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能不能買房?李嘉誠、潘石屹等大佬動作不停,可以說明一切

志坤樓市 發佈 2020-01-07T14:03:48+00:00

對於絕大多數的房企而言,2019年可以說是一個「煎熬年」。2019年,全國房地產各種調控政策約570次,創歷史紀錄,政策持續收緊;2019年,百強房企增長跳水式失速,新增千億房企只有5家,數量同比「腰斬」。

對於絕大多數的房企而言,2019年可以說是一個「煎熬年」。2019年,全國房地產各種調控政策約570次,創歷史紀錄,政策持續收緊;2019年,百強房企增長跳水式失速,新增千億房企只有5家,數量同比「腰斬」。2019年,土地成交規模回到十年低位,溢價率低位運行,流拍率回到高位;2019年,整體貨幣市場寬裕,但房地產融資卻饑渴難耐……


在普通人眼中,房子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家和未來。但對房地產大亨來說,這個未來更多意義上是金錢的未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房地產的利益變得過於明顯,房地產逐漸成為大佬們的印鈔機。房價的上漲不像一倍兩倍那麼簡單,甚至影響了許多購房者的心理。正是這種不買不行的心態讓房地產開發商賺了很多錢。但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亂象,於是調控政策不斷升級,高房價也降低了其高貴的「姿態」。


王健林去房地產轉型輕資產

2019年初,王健林在公司的年會上表示,萬達未來將繼續出售商業地產,並向其他行業轉移,爭取一平方米的土地都不留。眾所周知,王健林曾經是中國首富,但他的一系列行為卻讓吃瓜群眾大跌眼鏡。王健林表示,萬達將走輕資產之路,因此將打包出售其酒店業務、商業地產等。

曾經,房地產業務是萬達的王牌業務。畢竟,大家對王健林的定義也是房地產大亨。現在,其房地產業務占總收入的比例越來越低,這是王健林樂意看到的。王健林曾在一篇文章中直言,截止目前,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可以持續興旺到達50年,而我們國家的房地產從其發展到而今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而王健林也早已在文旅產業、大健康等行業中逐漸布局。由此,也可看出王健林對房地產行業的態度。


李嘉誠出售國內資產,豪擲1300億投資海外資產

李嘉誠對房地產的不看好,可以追溯到2013年。當時,他分別以30億元和90億元的價格出售了廣州西城的都萃廣場、東方匯經中心。隨後,又以200億出售了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前後總和已經達到了1000億的規模,但李嘉誠說:有買有賣才是商業行為。因此,又用1300億購買了大量海外資產。

如今,李家的商業帝國已經遍布全球,但李嘉誠卻逐漸放棄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主要是因為做其生意的原則:不賺最後一塊銅板。李嘉誠曾在一次南方都市報的記者訪談中表示,我做生意的基本原則是,要對債務和貸款這方面的問題非常當心,還要在房地產經營問題上步步為營,如果遇到地價太高的情況,以至於導致老百姓都買不起房子了,那房地產就存在風險,我不能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原因很簡單,在最後階段的錢不好賺。一不小心就會被市場套牢。所以,不如不賺,把上漲的房價的成果放進口袋早一點。


潘石屹:除了外灘和望京SOHO不賣,其他都有可能

潘石屹是在海南靠房地產發家的。可以說,房地產是潘石屹一生的財富。作為SOHO中國的總裁,潘石屹的一舉一動都吸引了廣大購房者的目光。潘石屹從2017年開始出售SOHO地產。先是虹口SOHO以35.73億元的價格成交,然後是北京光華路和上海領空的項目打包出售。從2014年到2017年,潘石屹靠著「賣」,賺到了286億元。

10月31日,SOHO中國被曝以80億美元的價格,清空國內八大核心資產。SOHO中國對此不置可否,潘石屹本人無回應只稱「看公告」。在此之前,有消息稱,SOHO3Q已經將旗下的11個項目打包賣給築夢之星,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合同審批流程。這意味著,潘石屹夫婦出清了國內大部分資產,一時間,「別讓潘石屹跑了」的言論甚囂塵上。


潘石屹作為一名房地產起家的大佬,其行動意義不言而喻。甚至公開表示,除了作為SOHO中國總部的上海外灘和望京以外,其他地方都有可能。

這些大佬高調或無聲的轉型,正悄悄透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信號: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熟,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從中賺錢並不容易。事實上,這點也可以從最近的房價看出。現在,經過調控,房價已不是原來居高不下的狀態。一二線城市房價穩中有降,三、四線城市房價逐步回籠。


房子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關乎國計民生,不管是「猛跌」還是「猛漲」,都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的穩健發展,2019年年間,我國對樓市的調控達到了620次,並推進落實「房住不炒」的政策。並預計,最快在3年間啟動房產稅。因而未來的房價自然不會「大起大落」,會更加趨向健康、平穩的大方向發展。

在房價下跌的同時,交易量也在逐漸下降。炒房客手中積壓的房子賣不出,而購房者則處於觀望狀態,這表明房地產暴利時期已經過去。諸多大佬的持續動作,足可以說明202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和未來樓市的一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