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為什麼越做時間管理,時間卻越不夠用?(3000字乾貨!)

木辛君 發佈 2020-01-08T08:24:28+00:00

昨天同事小薇找我吐槽,說他們部門最近學習「時間四象限法則」,每天都要在早上的時候,根據自己這一天的任務特點,安排一天的工作進程。部門的本意是想讓我們更好的利用工作時間,高效處理事情。然而實行後自己的工作卻越來越忙,每天有很多臨時的事情突然安排進來,完全打亂自己的工作計劃。



昨天同事小薇找我吐槽,說他們部門最近學習「時間四象限法則」,每天都要在早上的時候,根據自己這一天的任務特點,安排一天的工作進程。

部門的本意是想讓我們更好的利用工作時間,高效處理事情。

然而實行後自己的工作卻越來越忙,每天有很多臨時的事情突然安排進來,完全打亂自己的工作計劃。

導致一整天下來,計劃以內的任務一件沒完成,計劃以外的臨時事項卻也做不好。

好幾次,因為自己的任務質量下降,而受到上司的批評。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都心有感觸。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網際網路帶來的便捷性,使得越來越多的知識進入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

番茄時間管理法,四象時間管理法......能夠提高我們工作效率的方法,也不斷的被提起。

作為職場人,我們也想通過這些高效的工具提高我們的效率,然而知識的泛濫帶來一個問題:

我們越來越缺乏耐心深究知識,在一知半解時就把知識應用到工作場景中,其結果往往帶來負面影響。

回到同事的疑惑,為什麼作為讓人高效處理事情的「時間四象限法則」,在應用的時候,往往會取得相反的效果?

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沒有釐清法則的重點難點,以及使用原則。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01、什麼是時間四象限法則?

「時間四象限法則」,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意思是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

根據這個原則,我們可以把一項工作劃分成四個象限:

  • 重要緊急:比如即將到期的任務,客戶的投訴,公司的危機等,在你的目標計劃中,屬於必須解決,而且時間將近的任務,可以劃到這一象限;
  • 重要不緊急:比如培養員工,自我學習,培養人際關係等,在你的計劃中屬於實現目標必要途徑,但有充裕時間解決的任務;
  • 緊急不重要:比如電話,會議,突然來訪的客戶等,在計劃中不重要,但卻緊急的任務。這種任務大多有突發性;
  • 不緊急不重要:比如我們在辦公室聊天,看手機,看小說等對於任務沒有幫助,而且沒有時間限制的任務。

在我們運用四象限原則的時候,需要把任務根據不同的情況,分配到不同的象限中,然後根據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分配時間處理。

比如你今天的任務是:開一次總結會議、準備會議資料、完成項目PPT(今天要上交)。

那我們今天的工作安排就是把大部分時間去完成項目PPT,因為這是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然後抽一部分時間完成會議資料和開會上,因為這兩者是緊急但相對不那麼重要的事情。



一般來講,我們在實踐實踐四象法則中,都會有三個步驟:

  • 評估:對今天要處理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行判斷;
  • 排序:根據評估進行事情的安排,準則是:緊急的事情安排先做,重要的事情給多點時間做;
  • 執行:根據規劃,一件件完成安排好的事情;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執行的時候先處理重要緊急的事情,將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放在後面處理。其次對於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用碎片時間處理,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不要花時間處理。

這樣的時間管理方式,看似能夠把一天的事情都安排好。實際上,這種嚴禁的時間管理方式,很容易因為一件事情,就把整天的安排打亂。

比如案例中,小薇的上司經常給她安排臨時性重要的任務,對於這種緊急又重要的任務,小薇只能不斷壓縮自己原來安排好的時間去處理。

問題看似是我們在執行上,沒有做好調整所導致的。實際是我們在對今天一天的事情的評估和排序上安排不當,導致這種情況出現。



02、時間四象限法則的局限

可能你會問,是不是我在評估和排序階段,預留好突發事件的時間,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是的,但這很難實現!

