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學考古首次發現最有價值星宿圖,出土於陝北一座漢墓中

梧桐樹下戲鳳凰 發佈 2020-02-03T14:00:48+00:00

靖邊楊橋畔漢墓群本文作者倪方六盜墓的重災區,早幾年已轉移到老少邊窮地區,如陝北盜墓活動遠比咸陽、西安猖狂。

靖邊楊橋畔漢墓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盜墓的重災區,早幾年已轉移到老少邊窮地區,如陝北盜墓活動遠比咸陽、西安猖狂。或許有網友會問題,陝北有什麼好盜的?錯,陝北每個市縣的古代文化遺存都相當豐富,特別是古長城沿線,秦漢時期古墓甚多。



比如靖邊縣楊橋畔鎮境內,便有陝北最大的漢墓群,在這裡發生盜墓活動,沒有人會感到意外。

楊橋畔是靖邊縣東部的一個小鄉鎮。這裡地貌特別,廣袤的黃土高原與荒蕪的毛烏素沙漠在這裡接緣;平原農耕與草原遊牧這兩種最傳統的文明在此交融——中原民族與匈奴等北方民族互相滲透、互相影響。

大量古墓葬和古城址的存在,證明楊橋畔當年是多麼熱鬧,多麼有人氣,戍邊將士、隨軍家口構成了楊橋畔古墓葬古城址的歷史。



楊橋畔漢墓群位於楊一村、楊二村一帶,老墳梁、渠樹壕古墓地都在這裡,其地下古墓之多、數量之大十分罕見,僅一個老墳梁,保守估計就有幾千座古墓,有人甚至認為有一萬多座——稱為陝北最大的漢墓群,一點也不誇張!

1980年代後期,隨著文物交易市場的放開和興起,盜墓者開始光顧這裡,當時也沒有嚴格的管理,這裡成了盜墓者的天堂。

楊橋畔漢墓群真正引起政府重視,應該是因為太中銀鐵路的建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了「太中銀鐵路考古隊」,對楊橋畔漢墓群,進行了考古勘探和搶救性發掘。



從2007年7到2008年12日,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考古隊分兩次對鐵路將經過的老墳梁墓地沿線,進行勘探和發掘,很小的範圍內便發現了近200座古墓。僅在鐵路基槽範圍內就有墓葬130座,發掘了其中的100餘座,其中有3座是價值很高的壁畫墓。

所發掘的墓葬中,有土洞墓、磚室墓和豎穴土壙墓等多種墓室形制,以磚室墓居多,多為中型墓葬。這些墓的地表為黃沙所覆蓋,疊壓的黃沙層很厚,平均厚度在3-5米,沙層之下是含有大量料礓石塊的硬土層。

墓室便掏挖在硬土層中。



從墓葬形制變化和考古出土物特徵上,可以看出明顯的分期——老墳梁墓年代始葬於西漢武帝時期,西漢末王莽時期突然衰落,到東漢初期徹底棄用。

結合史料分析,楊橋畔漢墓群的出現與棄用,應與軍事活動有直接關係。

老墳梁墓地在楊橋畔鎮楊一村東邊,與楊一村相連的楊二村西南邊的渠樹壕,也分布有漢墓,附近有古城遺址,當年漢武帝曾派軍北征匈奴,在此設置邊城,戍守邊疆。

可見,楊橋畔漢墓群埋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非常有考古價值,老墳梁墓發現被列為2008年度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2013年,「楊橋畔漢代城址與墓地」,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為7-0670-2-154。

在墓葬群被發現、古墓價值被確認後,盜墓者對陝北這片最大的漢墓群更有興趣了,墓地上不斷出現盜墓者的身影。

2015年,在楊橋畔鎮楊二村西南方向約2公里處的一座漢朝壁畫墓被盜墓者盜了。

被盜墓地當地人叫渠樹壕,位於蘆河南岸沙灘梁峁區,東北距明長城遺址烽火台約600米。周圍有大片的林地和耕地,這為盜墓者提供了方便。



出於搶救文物的考慮,經批准,當年5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這座墓進行發掘和清理。

