西」這是理察·弗拉納根的理念,「於失望邊緣畫出一個空白區域,讓『拒絕認識』世界的態度有處可去」這是伊塔洛·卡爾維諾的視野,閱讀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縱使純文學在現今書市上並不討喜,經典看似曲高和寡,獎作貌似高不可攀,編譯事宜既浩大又不容出錯,無論出書或閱讀一方,皆必須投入極大的心力才能完成這項看起來投資報酬率甚低的工程,但有些書輕輕鬆鬆看完後往往推進書櫃深處,今後不會翻閱第二次;有些書卻是為了改變現實紋理而生,觸碰靈魂深處,承載整個宇宙,讓我們一讀再讀,也讓我們活過無數條平行人生,這就是真正的文學。

2019 仍是出版產業不斷推陳出新的一年,有些歷久彌新、以古喻今,有些不停與這個時代、世界和人群展開對話,雖然一人之力於365 天之中讀不了太多書籍,但每個月也已盡己所能就感興趣的主題里選出值得一讀的作品,反覆咀嚼,多方思考,終於整理出屬於這個精彩年度出版的十本推薦書單,包含三本華文創作,七本翻譯小說,按照閱讀順序排列如下:

 《苦雨之地》吳明益,新經典文化

 《祖母,親愛的》多麗絲萊辛,麥田出版

 《林肯在中陰》喬治桑德斯,時報出版

 《我與狸奴不出門》黃麗群,時報出版

 《霧中的曼哈頓灘》珍妮佛伊根,時報出版

 《金色筆記》多麗絲萊辛,麥田出版

 《白》韓江,漫遊者文化

 《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鍾旻瑞,九歌出版

 《林園水塘部》迪迪耶德官,啟明出版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伊塔羅卡爾維諾,時報出版

在三本中國作家的作品中,吳明益無疑寫出了年度上乘之作,授訪時曾如此談到,這塊土地孕育了他的生命經驗和創作泉源,更應寫出屬於自己的味道與姿態,不只是城市巷弄,同時也得寫下自然山川,才能呈現出新的可能。《苦雨之地》透過兩兩相關的故事,在峰巒高處持續叩問存在議題,在海溝深處真誠面對絕望寂境,縱使人生是一片荒原,唯有留在荒原之中才有可能於眼前接踵而至的問題里找到被賦予意義的生命寄託,如雲豹、如黃鸝、如藍鰭鮪、如孟加拉虎。作者從自然關懷書寫台灣,書寫大地,書寫物種,以景寓情,以動物探討人類的靈魂,以美學做為世間語言的根本基礎,肉體缺陷與精神痛楚無法禁錮生命力持續向外伸展,當反璞歸真融入山林大海的圍繞時,將會發現萬物皆有殘缺,這便是大自然無法被任何事物掩蓋的美麗光彩,在某一瞬間毫無自覺,卻在闔上封底後,心之裂縫宛若映入眼帘的陰鬱海面,親耳聽見了天光灑落的絕美聲響。

所謂「狸奴」其實就是「貓」,除了作者與陸遊皆為貓奴,靈機一動將四年來的生活碎片以此為名之外,黃麗群的文字淡雅清麗,往往偏執的難以解釋,筆下所描寫的自我也像是一隻如假包換優雅高貴的貓,入世而清澈的看著這個世界的紛紛擾擾,慵懶又安適的蜷伏在某處角落,心遠地自偏。歲月中瑣碎平靜的酸甜苦辣就這樣全數被透明的包裝紙涵蓋其中,溫柔、高貴、洒脫、堅定、無畏無懼,細微又宏觀的持續這場單打獨鬥,《我與狸奴不出門》可以說是今年讀到數一數二出色的散文集。

以新生代作家而言,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最年輕得主鍾旻瑞年紀輕輕便足以交出一本深入人心的成長小說集,著實令人深感佩服,《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猶如自我剖析的印記,回望青春卻不見青澀之情,多愁善感卻毫無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粉飾痕跡,有懵懂的熱情,也有歲月的洗鏈,透過各種方向性的愛情樣態滲透靈魂深處,於一次一次真正的成長之中學會與過去從不曾、以後也不會完美的自己並肩同行,在保持沉默的生命里尋找出口。

麥田Litterateur書系的《祖母,親愛的》與《金色筆記》皆出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之手,被視為吳爾芙之後最重要的女性文學作家,寫的是生活全景、橫亘的是歲月全貌,筆觸所及洞悉的是人心矛盾,脫去道德枷鎖後瞬間墜入複雜社會圖騰之下的無法消弭又持續縈繞的赤裸情感。