因為我們在實際使用時間四象限法則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具體有這幾種:

· 突發緊急事情太多,使我們失去對時間的「掌控」

在現實的工作環境中,我們每天的工作事項越來越不確定。

其次,對於普通員工來說,任務的不確定性,導致上司經常安排臨時的任務。

在地位不平等的情況下,上司安排的任務,就變成了自己緊急而且重要的事情,我們不得不打亂自己的事務排序,重新安排。

· 環境變化頻率越來越快,事物安排很難調整

其次,對於企業來說,環境變得越來越不確定,越來越多的突發情況會出現,延後了我們處理重要不緊急事情的時間。

最終使得一些不緊急的事情,慢慢變得緊急起來。

《稀缺》中提到「窺管效應」心理學現象,意思是說,當我們把注意力,過度在我們稀缺事情的時候(比如時間,金錢),我們的視野,腦力,思維就很難從這件事情中抽離。

緊急的事情,就是時間嚴重稀缺的事情,因為時間不斷的臨近,導致我們正在處理其他事情,大腦的注意力也會不知不覺的被它所吸引。

而不管是時間管理法也好,還是高效工作法也罷,其根本就是注意力的分配方法。在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方法,最大限度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某件事情上。

因此緊急的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上,會加重我們大腦的負擔,使我們無法很好分配任務注意力,影響任務質量。

我們在運用時間四象限法則的時候,如果不注意控制好緊急的事情,反而會讓我們陷入更加繁重的工作中。



03、要用好時間四象限法則,首先釐清他是什麼

很多人會把時間四象法則放到「時間管理」的範疇,因為這種方法的目的是讓我們的時間安排更加合理。

所謂的時間管理法,一定是以時間為順序,然後在不同的時間段,安排不同的事務。

然而個人認為,時間四象限法則,其實更像一個「任務表管理」的方法,是根據任務為線索,安排時間去處理事情。

時間四象限的劃分核心,是根據事情的重要性,經濟性劃分,其劃分的主體是任務而非時間,時間是根據任務的大小緊急所安排。

在任務不可控的情況下,時間也變得不可控了。

因此,我們要用好時間四象限法則,應該從任務入手,將任務變得儘量可控。

而不是不斷壓縮處理任務的時間,或者加班加點,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處理任務。這樣會讓自己的事情永遠都做不完。



04、根據這個原則,我們在運用的時候可以用這幾種方法


· 把時間想像成箱子,規劃好每天箱子的數量

我們使用時間四象限管理法,在評估階段需要做到儘量準確,預計好今天所需要執行的任務數量,以及所需要的時間。

比如我今天有3件事情,每件事情處理所需要的時間大概就兩個小時,那麼我們必須在這六個小時內處理好這些事情。

假設我們一天的工作時間是8個小時,那麼每個小時,就像1個箱子,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每個任務放在對應的箱子內。

其次,我們在評估任務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細緻,一些比較複雜的任務,可以把他進行拆分,再放到不同的箱子中。

比如我今天要完成一份調研報告,那麼可以拆成,數據收集、數據篩選、報告撰寫這幾個小任務,再把這些小任務放到不同的箱子。


· 延長規劃時間線

我們在做時間規劃的時候,可以從一周的時間中進行規劃,而不是按照每天的任務規劃。緊急的事情在周一周二做,不那麼緊急的事情可以留到周三周四去做。

這樣,我們對於任務和時間,可調整的地方就會多很多。

其次,因為我們可調整的時間變多,我們要給每天預留一點可以調度的時間。

因為我們的腦力是有限的,長期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重要事情中,會大量消耗我們的腦力。

適當的把這件事情延期,或者直接調到第二天執行。把不需要消耗太多腦力的任務箱子放前來,這樣有助於確保任務的注意力。


· 多加一個條件

我們都知道,時間四象限管理法,是把事情劃分成四個象限。但當每天緊急重要的事情很多的時候,反而每件事情都好像是自己今天必須要處理的事情。

這時候我們可以加多一個條件:必要性。

根據這些事情,在進行一次必要性的排序,思考哪些事情,能為自己帶來效益。

比如這周上司安排了你幾個任務,而且在要求時間內你只能處理一件事情,這時候我們思考的,就是這些事情哪一件對自己的職場真正有幫助。

做效益最大的事情,也做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

其次,對於對自己有影響的任務,我們可以適當的拒絕,做減法不做加法,保證自己的注意力和腦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中。



總結一下

所謂的時間管理法,和高效工作法,從根本上是注意力的分配方法。

因此,我們在運用時間四象限法則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原則:以任務為主導。把任務變得可控,我們對時間的把控感,才會更足。

在具體實施的時候,我們可以從評估階段出發,規劃好每天的「箱子」;

在排序的時候,延長規劃的時間;

最後通過思考必要性,減少不必要的任務安排,以保證自己的腦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