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18個習俗,多了解一下,絕對沒壞處

民俗選手明老師兒 發佈 2020-01-07T04:41:16+00:00

農村傳承至今也產生有許多的風俗習慣和規矩,因為地域差異,各地的農村風俗有相同也有差異的地方。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農村的18個風俗, 你知道幾個? 1.賤名:以前農村為了孩子好養活,往往會取一個賤名,比如「狗蛋」「狗剩」「二狗」等。

農村傳承至今也產生有許多的風俗習慣和規矩,因為地域差異,各地的農村風俗有相同也有差異的地方。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農村的18個風俗, 你知道幾個?

1.賤名:以前農村為了孩子好養活,往往會取一個賤名,比如「狗蛋」「狗剩」「二狗」等。甚至還有在小孩出生後,會咬掉孩子的一根腳趾,認為閻王不受殘缺人。以前農村沒有現在的物質條件,養孩子難,孩子夭折也時有發生,人們舔犢情深同時也愚昧無知,才形成了這個風俗。

  

2.端午不回娘家:農村媳婦端午節不能回娘家,因為在人們看來,這天回去了對婆婆不好,至於到底是哪方面不好則沒有說。雖然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但是人們為了避免被說閒話,也會選擇不在這天回去。

3.黃陵面花:俗稱花饃,是流傳在陝西省黃陵縣農村的一種民間傳統風俗禮饃。它以做工精巧、造型別致而著稱。麵糰被捏製成各式精緻、逼真的人物、花朵、動物,他們製作的花饃將作為貢品出現在每年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上。

4.墳頭壓紙錢:有些地方在清明上墳時,會在自己家族墓地的墳頭培上幾杴土,壓上黃紙,將墳前雜草清理,外人看來此家族後繼有人。一般人們在墳地發紙時,會念叨:使勁花,不用節省,我們家族有人,會有源源不斷的錢讓您在地下花的。

5.結婚風俗:新娘出門前要拜天拜地拜祖先,哭也是出於孝道,一方面是捨不得父母,另一方面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敲鑼打鼓也是喜慶的表現。

  

6.清明果:清明節,在一些農村有包清明果的風俗。街坊友鄰圍坐一圈,製作傳統美食——清明果。清明果外皮綠色,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較軟,久置後變硬。餡分咸甜等種類,形狀有類「元寶形」和圓形之分。

7.鄉村教堂婚禮:在一些農村地區,會有鄉村教堂婚禮。在越來越商業化的時代,這裡保留了中國農村傳統的風俗,自己一個宅基地的會所請一個宅里傳統的古法廚師,和宅里每家每戶的人來幫忙張羅,這是生處在城市中所沒有的特有風俗文化,現在聚會桌面吃的是人性,可是在這裡吃的卻是傳統的人心的暖心…這裡有的是當地人一顆純樸和熱情的心。

  

8.避免被婚禮喜炮崩到:開車路過婚禮現場,如果恰好趕上婚禮放炮時,要避免被禮炮崩熬,以免衝撞紅煞。當然,現在很多地方限制放鞭炮,這點其實也還好。

9. 千燈肉粽:端午節江南農村家家要裹粽子、吃粽子,這一風俗已沿襲了二千多年,相傳這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

10.糖獅子:你見過糖和花生米做成的獅子嗎?潮汕地區鶴隴鄉每年農曆二月初一的農村風俗營神,拜老爺,到處都是用這些材料做成一隻只大獅子!特別熱鬧。

11.送祝米:親戚朋友家生了小寶寶以後,要帶著雞和雞蛋去送,然後主人家就會用紅糖雞蛋招待,吃完雞蛋以後,又殺雞煮飯,招待來送祝米的客人。

  

12.羊日: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前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在北方有些農村風俗是大年初四,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還有些農村地區的人們的風俗是重新圍爐過大年,這是全國唯一、獨特的地方風俗。

  

13.舞龍:有些地區,從初八開始舞龍,正月十五龍燈需要進每家每戶慶賀。在舞龍燈操練中,以前各個村之間還會比試高下,各個村的地界不能隨便跨越,現在願意學的年輕人已不多了,估計用不了多久這種風俗會絕跡。

14.年畫:年畫是中國民間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色彩鮮明、內容豐富,因其美好的寓意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民間年畫因風俗節日而興起,它寄託了人們對驅災避邪、風調雨順、家宅安泰、平安吉祥、祈福迎財的美好願景。

15.添財:除夕那天下午,各家都要挑著水桶,到水井邊去挑水,把家中水缸都打滿水,謂之「添財」。 人們認為水即是財,添滿缸就是添滿財,期盼來年生活富裕。又因為從除夕晚上接神火到正月初二送神前,民間風俗不准添水,初二下午才允許添缸。如今,自來水都普及到戶,挑水已經沒有必要,但年三十刷凈水缸,重新添滿水的習俗一直保留至今。

  

16.釀製米酒:這是一些農村一個重要的過年風俗,每年春節的臨近,家家戶戶都會忙著釀糯米酒,用糯米釀造的米酒,來慶祝過去一年的豐收喜慶,祝願來年的好收成。


17. 殺年豬:東北農曆過大年之前,農村都有「殺年豬」的風俗。進了臘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殺豬,為過年 包餃子、做菜準備肉料,民間謂之「殺年豬」。東北童謠中說「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盼望殺年豬吃肉的心情。

  

18. 農村風俗:「土烤爐」做年饃饃炸油果年味濃。「一進臘月門,轉眼便是年」,每當臨近春節的時候,老百姓們開始忙著打掃衛生、準備年貨,自然少不了風俗中的傳統食品,除了聞名的大菜、壓花肉外,當然還要做年饃饃和油果子等,還會和同村幾戶人家聯合起來,用土烤爐做起年饃饃,女人們擀制面胚,男人們生火烤饃饃,孩子們幫忙在饃饃上印花。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是說民俗的明老師兒,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了解更多民俗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