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紅與霽紅的6大區別,你知道嗎

懂茶帝 發佈 2020-01-25T18:07:35+00:00

·正 · 文 · 來 · 啦 ·郎紅與祭紅,是來自景德鎮的紅釉瓷,也是我國最為珍貴的紅釉瓷,它們交相輝映,體現了我國古老的頂級制瓷工藝。

郎紅與祭紅,是來自景德鎮的紅釉瓷,也是我國最為珍貴的紅釉瓷,它們交相輝映,體現了我國古老的頂級制瓷工藝。


不過,有很多茶友說,郎紅與祭紅看起來所差無幾,到底該怎麼區分呢?


其實,它們雖然看上去都很紅,但差別還是不小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們之間的區別。


郎紅,有人又稱為寶石紅,西洋人則稱多之為牛血紅,是清朝康熙年間燒制。


《中國古陶瓷圖典》中說,它是仿明朝宣德寶石紅釉時,燒制的一種高溫銅紅釉。


當時仿燒時,只因釉料配合、釉層厚度及燒成制度控制不當,以至形成了另一種流動性甚大,具有大片裂紋、色調最為鮮艷的郎窯紅釉,屬於典型的「無心插柳」。


郎紅的燒制溫度在1300℃以上,在高火度還原焰中燒制而成。


它生產於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間,是當時的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兼任窯事時所燒,故又稱郎紅。


郎紅燒制難度極大,景德鎮在過去有一句諺語,叫做「若要窮,燒郎紅」,就說明它燒制難度極大,而且需要嚴密的工藝燒成控制技術。


祭紅,也叫霽紅,是以銅為著色劑,經1220~1280℃左右高溫燒制的紅釉,最早由元代景德鎮窯創燒。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


祭紅誕生以來,就獲贊無數,《浮梁縣誌》上有詩云:「百種佳瓷不勝挑,祭紅祭翠比瓊瑤……,清項元汴《歷代名瓷圖譜》也記載到:"……祭紅,其色艷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也!"


祭紅燒制難度同樣極大,成品率特別低,而且身價極高,古人燒制祭紅時,往往用很名貴的原料,如珊瑚、瑪瑙、玉石、珍珠、黃金等都在所不惜。


簡單介紹完它們的基本情況,接下來我們看看它們有哪些不同。


1、釉面不同


郎紅的釉面極為光滑明亮,奪人眼目,有很強的玻璃光澤;祭紅釉面顏色較深沉,不透亮。


2、流釉不同


郎紅瓷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脫口垂足郎不流」。


什麼意思呢,一是郎紅有「脫口」,因為郎紅釉流動性大,因此口沿下會露出白色的胎體。另外,它的底足有一圈深褐色的積釉,又叫「垂足」,但釉一般不會過足,所以叫脫口垂足郎不流。


而祭紅則是色不脫口,釉不垂足,就算底足有一些積釉,也是很薄的一層,而且很規整,與郎紅有很明顯的區別。


3、有無燈草邊


所謂「燈草邊」,是指明、清景德鎮窯的紅釉瓷器,在焙燒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動,口沿部分釉層減薄,使器口呈色變淡,宛如一圈燈草圍於口部,故稱「燈草邊」或「脫口」。


祭紅在器口和足跟處,有非常明顯的「燈草邊」,相對而言,永宣祭紅釉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寬,在3~5mm之間,清代紅釉大多色澤凝厚深沉,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窄、約1~2mm左右。


郎紅則沒有燈草邊,要麼是人為塗上去的一層含粉質的白釉或者漿白釉。


4、釉色變化


郎紅由於釉流動性大,所以變化多,更為靈動多姿,濃處似牛血初凝,薄處像雞血一般鮮紅。


祭紅釉色通體勻整,變化較少,更為勻整。


5、氣泡大小不同


用放大鏡來看,郎紅釉氣泡非常小,而且稀疏。


祭紅的釉體氣泡更大,而且更為稠密,永宣祭紅釉氣泡更大,用肉眼就能看出來。


6、有無紋片


郎紅釉層內有大小不一的紋片,但是祭紅卻沒有。而且祭紅釉橘皮紋,但是郎紅釉面光滑,橘皮紋現象偶爾有之。


7、底足及內部釉色不同


郎紅的底足及器具內部,呈米黃或淺綠色,俗稱米湯釉及蘋果青釉,祭紅器物內外均無此特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