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煉太極拳的以氣運身

武博功夫 發佈 2020-01-20T15:21:11+00:00

以氣運身  心靜用意是練太極拳的首要原則,上面已經把如何叫作「意」,和用意的方法說明了。如果能夠用意,就能行氣,再進一步講以氣運身,先要說明的,「氣」是什麼﹖  所謂:「以意行氣,以氣運身。」

練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練太極拳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修身養性。太極拳的以意行氣和以氣運身是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練習太極拳的以意行氣和以氣運身,讓我們一起學習吧。



  (一)以意行氣


  很多著名的大家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說明了太極拳練氣的重要性。


  心如將軍發令,意為傳令,氣為兵;將軍一出令,則士卒皆聽命;清氣上升行於手,濁氣下 降行於足,氣皆行到指頭,乃正氣之上行下行似兩橛,其實一氣貫通也。


  因之謂以意行氣,所以練太極拳要用意,行氣,不能用力。每一動作 ,先要意動,然後形動,這樣纔能做到所謂:「意到氣到,氣到勁到。」所以說:太極拳的鍛鍊方法是用意不用力的。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心就是要憑藉自己的喜歡來做事。


  這個「心」字可以說指的就是「腦」有時把「心意」連稱為一詞,因之以意行氣,也可以說以心行氣。


  所以太極拳的用意,可以解釋為腦的想像作用。「心」古稱主思慮,也就是腦的代稱,「意」字可解釋為「意 識」,即精神現象,所有如知覺、記憶、想像,都是「意識」,與「心」字同義,所以「用意」就是用腦來想像。


  因之太極拳的用意,如果說意欲行氣,就要作行氣的想像,久而久之,這個想像力就能支配生理作用,真的有氣在行,這就是以意行氣的方法,說來很簡單,但是實行起來,不太容易,先要心靜,心靜則意專而誠,纔能見功。


  練習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要天天注意向外內收。


  這樣日日鍛鍊,先由用心注意而成自然,漸漸練架子每一動作, 祇要意念上想到某一部位,就可產生氣的活動,這就是做到了意到氣到。


  陳鑫說:「學者上場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氣,兩手下垂,身樁端正,兩足並齊,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



  故其形無可名,名之曰無極,象形也。」又說:「打拳上場後,手足雖未運動,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已俱寓於心腹之內。


  此時壹志凝神,專主於敬,而陰陽開合,消息盈虛特未之形耳,時無可名,亦名之曰太極,言此以示學者,初上場時。


  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後可以學拳。」這是陳鑫從太極拳方面來解釋「無極」和「太極」,也就是說明心靜用意。


  練太極拳時,在未動之前,要端正姿勢,呼吸自然,意存丹田,摒除雜念,耳如不聞,視而不見,是處於一種無思無慮的狀態。


  然後覺得全身都安排妥了,俗語所說的都「落位」了,同時自己覺得已經心平氣和了,然後可以開始動作。既動之後,要全神貫注地不斷用意來引導每一動作。


  動作過程中,內部與外形的開合虛實,和旋轉變換時要上下相隨與內外合一,都是用意來指導完成的。


  初學拳時,由於要邊想邊做,往往顧此失彼,精神容易緊張,經過相當時間的練習,等到動作熟練以後,思想就能專一,心意自然會靜下來,達到心靜用意地步,不論在健身和技擊方面,纔能得到效果,所以這個心靜用意的原則,在太極拳鍛鍊過程中,始終要遵守的。


  (二)以氣運身


  心靜用意是練太極拳的首要原則,上面已經把如何叫作「意」,和用意的方法說明了。如果能夠用意,就能行氣,再進一步講以氣運身,先要說明的,「氣」是什麼﹖


  所謂:「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氣」,不是我們平常那種肺呼吸的空氣的「氣」,是一種內氣,是在人身經絡中通行的氣,中醫稱作「元氣」或「正氣」,認為是從母胎中秉承下來的一種先天氣。


  這種「氣」陳鑫稱作「中氣」,他解釋為人所秉受於天,本來之元氣,稱之謂「太和元氣」,是一種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中氣」,是一種不剛不柔,至當卻好的「正氣」。


  陳鑫又說:「氣之在體,無不充周,而其統率在心,心氣一發,能先聽命者,腎中之志;心機一動,志則順其心之所向,而五官百骸皆隨之而往焉。」此即說明「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道理。


  練習拳架時,如意欲將手向前按時,就先要有向前按的想像,如要欲沉氣,就要有氣沉到腹腔深處的想像。


  這樣認真地天天心靜用意練習,功夫日久就會使有關部位的神經有著相當程度的興奮狀態,導致氣血循環加速,經膜和毛細管擴張,開始覺得發熱、發脹或出汗,手指肚平時比較飽滿。


  漸漸手臂也覺得軟綿膨脹,有時有麻酸的感覺,指尖有時有針刺的樣子,這是開始換勁的階段,所謂舊力漸去,真勁漸生的開始。



  再下功夫,手前按時指尖覺有無數微針似乎從指尖內往外透發,背脊和臂腿中似有氣流在流轉,這就是到了所謂「意之所至,氣即至焉。」的境界。


  也就是做到了「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亦就能意到氣到,氣到勁到了。


  勁是從鍛鍊中得來的,是無力的力;人的本能用力的力,是無須鍛鍊的,但是力是呆拙的;鍛鍊出來的勁是靈活的,力是僵硬的,勁是有彈性的;力是像鐵棒,勁是像鋼煉,這是大概的比喻。勁是從功夫中產生,不是勉強可以獲得。


  因為功夫的深淺是無限量的,所以勁的究竟也就很難說了,因此上面所說的一些感覺,不過說明練太極拳已經走上了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的正途,進入了心靜用意的大門,功夫的深淺,尚在自己的練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