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蒙蔽」世人眼睛的藝術家,還備受數學家的追捧

荷蘭奶叔 發佈 2020-01-07T09:25:01+00:00

莫里茲·科尼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或許你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你一定見過他的作品。黑白兩種色彩就能構建二維和三維世界,讓你迷亂於小小的畫紙上。線條的延展和幾何圖形的重複就能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看他的畫作總有一種大片兒既視感。

莫里茲·科尼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或許你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你一定見過他的作品。

黑白兩種色彩就能構建二維和三維世界,讓你迷亂於小小的畫紙上。線條的延展和幾何圖形的重複就能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看他的畫作總有一種大片兒既視感。

他像一個會施魔法的魔術師,是20世紀畫壇中的一位藝術「鬼才」,而他自己稱自己為「圖形藝術家」。

話不多說,快和奶叔一起走進這位藝術家的世界吧!

1898年6月17日,埃舍爾出生在荷蘭的弗里斯蘭省。

父親G.A.埃舍爾是一位傑出的工程師,母親是一名政府部長的女兒,埃舍爾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他還有一位做地質學家的哥哥。

一位做工程師父親和一位做地質學家哥哥,工科家庭的氛圍想必對埃舍爾的藝術創作之路有一定的影響。

當然,家庭的影響只是一小部分,埃舍爾所收穫的成就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1903年,埃舍爾一家搬遷至阿納姆,埃舍爾在這裡度過了青春時光。

1917年,埃舍爾在畫家史蒂格文的印刷公司製作蝕刻版畫。

1919年,入讀阿納姆建築與裝飾藝術學院,學習了繪畫、木工和鋼琴課程。在學習期間,埃舍爾告訴父親,他想放棄建築課,專注於學習平面藝術,這一決定也得到了美術老師塞繆爾·傑瑟倫·德·梅斯基塔的支持。

1922年,埃舍爾畢業,便開始在義大利和西班牙旅行。他迷戀於義大利的鄉村風光,沉醉於西班牙的建築裝飾圖案。

這一段時期的遊歷,使得他的藝術風格增加了一絲浪漫。

埃舍爾遊覽西班牙時,被摩爾人建築上的裝飾圖案吸引,那些圖案打開了埃舍爾版畫世界的大門。

他說,幾何圖形雖然枯燥,但只要賦予它們生命就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於是,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相互變換,成為他那個時期的創作主題。變形系列、循環系列和他的《晝與夜》令他一時間名聲大噪。

但這僅僅是他創作成就的一部分,他一生中共創作了137幅平面鑲嵌畫。

還創作了大量的石版畫和木刻畫,如《戈里亞諾西科利》、《阿特拉尼,阿馬爾菲海岸》、《樹》、《八張臉》等。

埃舍爾的作品有別於大家普遍認知的一些藝術家的作品。

除了藝術,他的作品中還能看到對分形、對稱和多面體等許多數學概念的表達,注入理性元素的畫作更像是藝術與科學的融合。

有人說埃舍爾的畫「令人迷惑」,明明是向上走的樓梯卻無故折返,一隻鳥兒卻突然變成了魚兒,這些圖畫就是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征服著所有觀眾。

他的許多畫作都源於悖論、幻覺和雙重意義,利用不可思議的超強邏輯和高超的畫技,將一個個「不可能的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

他獨特的畫風一開始並不能被大眾接受,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美術界視為異類,甚至被藝術圈排擠。

面對作品無法「歸類」的窘境,埃舍爾並沒有在意,他曾說過:

「身為藝術家,我所作的是不是藝術,相信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能替我決定。」

這是不是藝術家版本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埃舍爾的作品很長一段時間不被藝術圈接納,卻意外地受到了數學家與科學家的研究和追捧。

他們的很多著作中都出現過埃舍爾的作品,比如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著作《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英國數學家羅傑·彭羅斯的書《皇帝新腦》,德國物理學家哈肯的《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等等。

很多數學家們研究埃舍爾的畫面的高難度構成,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關注這種新奇的創作手法,埃舍爾的畫作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逐漸在世界範圍大受歡迎。

埃舍爾也被大眾認可,並在藝術界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直至今天,我們還能在很多地方看到埃舍爾作品的影響力。

比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裡面異次元風格場景的切換就是從埃舍爾作品裡獲取的靈感,《紀念碑谷》的設計思路也是來源於埃舍爾的畫作。

奶粉們,你們喜歡這種具有數學之美的藝術作品嗎?

趕緊留言告訴奶叔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