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讓讀者對趙雲的看法,產生四大誤區

聊奇論史 發佈 2020-01-29T12:24:11+00:00

一部《三國演義》,讓無數三國人物,走進千家萬戶。在那個紛繁精彩,卻又波雲詭譎的亂世:有曹操、劉備等梟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還有荀彧、諸葛亮等謀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更有關羽、馬超等武將,不惜血戰三千里,掀起一曲三國悲歌。

一部《三國演義》,讓無數三國人物,走進千家萬戶。在那個紛繁精彩,卻又波雲詭譎的亂世:有曹操、劉備等梟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還有荀彧、諸葛亮等謀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更有關羽、馬超等武將,不惜血戰三千里,掀起一曲三國悲歌。

顯然,《三國演義》對人物的塑造極為出色,諸如劉備之仁厚、曹操之狡詐、諸葛亮之智謀,皆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尤其是蜀漢武將趙雲,因其智勇雙全、忠義無雙,故而成為諸多讀者眼中的"完美武將"。

演義中的趙子龍,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一生領軍百戰百勝還從未受傷,是每個讀者都稱頌的完美將軍。而正史記載中的趙雲,其實與他的演義形象所差不多。趙雲崛起於微末,曾護佑蜀主劉備轉戰中原各地,還兩次救過少主劉禪,可謂是功勳卓著。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作者羅貫中在進行人物的描寫時,也難免會進行一些杜撰與創作。如此一來,趙雲的主要事跡雖然沒怎麼變化,但依舊讓世人對他的認知,出現了幾個誤區。

一、人生軌跡

我們所見到的趙雲,其人生軌跡大概與正史相似。但問題在於,蜀漢還有一人的生平經歷,與趙雲雷同。此人,便是陳到。

《三國志·楊戲傳》稱他"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不難發現,陳到也是劉備的心腹武將之一,其麾下有一支白毦兵,更被諸葛亮盛讚為"西方上兵"。這樣一位重量級武將,竟然在《三國志》中沒有自己的單獨傳記,也是十分可惜的。

《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記載:"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

曹操閃擊徐州後,劉備被迫依附於袁紹麾下。此時趙云為兄長守孝期滿,前來投奔於劉備,而身在豫州的陳到,亦是在此時加入。趙云為劉備暗中募集到一支部曲(多指私人軍隊),陳到也毅然加入其中。在劉備征戰四方之時,陳到與趙雲應該同為他的"保鏢",以護佑其周全。

故而有一種說法認為,趙雲的人生軌跡與陳到大概雷同,但後者的記載又非常有限,因此不排除一種可能——屬於陳到的部分事跡,被"移花接木"到了趙雲身上。

而《三國演義》不寫陳到,便意味著演義中的趙雲形象,其實是趙雲與陳到二人的綜合體。

二、趙雲官職不高

讀完《三國演義》,很多人為趙雲鳴不平。因為劉備在進位漢中王之後,只封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位大將。而跟這位齊名的趙雲,儘管在五虎上將中排名第三,但也只是個雜號將軍(翊軍將軍)。其實不然,正史記載中的趙雲,其地位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高。

如景耀三年(260)時,劉禪追諡蜀國重要將軍。關羽被追諡為壯繆侯,張飛被追諡為桓侯,馬超被追諡為威侯,黃忠被追諡為剛侯。

一年之後,姜維等人聯名上書,要求追諡趙雲。劉禪此時才想起,趙雲曾搭救過自己的性命,這才追封其為順平侯。儘管趙雲仍被追封為侯,但劉禪此意只是感念他的救命之恩,與趙雲戰功多少、官職大小並無實際關聯。由此可見,趙雲在蜀國其實並不受重視。

究其原因來看,還是趙雲的官職太低。蜀國秉承漢制,劉備還是漢中王時,其麾下四方將軍算是權力最大的四位將軍。

關羽坐鎮荊州,受封前將軍;張飛拱衛中軍,為右將軍;馬超威震羌胡,進位左將軍;黃忠斬殺夏侯惇,受封后將軍。可以看到,這四位大將都有自己的傑出戰績,故而得此高位。而反觀正史中的趙雲,則表現平平,並無多少戰功在身。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正史中沒有"五虎上將"這一說法。而以趙雲的功績,他的確比不上關張馬黃等人。只不過,陳壽在為四方將軍做傳時,感慨趙雲的忠勇無雙,遂將其列入其中。

