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格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超級英雄

王煜全 發佈 2019-12-23T23:38:43+00:00

賽博格(Cyborg)是「Cybernetic Organism」的結合,生化電子人,代表任何混合了有機體與電子機器的生物。提到賽博格,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鋼鐵俠。一個普通人,因為擁有一身智能裝備,得到了爆棚的戰鬥力和改變命運的可能。現在,機器與人的完美結合,已經不僅限於科幻片里了。

賽博格(Cyborg)是「Cybernetic Organism」的結合,生化電子人,代表任何混合了有機體與電子機器的生物。

提到賽博格,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鋼鐵俠。

一個普通人,因為擁有一身智能裝備,得到了爆棚的戰鬥力和改變命運的可能。

現在,機器與人的完美結合,已經不僅限於科幻片里了。科學家們正在打破人類與機器的邊界,帶領我們進入賽博格的時代。

法國腦機接口新突破:高位截癱患者重新行走

2019年10月,法國一位名叫Thibault的高位截癱患者,在床上癱瘓4年後,藉助腦機接口技術用大腦控制外骨骼系統重新行走了起來。

研究團隊將兩個帶有電極可以讀取大腦活動的傳感器植入了Thibault的大腦,算法自動解析信號,並將其轉化到外骨骼帶動人體動作。

10月3日,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教授 Alim-Louis Benabid 將這個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神經生物學》(The Lancet Neurology)上。

還有半侵入式的腦機接口。神經外科醫生 Alim-Louis Benabid 是 Clinatec 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他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四肢癱瘓的患者、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以及預後不良的癌症患者。

大腦表面兩側放置 2 個植入物,讀取控制運動的腦電信號。

每個植入物有 64 個電極,可讀取大腦運動指令。

這套外骨骼是一個機器人神經假體,具有 4 個可穿戴且完全機動化的肢體,有 14 個關節。患者身負一個背包計算機來接受皮質腦電信號,後者被解碼為一維、二維或三維的運動信號。後者每 100 毫秒就被發射到外骨骼控制器,轉換為運行指令,從而產生運動。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說:「未來人類需要與機器合體成賽博格 ,才能避免被人工智慧淘汰。過一段時間我們可能會見證生物智能和數字智能更緊密的結合。」

實際上殘疾人安裝的假肢、假眼,甚至我們耳熟能詳的假牙、心臟起搏器等都屬於「賽博格」範疇。

這些只是「賽博格」的初級階段,而科幻作品中令人津津樂道、戰鬥力爆棚的生物體與機械裝置合體的半機械人,則是「賽博格」技術的更高想像。

在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中,人人身著鐵甲,行走如風,刀槍不入。這裡,沒有脆弱的肉體,只有不斷超越的靈魂。

賽博格在現實中的嘗試,最多還是用在醫療領域,比如仿生臂、仿生眼、仿生腿等,能夠幫助廣大殘障人士解決身體上的困難,重新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擁有電子眼的紀錄片製作人

紀錄片製作人Robert Spence,在童年的事故中失去了左眼,成年後他在眼睛中裝入了能夠記錄並傳輸生活的電子眼。

電子眼還有一個小優點,可以在黑暗條件下提供照明。

雖然電子眼沒有與人的神經系統相連,但是只要眼睛目之所及的一切,這隻電子眼都會滴水不漏的記錄下來。

科技幫助殘疾人恢復運動能力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發育遺傳學和進化形態學教授Robert Eckhardt指出,腦機介面已經存在,目前全球至少有5.9萬人擁有「神經義肢」。他認為,未來更多的人將受益於這種認知增強技術。

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雙腿截肢的運動員,刀鋒戰士Oscar Pistorius。

還有各類機械手臂等。

能夠感受軟硬觸摸和精細化操作的Luke Arm

LUKE Arm已經開發了15年,該手臂由金屬電機和手上的透明矽皮的部件組成。

LUKE Arm是由DEKA研發公司開發,之前被稱為DEKA手臂系統(Arm System),該公司是由Segway的創始人Dean Kamen創立的。靈感來自電影《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中Luke Skywalker的機械手臂。

該系統可以讓截肢者感覺到軟的或硬的東西的觸摸,並了解如何撿起它並執行精細的任務。測試者能在不壓碎的情況下摘葡萄,輕鬆撿起雞蛋,還能夠用手指的感覺握住妻子的手,類似於正常人的手。

Wicab公司盲人眼鏡:用舌尖看世界

不需要手術,不需要藥物治療,只要佩戴一副眼鏡,在舌頭上放一個塑料感應片,盲人就能看到周圍的景象了,這就是盲人眼鏡Brain Port帶給盲人的「視覺盛宴」。

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的Wicab公司基於感覺替代專利技術,開發出了盲人眼鏡Brain Port。它由一副裝有攝像機的太陽鏡、一個控制器和一個感應器構成。

眼鏡上配備的衛星攝像機拍攝圖像,轉換成低像素的黑、白、灰圖畫,圖像通過安裝於眼鏡腿上的傳導裝置傳到感應片上,感應片將圖像轉換為電脈衝信號,使用者將感應片放在舌部,電信號通過舌頭刺激神經,傳到大腦的「視覺區域」,大腦將接收到的信號還原為攝像機拍攝的黑、白、灰圖畫。

選擇用舌頭感應,是因為舌頭敏感且方便接觸。如果換成別的部位來感應,可能需要很強的刺激,整個過程會帶來疼痛感。舌頭感應到的電脈衝信號就像香檳氣泡在舌尖爆破一樣,不會產生疼痛。

Cyborg Nest:感知磁場

Cyborg Nest旗下產品North Sense是個小型的感應設備。把它嵌入身體,每次面向北面,都會感覺到短促的震動。

許多動物擁有天生的方向感,而人類的方向感卻是後天習得的。配置了 North Sense 後,用戶能夠隨時了解自己面向何方。雖然無法取代地圖,不過這也是感覺強化的一種方式。

人類一直在利用科技試圖消除殘疾、疾病、痛苦、衰老和死亡等不利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同時極大地增進人的智力、生理和心理能力。


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擔心,當人類與機械模糊了邊界,到最後,我們究竟是人還是機器?

生活在資訊時代的我們,或許早已是「新物種」了。你認為未來,人類都將變成賽博格麼?歡迎在評論中一起討論。

▏我們終將變成賽博格?

在SXSW2020西南偏南大會上,來自Amplify的創始人:Leila Delarive以及CyborgNest的CEO:Olivier De Simone將會分享主題:We Will All Become Cyborgs 我們終將變成賽博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