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之端午節後續

九月的小書屋 發佈 2019-12-31T06:16:15+00:00

屈原之端午節後續屈原不在了,那個勸他好好活著的漁父還在,還在江邊垂釣,青箬笠變成鴨舌帽,綠蓑衣換成羽絨服。他的午餐是兩隻粽子。看見了他,我就像看見屈原。屈原變成了漁父。屈原還在,還在好好活著。

屈原之端午節後續

屈原不在了,那個勸他好好活著的漁父還在,還在江邊垂釣,青箬笠變成鴨舌帽,綠蓑衣換成羽絨服。他的午餐是兩隻粽子。看見了他,我就像看見屈原。屈原變成了漁父。屈原還在,還在好好活著。當然也可以說,漁父變成了屈原,每天都坐在老地方,舉著長得不能再長的魚竿,一會兒從詩經里釣幾句,一會兒從楚辭里釣幾句……總是背對著我。仿佛生怕我認出他似的。垂釣的詩人,把他的視線漫無目的地拋向江面。我下意識地叫了起來:這不是屈原嗎?屈原還在,還在別人的身上活著。別怪我打擾了你的清靜,你的詩長著小得看不見的鉤子,鉤住了我的心。

他找到了另一個家,在倒影里。他找到了最軟的床:淤泥。從來不曬床單。他還找到了貝殼做枕頭。他睜不開眼睛。這正適合黑暗。他找到了早年坐過的沉船:河流狂奔時弄丟的鞋子,纜繩如同鬆開的鞋帶。他找到了換鞋後必須走的新路,額外還找到一張泡得走了樣的地圖。他找到了親戚們燒的紙錢,存起來,實在需要的時候才花。他不想欠太多的人情。雖然一伸手就能摸到從天空垂下來的釣鉤。他找到了姐姐包的粽子。不知用什麼辦法,才能解開系在上面的死結。好在他還不餓,聞一聞就夠了。但依然挺憂鬱:幹嗎不系個活結呢?別人都說他被淹死了。他對此不屑一顧。他唯一沒找到卻仍在執著地尋找的,是一副魚的腮。在此之前,他不得不屏住呼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走過的那條羊腸小道,該已經失傳了吧?在別人眼裡,這是一條死路,一條不歸路。屈原是在找路的過程中成為屈原的。他曾經向樵夫問路,向漁父問路,向江水問路,向路問路,然而還是迷路了。被自己的路絆倒,雖九死而未悔。路啊,曲折如屈原的柔腸百結。那條再也走不動的路,在汨羅江邊系了一個結。一個解不開的死結。不,那條路還在延續,變得比一根線還細。那根線,在端午的粽子上又系了一個結。一個隨時可能解開的活結。屈原解不開自己心頭的結,我們可以替他解。屈原一直在找路,路也一直在找屈原。剝粽子的時候,我摸索到屈原被放逐的路線:從長江到沅江,從沅江到湘江,從湘江到汨羅江。一條江接著一條江,一條路接著一條路,一根線接著一根線,一個結接著一個結。

中國的法定節日裡,只有端午節,是專門紀念一個人的。是一個人的節日,由萬眾分享。分享他的美食,也分擔他的憂傷。端午節和西方的聖誕節類似,都是一個聖人的紀念日,只不過不是紀念他的生,而是紀念他的死。因為他的死比生還要輝煌。他邁出了偉大的一步,使汨羅江在這一天裡,與長江、黃河並駕齊驅。一個人的行走,成為一個人的節日,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孤獨的,在這個日子裡,我們重溫他的孤獨,為了使他不孤獨。千萬條河流里的千萬條龍舟,忙得不可開交,都是為了像海底撈針一樣,把他的那點孤獨打撈上岸。"找到了沒有?""哎,沒找到——""那麼明年接著找……"在尋找他的孤獨過程中,我們忘掉了自己的孤獨。這個日子,他用孤獨,把這麼多人給團結起來。

屈原的姐姐是我的姐姐,她養育著弟弟,其實是在養育一具未來的屍體。她甚至還要額外餵養那些圍繞溺水者轉圈的游魚。所謂的粽子,是姐姐節省下的口糧。做詩人的姐姐多麼累呀,簡直比做詩人的妻子,還要痛苦。因為妻子是可以選擇的。做詩人的姐姐,等於做半個母親,再加上半個妻子。她不關心政治,卻間接地成了犧牲品。她不懂歷史,照樣進入歷史之中。她不會寫詩,但她與詩人天然有一層血緣關係,比國王更重要。國王使屈原傷心了,而屈原使他的姐姐傷心了。我從屈原身上,找到唯一一個不夠完美的地方。姐姐在思念著一具屍體,而屍體在遠方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我無法預見自己的未來。屈原比我幸福。他有姐姐。我的姐姐,在哪裡呢?端午節,一個孤獨的詩人在吃粽子。他想像著:這是他面容模糊、失散多年的姐姐,給做的。所以,他必須好好活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