《三國志·蜀書六》即為"關張馬黃趙傳",後來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便再次將趙雲地位拔高,並根據曹魏政權中的五子良將為藍本,提出五虎上將這一說法,還將排名設置成了"關張趙馬黃"。這樣一來,演義中的趙雲便成了蜀國的重要將軍之一。

三、趙雲不是保鏢

演義中的趙雲,自來到劉備麾下後,便很少單獨領兵作戰。事實上,劉備在創業早期,他只有關羽、張飛二人。儘管後兩者善於作戰,但劉備自己也非常需要保護,故而三人時常在一起同進退。

趙雲加入劉備集團後,關羽和張飛便得到解放,開始單獨領兵在外作戰。裴注《雲別傳》提到:"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可以看到,劉備對待趙雲,也如對待關張一般信任。故而趙雲加入之後,直接取代了關張二人的"護衛"工作。

正因這些經歷,導致不少讀者對趙雲的身份產生了誤讀,認為他就是劉備的保鏢。

其實不然,《三國志·趙雲傳》稱:"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可以看到,趙雲的官職是主騎。所謂主,即"主掌"、"主事"的意思;而騎在秦漢時代,一般指騎兵。

《史記·李廣列傳》記載:"及孝景初立,(李)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綜上所述,趙雲的主騎一職,是劉備麾下的騎兵總指揮。

根據上文記載,劉備在袁紹麾下時,曾秘密安排趙雲募兵。劉備手下的一支私人部隊,多半是趙雲和陳到兩人募集而來的。正因如此,趙雲擔任劉備私兵的統領一職,也是在情理之中。

另外,司馬光《資治通鑑》稱:"(趙雲)為(劉)備主騎兵。"而《新唐書·叛臣傳》也記載:"唐宏為先鋒,駱玄真為主騎。"這些資料都表明,趙雲並非是個簡單的保鏢,而是手握軍權的騎兵統領。

由此,也能解釋出劉備在征討長沙四郡時,趙云為何能單獨領軍前往桂陽了。倘若趙雲只是個保鏢,他這種行為豈不是僭越之舉?

但需要指出的是,儘管趙雲的主騎一職並非是個保鏢。但由於劉備集團前期的實力孱弱,沒有多少人手供劉備調用。在此情形之下,趙雲只能兼任"保鏢",以負責劉備的安全問題。

四、趙雲出身世家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集團,完全是一部"小人物創業史"。或許是為了迎合劉備的庶族身份,作者將一些人的社會地位,都進行了一定貶損。

比如張飛其實是出身書香世家,擅長寫字與畫畫,卻被描寫成沒多少文化的屠夫。演義中對趙雲的描寫,也差不多是這個思路,似乎沒有多大背景。甚至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國時代看重出身,趙雲就是因為出身不好,才不被劉備重用。

以上這些論斷,皆為臆斷之語,缺乏實際的史料支持。不過根據一些線索分析,趙雲其實還是個世家出身的豪門子弟。

首先,來看公孫瓚的態度。《三國志公孫瓚》注引《英雄記》記載,公孫瓚因為出身問題,不僅喜歡和一些商販走卒做朋友,而且對世家弟子極為反感,甚至還曾直言:"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貴之,皆自以為職當得之,不謝人善也。"而趙雲初投公孫瓚時,後者也曾譏諷於他:"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倘若趙雲出身普通人家,公孫瓚其實沒有必要嘲諷於他。

其次,趙雲在鄉里的地位。趙雲出身真定趙氏,其祖上在東漢初期也曾輝煌過。儘管到了東漢中後期,趙雲家道中落,但依舊在鄉里有不小的地位和影響力。

裴注《雲別傳》提到:"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也就是說,趙雲舉兵之時,鄉里的一些小官吏和百姓,都自願跟隨趙雲起兵。倘若趙雲出身不好,他又怎麼能引得鄉里諸人追隨?

最後,趙雲的學識很高。劉備入蜀之時,曾打算分封田地,以犒勞諸軍將士們。但趙雲卻直接反駁:"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在這段表述中,趙雲直接引用《史記》中霍去病的典故,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可見趙雲從小,便接受過良好教育。另外,趙雲還有一兒時好友,名叫夏侯蘭,亦是精通法律之人。眾所周知,漢代通識教育比較落後,能夠接受教育,至少是中小地主階級出身的豪強世家。因此從趙雲談吐、交際來看,他也極有可能是出身在世家當中。


參考文獻:

《三國志注》

《雲別傳》

《英雄記》

《資治通鑑》

《三國演義》

《史記》

《新唐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