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所說的「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應該怎樣更進一步去學習呢

逆襲的諸行無常 發佈 2020-03-05T12:30:05+00:00

交朋友應該不是在比學習好壞,而是在找志同道合的人,《論語.顏淵篇》第二十四章就記載了曾子說過的關於交友的一句話,可以來體會一下。

小時候父母總是教導我們交友一定要與找比自己強的小朋友,在論語學習過程中也見到有很多版本將孔子說的「無友不如已者」解釋為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但是我一直有個疑惑,人與人之間從不同的角度看總有高低差異,如果人人都不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天下不就沒有朋友可交了嗎?交朋友應該不是在比學習好壞,而是在找志同道合的人,《論語.顏淵篇》第二十四章就記載了曾子說過的關於交友的一句話,可以來體會一下。其原文是: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本章的譯文是,曾子說:「君子應以禮樂文章的學習交流來結交朋友,與朋友共勉互助提高仁德修養。」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於本章是這樣注釋的「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通過禮樂文章的學習和交流來結交朋友,取長補短,能讓自身的學識水平不斷提高,互助互進,也是共同提高仁德修養的途徑。另一方面,儒家一向推崇志同道合的友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樣的友誼才能相輔相成、共同進步,才能使友誼長青。


隋朝王通的弟子們所編纂的《中說•禮樂》中記載了王通的一句話「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故君子不與也。」勢與利永遠不應該是朋友相交的期許,朋友之間最大的共同點應該是價值觀的接近,在儒家學者看來所謂的君子就應該是以踐行禮樂為已任,君子之間的朋友相交自然就應該以禮樂文章的學習為主要內容,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所以對於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已者」我個人認為應該理解為沒有朋友不如自己,也就是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無」在這裡並不能認為是通「毋」,就應該是其本意「沒有」。既然是君子,既然是朋友,那前提自然是志同道合,朋友之間交往的結果自然也就是以友輔仁,共同在仁德修養的道路上相互幫助。


君子以文會友,那小人呢?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儒家的學術理念,儒家認為「君子不器」,到了現代社會工匠精神同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和尊敬,術業有專精,追求上的志向堅定在現在的時代一樣可以認為是「禮樂文章」的一種,一樣可以以之會友,一樣可以以友輔之。所以對於儒家學術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字面上或狹隘的、歷史的價值觀上,而應該結合現代社會的實際去體現其中的精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