《祖母,親愛的》由四篇圍繞著愛與記憶的中篇小說組成,三成功力展現於故事表象的敘述,剩下七成蘊藏在環環相扣的人性深層思考,冷靜探問情愛、慾望、創傷、政治、家庭背後極其複雜的矛盾面向,萊辛並不灑狗血或著墨過多情感力道,但字裡行間卻激盪出深刻的理解、同情與執著,一字一句像是鈍器般持續重擊內心最脆弱之處,只見命運無奈穿梭其中,文采簡練優美、辭藻精準內斂,對人寬厚,對情執著,對歷史深刻探討,對情感細膩審視,樸實凝練的筆觸針砭現實無形之醜陋困境、捕捉人與人有形之真實情感,愛情的模樣不出人們心心念念的理想、幸福、自由與解脫,幸福雖然是固體,但我們因此感受到的喜悅卻是流體,生命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與突變,萊辛的作品貼近現實生活的同時也展現渺小人物迎向命運的主動和被動、堅持 妥協。

萊辛的文壇奠基之作《金色筆記》為一部當今再也無法寫出的小說,因為支撐起這本著作的,是當時既動盪又不凡的消逝年代,也是被政治理想與時代氛圍孕育的社會脈搏,在這個龐大精深而駁雜紊亂的故事中,我們得以于思想解放和文化衝突里一瞥萊辛身為一位女性作家所激盪出的人生經驗與靈魂深度。此書於形式突破更具代表性,以後設小說姿態串起非線性敘事結構、深入探討當代各類議題、內容主軸跳躍交錯的五本筆記,最後合而為一成一段混亂失序的人生。正是日記所象徵的內在四分五裂,面對四面襲來的衝擊,自我不會條理分明、井然有序,泰半呈現矛盾掙扎、持續衝突的反反覆復,萊辛細細梳理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自由女性身兼單親母親,如何於悲劇和不幸過後思考千絲萬縷的情緒、心態、愛欲等諸多無法違背的自然反應,又如何在為崇高理想與自身命運奮鬥時尋找到生而為人的重心、尊嚴與立足於混亂世界的勇氣和力量。

​同為後設小說的代表作,伊塔洛·卡爾維諾經典之一《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以新版新譯的壓軸姿態在年底與讀者見面,倪安宇義大利文直譯,楊照撰文導讀,十篇各自成趣的小說沒有結尾只有引人入勝的開頭,主題遍及懸疑、內省、存在、焦慮、情慾等到末世毀滅,看似毫無關聯性的各篇名稱又足以拼湊成另一個起點,卡爾維諾刻意選用的第二人稱「你」,由讀者觀看讀者追尋結局的下落,有時夢見在我旁,有時忽覺在他鄉,於交錯時空中再現超越虛實界線又可以被共同分享的閱讀樂趣。整本書就像漫長的夢境,我們一起踏上名為閱讀的旅程,愛、命運和人生無限延伸緊實纏繞,那份無邊無際的浪漫存在於字裡行間,文字所創造出的虛空對愛書之人就是幸福的終極意義。

喬治·桑德斯奪下英國曼布克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林肯在中陰》也是本年度首屈一指的翻譯文學傑作,陰陽兩界不停切換,來往人物你一句我一句,蒙太奇式閱讀體驗仿佛瀏覽一出舞台劇劇本,書中分成兩個交疊的平行時空,一為生者的世界,作者搜羅無數真實留存的相關報導、書籍、史料與魚雁往返,一句一句拼湊出各種觀點的歷史;二為死後的中陰,幾乎通篇採用獨白與對話形式,透過166個亡魂的視角,凝視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內戰與一位平凡父親痛失愛子的絕望與哀慟。生與死一直都是被反覆嚴肅看待的議題,生者放不下逝者,逝者無法面對死亡,每一個徘徊於此的靈魂皆抱殘守缺,中陰處處瀰漫的霧霾,細看無一不是令人鼻酸的悽惻之音,強暴、奴隸、同性戀,見證林肯父子的悲慟故事後虛實錯落成一幕只存在於想像中的自我救贖,磅礴細膩,由內而外撼動人心。萬物生而享有的自由,不因膚色、不因種族而異,死者的生命回應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林肯總統的政策與立場,進而推翻奴隸制度,作者筆鋒閃耀如此耀眼的人性光輝,慈悲看待無比艱難的愛與失去,正如吳明益序文與喬治桑德斯共同點出的,小說並非真理的聖經,但細讀其中故事,必能帶領我們追求更深層的道德判斷與生命意義。

