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被譽為我國民主鬥士,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歷史永動機 發佈 2020-03-04T20:18:10+00:00

然而,被冠上這麼多頭銜的「狂」人魯迅,竟在去世前《救亡情報》的一段採訪中,說出了:「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震撼言論。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最偉大的奠基者之一,魯迅之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20世紀的文化巨匠,用手中的筆,寫出一篇篇極具諷刺的經典巨著,更在小說、散文等十數個領域都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就。同時,他的大名不僅在中國響徹,在亞洲諸如日本、韓國等國也極受推崇。更為難得的是,這樣的一位大賢,還是我國堅定不移的民主鬥士。就連我國偉大領袖都這樣讚譽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然而,被冠上這麼多頭銜的「狂」人魯迅,竟在去世前《救亡情報》的一段採訪中,說出了:「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震撼言論。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不敢說是世間最優,那也是博大精深。而漢字作為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年的重要載體,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畢竟「皮之不附,毛之焉存?」漢字若滅,那對中華文化而言將是一場重大的打擊,不僅不利於民族認同和國家文化傳承,往嚴重說:「漢字如滅,那中華才將必亡!」一代宗師,為啥會說出這樣的話?也正因此,當此話剛剛說出,就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反駁者大多為兩派,一派以不理解尋求解釋為主,他們大多相對溫合。而另一派則非常激進,他們以此為由抨擊魯迅,試圖顛覆他的地位。

  不過,其實這早已不是魯迅第一次撂出「狠話」,在這之前,便也曾言辭激烈。如《答曹聚仁先生信》中,他便這樣說道:「漢字和大眾化是勢不兩立的」。在他眼中,漢字就是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病,益處沒有,但卻危害無窮。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言論,其實還是與時代背景有關。在國家危亡之際,激進的改革派便想通過徹底西化來完成中國的大變革,而漢文化則被視作落後了的文化,理應摒除,漢字也不例外。直到爭論了很長時間後,理性派才占據上風,最終的結論便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當時,由於國內混亂,沒有相應的教育系統,人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字形結構複雜的繁體字,已經不再適合民眾的學習。因為漢字的複雜,反倒使得民眾語言文字愈發混亂。因此文字簡化和改革乃是大勢所趨,也是眾望所歸。

  


  所謂的消滅「漢字」,其實消滅的是漢字的繁雜性。只有讓漢字更加便於民眾學習,才能令中華文化延續長久。否則混亂到了最後,中華早已沒有文化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