考古發掘時,出於保護沙漠植被的考慮,沒有採取常規的「大揭頂」辦法,而是通過密集鑽探,釐清下面堆土層的情況和分布範圍。



該墓座西朝東,由斜坡墓道、封門、前室和後室四部分組成,墓室呈「甲」字形,位於距地表9.3米的地下。造墓時先挖好拱頂土洞,再在土洞內用條磚暗箍砌筑前、後室。墓室做好後便進行「裝修」,在前室和券頂壁面上繪製壁畫。

盜洞打得很準,剛好位於封門旁。用流行的話來說,可謂「精準盜墓」。


封門用子母磚錯雜、呈「人」字形斜立砌堵,盜墓者將南側封門磚拆下,進入前後室。

室室內淤積從盜洞流下了來的泥土,隨葬品被盜掘一空,隨葬品一件不剩,僅在墓道西端底部的填土內,發現了一枚五銖錢。後室是放棺材的位置,也沒東西,棺材和人骨早已腐爛無存,從淤土內發現少量人骨渣,在前室東南角出土兩枚棺釘和一塊板瓦。



這塊板瓦瓦呈拱弧形,背飾繩紋,面飾有麻布紋和繩紋。此瓦不應該是墓中物,可能是原墓地上建築遺存,從盜洞落入墓室中的。

但是,面對空空的墓室,考古人員並沒有失望,反而相當激動。抬頭一看,墓頂上繪滿天文星象圖——這發現太重大了。再一研究,竟然是中國迄今考古發現最為完整、要素最全面的星象圖。

原來,前後墓室的南北兩壁都繪有壁畫,墓室頂部滿繪星象圖,前後室拱頂相連,渾然一體。



前室四壁和券頂繪滿壁畫,後室南、西、北三壁未作繪畫。

墓室入口南北兩側各繪一執鎩武士。

前室北側東壁上下分欄繪騎馬圖和山巒圖;西壁分欄繪製侍女和熏爐;前室南側正中上下分欄繪樓閣莊園、宴樂人物、祥禽瑞鳥和仙人圖等,共10幅。




後室西壁枋額之上繪一瑞獸,瑞獸圖保存完整,色彩鮮明。

墓室券頂通繪天文星象圖和仙遊人物圖。

星象圖畫幅通長57、寬2.7米。星象圖有日月、四象(也稱四靈、四宮)、二十八星宿,即——

東宮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宮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四宮二十八宿以北斗為中心,環繞四周。




星宿圖上還繪有如三台、郎位、天牢等中外星官和伏義、女媧。伏羲、女媧居於整個天象圖的中心區域,伏羲居東,女媧居西,臉面相對,上身均做人形,下身為蛇尾狀。

天象星宿圖中四象之一的朱雀脫落,所幸的是中部和西部的二十八星宿圖等保存較完整,42處墨書題名清晰,星雲、人物和動物形象生動拙樸,局部雖有星辰脫落,但對整個星象圖的完整解讀基本沒有影響,十分珍貴。





能得到這麼珍貴的星宿圖,得感謝盜墓者的精準盜墓,如果將盜洞打在墓頂上,這圖就被破壞了。真是不幸中的幸事!

要說明的是,發現星宿圖在中國考古界並不是第一次。

2008年太中銀鐵路工程搶救性考古發掘中,在同一片墓地的壁畫墓壁畫上,已發現二十八宿象圖;在陝西定邊郝灘漢壁畫墓、西安交大漢壁畫墓也都曾發現宿象圖,但渠樹壕壁畫墓券頂所繪星象圖更完整,且成序列。





如此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齊全的二十八星宿,說明早在漢朝時,中國已有極高的天文學水平。

這是中國天文學考古中首次發現如此珍貴的星宿圖,為快速準確地認知和研究中國古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官提供了珍貴的科學資料,在天文學、民俗學、美學等諸多研究領域都極具價值。




(注,部分圖源資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