這列佳作中,真正能捕捉到純文學與大眾文學平衡點的小說可能莫屬《霧中的曼哈頓灘》,裝幀設計與書中故事皆美得相互輝映,白霧起,夢一場般孤獨,活著也是,潮岸不知伸向何方,霧氣模糊試圖眺望前方的視線,命運好似大浪打散無枝可棲的人們。在二次大戰的紐約,懷抱美國夢的港口,一針一線勾勒出美國首位女性潛水員溫柔堅毅的側臉,安娜是位令人肅然起敬的偉大女性,像大霧瀰漫、汪洋飄零的一條船,平凡卻渴望追尋自我穩住重心,於跌宕波折的掙紮成長,飽受歧視的職場闖蕩,以及註定悲劇收場的情愛浮沉,每一步都有鉛塊綁在腳上,耗盡力氣與整個大環境抗衡,卻從未怨天尤人,從未後悔懊惱,珍妮佛伊根停住了時間,帶領讀者親眼見證,在亘古黑暗的海底才能看到閃閃發光的七彩磷光生物,在絕望環伺的汪洋中才能化無邊思念入夢,在凝視銀色波濤時才感受到心底異樣的涌動,在為人父母后方能理解生命的可貴與毫不猶豫犧牲的昂貴代價。

唯一入選的韓國作品便為韓江的《白》是相當特別的作品,凝視白色展開文學與自我的深度生命思考,遠遠凌駕《素食者》、《少年來了》的境界,在許多方面顯現出道家哲學的影子。如此輕易就被弄髒的顏色就像道的存在,所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而道生萬物,一如白的根本層次。那顏色無法藏匿無法掩蓋也無法否認任何事情,如月光,如銀河,亦如靈魂,擁抱了漆黑、端詳了痛苦、凝結了時間、見證了生死,隨著作者思緒層次推進,最終望見無邊無際又源源不絕的白之空間遺世而獨立,仿佛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寒冬過後,翅膀不再是翅膀,蝴蝶不再是蝴蝶,透明的「我」變成了「那女人」,最終「那女人」與自身合二為一成為了「所有白」,這些名詞拉開了尖銳的心弦,一則一則篇幅短小的冥思,流淌出韓江面對生命的消長,面對姊姊的夭折,面對傷痛的縈繞,以白色意象絕美書寫「人生和死亡的蕭瑟氣息」 。

最後一本迪迪埃·德庫安耗時十二年撰寫而成的《林園水塘部》帶來一場沉浸式的五感閱讀體驗,完美結合東洋文化的精緻特質與西方文學的自我探索,法國人筆下的日本平安時代故事成就一本自始至終都瀰漫著仙氣的小說,文學異色仙氣將單純情節妝點成虛無飄渺的冒險歷程,從感官以及情慾主導超乎世俗美醜、道德標準的微妙閱讀饗宴,最終回歸思索生命與存在的龐大命題。氣味,抽象氣味構成此書近乎七成的畫面意象,描述氣味不帶美醜,亦不帶善惡,真正的情慾也並非只仰賴視覺、觸覺、聽覺,有時更關鍵的是一種嗅覺,迪迪耶德官將如此感官交織視覺勾勒出瑰麗奇異的文學感知。《林園水塘部》寫景淡雅,寫情濃烈,寫愛靈肉合一,在熟悉又陌生的國度,以文學藝術獨有的美麗和哀愁直視無從壓抑的七情六慾,赤裸裸的筆觸沒有絲毫情色之感,將生而為人再合理不過的種種慾望全數融合成生命的完整姿態,隨著鯉魚遠離、形體逝去,曾經的天與地恍若隔世,現實試煉讓故土、丈夫、屋檐不復存在,如夢似幻的回憶色澤卻持續於斷垣殘壁、巨大裂縫中閃耀著異常真實而毫無遮掩的情感光芒。

縱使遺漏太多好書來不及列入討論,這依然是份深思熟慮後問心無愧的文學類書單,經典與新作並列,涵蓋散文、短篇以及長篇小說,主題寬廣多元,更出現多位不平凡的女性角色,男女作家剛好各半,筆耕不輟在人與人、人與時代、人與世界之間深入各種維度與空間探索文學藝術的無限可能。透過閱讀我們瀏覽人心,我們認識世界,方能鎔鑄成現階段的人生體悟,在往返空白區域的過程中適時停下腳步回顧一整年下來的收穫,也才真切體會到,身為讀者是幸福的,身為讀者更是最值得珍惜的一件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