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在德國很火,在國內卻賣不過朗逸

汽車說app 發佈 2019-12-31T08:04:42+00:00

以筆者的角度來看,其實這一切均屬於正常現象,因為大眾高爾夫是按照德國人的用車需求來製造生產,而朗逸是根據國內消費者的用車習性專門調配出來,行內更有「中國特供車型」著稱。

相信大部分消費者都知道,大眾高爾夫這款車自誕生有史以來便一直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德系元素,如果按照正常套路出牌,理應原汁原味的車型銷量成績更是異常出眾,可是在國內汽車市場上卻出現了反常的差異,原汁原味的大眾高爾夫,卻還賣不過一個改了又改的朗逸,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

以筆者的角度來看,其實這一切均屬於正常現象,因為大眾高爾夫是按照德國人的用車需求來製造生產,而朗逸是根據國內消費者的用車習性專門調配出來,行內更有「中國特供車型」著稱。嚴謹來說,大眾朗逸完全為國內消費者量身打造,更符合國人的用車需求,更懂中國人的購車心理。

反之,歐洲的消費者絕大部分都是比較喜歡小型轎車、兩廂車型等,對於日常出行代步不但經濟實用,且輕巧易操控和便捷於都市穿梭。而國內消費者對汽車使用上的追求卻恰恰相反,國內的消費者則是更喜歡偏大的車型,最好是越大越好,汽車「一寸長一寸強」的理念始終在國內消費者群體中流傳,對於這樣的差異文化,筆者也只能說是不同的地區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購車習慣。

筆者舉個鮮明的例子,來更深化一下中外消費者的習性差異,在俄羅斯銷量最高的車型是雪佛蘭旗下的Niva拉達尼瓦,筆者認為如果將雪佛蘭Niva引進國內的話,可能一年也賣不出10台。原因是根據國內消費者的審美和使用習慣肯定無法接受,雪佛蘭Niva的外觀看上去如同80年代的解放牌吉普一樣,完全是一個活生生的上個世紀產物,而且內飾配置就更不值一提了,硬質材料的塑料內飾,手搖式車窗,就連最基本的收音機也沒有標配。

再回頭看看國內汽車市場上的熱門車型,就連五菱宏光上都開始標配中控大屏,這只能說明地區文化的差異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國內消費者喜歡的車型在外國人眼中不一定喜歡,而在海外銷量不錯的車型,引進國內不一定也能熱銷。

為了適應國內市場肯作出改變的車型,銷量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反之一成不變的法系車在國內銷量卻是微不足道。當然,大眾帕薩特和邁騰進入中國市場後也在車身尺寸上有所加長,自此以後才奠定了中型車的王者地位,再細想一層,寶馬3系這一類運動車型,雖然在海外也有長軸版,或許數據表示50:50的黃金比例才是操控最好,但筆者始終認為短軸版的才屬於寶馬3系的原汁原味,但是在國內的長軸版,其在在銷量上確實要比短軸版的好很多。

筆者總結認為,大眾高爾夫整體來說比較中庸,雖然國內大部分消費者都能接受它,但假如將高爾夫改成斯柯達野帝的樣子激進而有個性,那銷量上必然會下跌嚴重。而大眾朗逸則截然不同,在國內消費者的骨子裡早就印證對大車天生的好感,在此基礎上朗逸又再一次進行了加長,推出了朗逸PLUS版本,中庸大氣的形象加上親民的價格,致使大眾朗逸頗受國內消費者喜愛,而原汁原味的高爾夫在此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