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摘哲學筆記

prayforthepeople 發佈 2020-02-10T15:26:16+00:00

閒時,喜歡反覆讀《邊城》也喜歡看隨筆沈從文的文字沖淡清新是公認的了,正像是鳳凰淳樸乾淨的民風民情。我未到過鳳凰,但曾聽去過的朋友說,鳳凰人的生存狀態和沈筆下確有相通相似之處,朋友要找下榻的民宿,進了吊腳樓詢問主人住一宿的花銷,坐店的是個姑娘,大概是幫著父母看家,給遊客提供住宿賺點

閒時,喜歡反覆讀《邊城》

也喜歡看隨筆



沈從文的文字沖淡清新是公認的了,正像是鳳凰淳樸乾淨的民風民情。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種文化的孕育都始於自然的母腹,廣袤的草原將彪悍與熱情賜予馬背上的民族,三面環山的天府之國居住著享受慢生活的人們,水網密布的江南則養育出婉約雋秀的才子佳人,而鳳凰,這個遠離人們視線的邊陲小鎮,在那一方水土的哺育中自成一個仙逸的世界。每一種自然、人文環境下生長的人民都會有自己的生活哲學,有的高效、經濟,有的富有人味,各有不同。

鳳凰的生活哲學是復古的,何也?古人惜名,今人惜命,故謂之復古。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社會思想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至高境界,這種集體主義思想同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矛盾不斷變大,一方面,我們為了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奉行著高效的生活哲學,另一方面,文化中早已存在的、從小就不斷被灌輸的集體主義思想讓我們於心不忍,這種矛盾使得鳳凰成為我們心中的桃花源,心嚮往之身不能至。

這樣的復古和儒家的道統又有所區別,儒家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兩點,二者兼有,而治國平天下在這兒則看不出來。年輕的二老向老撐船渡的感慨,為什麼好山好水出不了大人物,翠翠爺爺笑著答:我們不需要什麼大人物,我們有那麼多勇敢、正直、強壯的年輕人就夠了,給本地爭光就很好了。在這裡的生活哲學裡,揚名不至於去四海,而是把故鄉當成最堅實的依託,這就有點道家的味道,心裡裝的不是天下,不為做救世主,不想著立言立德,僅僅是做好自己,在一個相對閉塞的空間裡自在心安地活著,但凡和老莊粘上點邊,多半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靠這習慣來判斷是非,靠公認的長者把持衡量的尺度。

我未到過鳳凰,但曾聽去過的朋友說,鳳凰人的生存狀態和沈筆下確有相通相似之處,朋友要找下榻的民宿,進了吊腳樓詢問主人住一宿的花銷,坐店的是個姑娘,大概是幫著父母看家,給遊客提供住宿賺點閒錢補貼家裡,姑娘開口100塊一個房間住一晚,朋友砍價,說50,姑娘臉也沒抬,繼續做著手裡的活計,扔過來一串鑰匙,上樓住去吧。倒讓朋友吃驚不已,從沒見過這麼爽快仿佛是什麼都無所謂的商家,第二天早上吃早餐,也是隨隨便便的,本地人吃什麼就給遊客準備什麼,愛吃多少吃多少,不吃也沒事,也不另加錢。如今旅遊產業蓬勃發展下,也不知還是不是這樣子,畢竟,朋友去玩,是10年前的事了。

除了這種奉公、民本的態度,還有一種古意就是循舊。就文字而言,有好些短句讀著心驚,有如偈語,「也愛利,也仗義」、「懷了對於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前一句對於概括鳳凰人價值觀極為精妙,很真實,不似儒家道統常常是虛偽的,後一句或許就是所謂的「循舊」了,人事都照著「習慣」去發生,簡單純粹,然而又在其中帶著期待,期待自己去參與自己認可的未來。

在這樣的生活哲學的指導下生長的人,自然也有個體的不同。順順的仗義疏財,勇敢公正,老撐船渡的硬氣和藹,大佬二佬的朝氣耿直,翠翠的感性乖巧,還有那些跑龍套的角色,都體現著善意,好得讓人不忍欺騙。

每每讀《邊城》,我常常感到無為、宿命的思想。爺爺不只一次地想起翠翠傳奇的母親,那個似柔又剛,喝了許多冷水死去的女人,老人總會預感到孫女同女兒命運相同。當年老船渡一聲不響接受了事實,獨自將外歲女養大,試想,一個鰥夫死了獨生女一般都會怎樣呢?無窮無盡的悲傷與眼淚,無邊無際的思念,說不定還會咒罵那個毀了他的家的軍士,即便他也殉了情。可是這些都沒有,或許是刻意沒有把它們寫出來,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大佬淹死後,對於死亡,這裡的人習慣將哀痛藏在心裡,從而更珍惜活著的生命,他們以淡定的姿態面對未知的變數,即使是生老病死,簡化了去看也不過如此,無為地去應對人生的大起大落。

二佬總因大佬的死對老船渡不滿,因為他「為人彎彎曲曲」,實際上老人的人品眾人皆知,然而面對二佬、順順一家子,因為過往發生的事,因為對外孫女的疼愛,他就顯出了自己的笨拙,他們各自的想法不同,話說不到一起去,又造成新的誤解,這是十分微妙的,習慣了簡單的人著不得及。也許是老船渡覺得自己日子不多了,這次他再沒選擇以無為應萬變,然而他的努力反而把日子過僵了,也沒能等到那個也許永遠不會有的答案。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要數這句「年輕人,日頭沒有辜負你,你也別辜負日頭」,在各種雞湯漫天飛灑的今天,讀讀這句話,頓生敞亮,這種對生活乾乾脆脆的熱愛,讓人羨慕,無病呻吟者大有,我們與古意漸遠。世外桃源總是莫須有的,這種狀態只可能是小國寡民才可擁有,也許天下大同是不可期的,但我們仍可以去借鑑《邊城》中的生活哲學,不辜負日頭,不辜負自己。

摘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