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發現陶寺遺址,將華夏文明提前300年,歷史教材將被改寫

李哥講史 發佈 2020-01-23T10:11:57+00:00

眾所周知,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考古表明:遠古時期山西南部就是人類初曙的起源地,而山西運城垣曲縣「世紀曙猿」化石的發現,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上前推進了1000萬年。

眾所周知,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考古表明:遠古時期山西南部就是人類初曙的起源地,而山西運城垣曲縣「世紀曙猿」化石的發現,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上前推進了1000萬年。考古專家表示,大約在180萬年前的舊時器中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晉南地區繁衍生息,其中運城芮城縣西侯度文化遺址發現的火燒骨,把中國範圍內發現的人類用火歷史向前推進了100萬年。山西臨汾襄汾縣陶寺遺址發現,這裡曾是帝堯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國所在區域,也正是陶寺遺址發現使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證實。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東西約2000米,南北約1500米,面積280萬平方米。是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之一。經過碳十四測定,陶寺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專家表示同類的遺址在晉西南汾河下游和澮河流域已發現70餘座。考古發掘還出土了規模空前城址、墓葬和宮殿,考古專家表示陶寺遺址很可能就是帝堯都城所在地,是最早的中國。根據發掘的成果來看,陶寺遺址社會貧富分化懸殊,少數貴族大量聚斂財富,形成特權階層,走到了邦國時代的邊緣和方國時代。專家表示陶寺遺址比歷史教科書上的華夏文明開始於夏王朝,整整提前了300年。


1978年至1987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山西考古部門合作,進行了第一階段的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出土墓葬1000餘座,其中貴族墓葬9座,出土了陶龍盤、陶鼓、大石磬、玉器和彩繪木器等精美文物,由此確認了陶寺文化。其中,考古專家判斷3072號大墓墓主是陶寺遺址早期階段的某位首領,另外一座2001號墓為女性,同樣出土類似文物,可以判斷為首領的配偶。另外,在一座小型墓葬中還發現了一枚銅鈴,經過測定分析,材質中含有銅、鉛、鋅等,為純度較高的含鉛紅銅,鑄造方法顯然是複合范鑄造,專家表示這是迄今中國最早的複合范銅器,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件保存完整的金屬樂器。


1999年至今進行時第二階段發掘,考古發掘出土王級大墓、宮殿以及城址,另外還發現了古觀象台、祭祀遺址,城址占地面積達到280萬平方米。在考古隊員尋找城牆遺址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座比早期6座王級大墓更大的墓葬,這是迄今為止陶寺遺址中最大的墓葬。考古專家經過多次觀測實驗,在古觀象台專家們發現4000年前的陶寺觀象台可以觀測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在內的20個節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