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判斷抑鬱症孩子的心理諮詢是否有效

心窩窩心理工作室 發佈 2020-01-02T20:04:17+00:00

青春期抑鬱症因為本身就是個世界難題,擅長的諮詢師尤其缺乏,所以,雖然家長聽說孩子要做心理諮詢,還是非常容易心生疑慮。

心理諮詢因為本身就有著起效慢,需時長的特點,難免讓人懷疑:心理諮詢是否有用。

再加上這個行業存在著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原因,也讓人懷疑心理諮詢的作用。

青春期抑鬱症因為本身就是個世界難題,擅長的諮詢師尤其缺乏,所以,雖然家長聽說孩子要做心理諮詢,還是非常容易心生疑慮。

對於各種情緒障礙,藥物可以緩解症狀,但心理困擾,性格因素,認知偏差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心理諮詢來解決的。

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尋找合適的諮詢師,幫助孩子辨別諮詢師的工作是否有效。


重點​看孩子的意願度,注意是以孩子為主,而不家長個人主觀感受。

要相信你的孩子有能力分辨諮詢師是否關愛他、理解他,是否專業。你的孩子比你清楚,因為他才是諮詢的主體。

孩子為什麼其他地方不願意去,不願意去看電影,去逛街,去和朋友吃飯,卻願意花時間去做見諮詢師?

因為孩子終於遇見能理解他的人。

諮詢師能打開孩子心扉,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而治療常常是從關係開始的。

一個再有名氣的諮詢師,如果孩子反感,肯定是不合適的。​

對許多抑鬱症的學生來說,去見諮詢師幾乎是他們唯一的社交。他們嚴重的時候,就是整天躺在床上,門都不出。但是卻願意花一、二個小時的時間去見諮詢師。

我有學生,無論多疲憊,都願意每周巴士轉地鐵,花一個多小時過來,和我談他的感受,他的想法,他的白日夢,當然還有他的痛苦和迷茫。

因為保密原則,諮詢師無法把諮詢內容告訴家長,所以,家長很焦慮,不知道孩子和諮詢師在做什麼,也看不到明顯的效果,因為抑鬱症本身起效就很慢,還經常反覆。

但孩子為什麼願意去呢?因為他們終於找到了希望的縫隙。


也有一些孩子抗拒心理諮詢,一般出現在前幾次諮詢。這個階段關係未建立好,孩子的阻抗很大,孩子因為症狀的影響覺得出門好辛苦,或者覺得諮詢的時間影響自己打遊戲……有各種理由。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和孩子溝通,了解真正的原因。如果孩子表達是「心理諮詢沒有用」「我很累不想去」「反正我就是不想去」,基本是阻抗;如果孩子表達的是「諮詢師不理解我」「我不知道和諮詢師談什麼」「諮詢師聽不懂我在說什麼」「諮詢師讓我很不舒服」,那麼建議家長積極和諮詢師溝通,及時調整,再看看是否更換諮詢師。


當然,諮詢肯定是要看效果的。


不得不說,有些家長太心急了,或者期望值太高,幾次諮詢下來,沒看到孩子有明顯的變化就懷疑諮詢是否有效。

短程諮詢是10小時,適用於一般心理問題,有些學生的領悟能力和調整能力特彆強,諮詢的及時,很快就會看到效果,這種情況,通常孩子會表達對諮詢師的認同。

中程諮詢是半年至一年,適用於嚴重的心理問題。

長程諮詢是一年以上。而抑鬱症的諮詢是以年為單位的。

家長細心留意,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觀察到變化,看到孩子在好轉。

1、情緒指標。

孩子的情緒有所好轉,發脾氣的頻率下降,原來每天發火,但現在一周偶爾幾次;強度減弱了,原來脾氣暴躁,生氣就砸東西,朝家長大吼大叫,現在會稍微控制自己。

2、生活指標。
吃東西好了一些,睡眠有所好轉,不會一直呆在房間或者躺在床上,原來一直鎖門,現在願意出來客廳。原來怎麼也不願意動,現在願意幫助做一些家務活。

3、人際關係。

最明顯的就是親子關係。原來關係惡劣,孩子一直迴避與父母的交流,開始會喊父母,或者對父母的語言開始有回應。

孩子小範圍恢復了與同齡人的聯繫,不管是QQ、微信,只要開始互動就是好的變化。

4、社會功能。
孩子願意出去看電影,哪怕是一個人,願意出去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展覽。願意出去旅行,願意去補習(如果目標是復學),願意參加興趣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如果這四方面都有改善,那麼家長只需要給予充分的耐心和信任,支持孩子持續去做諮詢,孩子的康復需要的只是時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