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王昌齡一生大起大落,下場悽慘,所有的原因都寫在了這首詩里

賞詩詞品歷史 發佈 2020-01-02T20:56:52+00:00

他的一生可謂坎坷曲折,頗為不順,小時候家境貧寒,沒有能夠飽讀詩書,但還是寄希望於考取仕途;等到不惑之年,還是在家務農,好不容易最後才進士及第;因為時間的積累,他此時已經博學多識,因為來自社會底層,所以也能夠體察民情,期望自己能夠造福一方百姓,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為人處世的風格,

王昌齡是我國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也是邊塞詩詞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謂坎坷曲折,頗為不順,小時候家境貧寒,沒有能夠飽讀詩書,但還是寄希望於考取仕途;等到不惑之年,還是在家務農,好不容易最後才進士及第;因為時間的積累,他此時已經博學多識,因為來自社會底層,所以也能夠體察民情,期望自己能夠造福一方百姓,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為人處世的風格,讓他在為官和為人方面走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在為人方面,他與當時的名士李白、王維、岑參等是知己好友,後來多人都曾寫詩相贈,我們在以後慢慢和大家分享;在為官方面他卻受盡排擠,屢遭貶謫,最後還被一位同僚所殺,可謂下場悽慘。這位被後人稱讚為「七絕聖手」的優秀詩人在刀光劍影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讓人扼腕嘆息啊。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今天我們分享的這首詩雖然是一首送別詩,但是卻可以對王昌齡的個性與品格一探究竟。這首詩是王昌齡在當江寧丞的時候做的,當時王昌齡的好朋友辛漸要和他分別,北上洛陽。王昌齡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依依不捨。詩人不能陪自己的好朋友回到家鄉,更不能回去與自己的親人重逢,所以滿是無奈與失望,只能憑藉詩詞傳達自己的思念和高遠志向了。

這首詩的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煙雨迷濛的景象,吳地都被煙雨籠罩起來了,就像是一張愁思織成的大網將詩人和朋友都困在了其中。秋雨連綿,陰冷淒涼,讓讀者陡然生出一種黯淡蕭瑟的感覺。陰冷的不僅僅是客觀環境,更是兩位即將分別之人心理活動最真切的刻畫。

詩人運用聽覺、視覺和豐富的想像力將江水、雨水、山巒全部融為一體,場面宏大,但是這種場面卻被染上了惆悵的色調。」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意境開闊,詩人和好朋友在清晨就要登舟道別了,看著北方隱隱約約的山巒,想到自己的好朋友馬上就要孤零零的一個人上路,自己也即將又是一個人了,瞬間無比落寞。

所以詩人很自然的引出了後面兩句,用「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說明自己的叮囑和牽掛。詩人說要是故鄉的親朋好友問起他,就讓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們不要過多牽掛,他時時刻刻也牽掛著家鄉,時時刻刻在努力奮鬥,不敢忘卻初心。其實王維、李白等著名詩人也都曾用冰心玉壺來自我激勵,以表達自己光明磊落的品格,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純潔高尚的品格和遺世獨立的風骨。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風格,他們這些人才不受當權者喜歡,下場淒涼。

這首詩的意境景物與情感氛圍融為一體,渾然天成,這也是盛唐詩歌所具有的一個特點,但是在這首詩當中體現的尤為突出。那些高聳的山峰和飄落的江雨都化作詩人情感的信使,向我們傳遞了無限的哀愁,這與詩人那種純潔孤傲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首詩可謂構思精巧,含蓄雋永,意蘊深遠,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