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發展的底色

青海日報 發佈 2019-12-19T18:00:09+00:00

春耕秋收的農業觀念早已滲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里。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更迭,不僅冬季種植已不再是難題,農作物也已不再是單純的口糧。無土栽培、太空蔬菜、景觀蔬菜……如今,蔬菜所產生出的附加值已在湟中縣的現代農業園內充分展現,綠色蔬菜已成為湟中農業高質量發展中最重要的一環。

春耕秋收的農業觀念早已滲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里。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更迭,不僅冬季種植已不再是難題,農作物也已不再是單純的口糧。

無土栽培、太空蔬菜、景觀蔬菜……如今,蔬菜所產生出的附加值已在湟中縣的現代農業園內充分展現,綠色蔬菜已成為湟中農業高質量發展中最重要的一環。

湟中縣的一處花海。湟中縣千紫緣供圖

新技術引領綠色農業

「這就是我們的一個無土栽培大棚,你看,最裡面那些芹菜已經基本成型,可以上餐桌了。」12月16日,在青海卡約初禾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無土栽培大棚內,副總經理梁煜忠欣喜地說道。綠色的芹菜、油麥菜、上海青、紫色的甜菜……大棚內的生機盎然與外面的白雪飄零形成鮮明對比。更為重要的是,這座大棚內聞不到農藥刺鼻的氣味,空氣中瀰漫著蔬菜瓜果散發的陣陣香氣。

「公司現有的460個溫室大棚中,有十餘個無土栽培大棚,這些大棚里的蔬菜瓜果都不需要土壤,完全用水培育,因此沒有蟲害,也就不需要打農藥,安全無污染。」據梁煜忠介紹,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採用基質、水,以及含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元素的營養液提供營養,使植物正常完成整個生命周期的栽培技術。這種種植方法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土壤連作障礙和土傳病害,提高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同時節水、節肥、省工,還能極大地擴展農業生產空間,使得作物可不依賴土壤生產。

如今,卡約初禾的這些無土栽培瓜果已經逐步走入了市場。給十餘個機關單位近5萬人供應伙食、網際網路預定配送供不應求……市場良好的反饋給了這家企業繼續壯大無土栽培的信心。

而在湟中縣田家寨鎮,青海千紫緣農業科技博覽園大棚內的綠色蔬菜,卻依靠著旅遊採摘成了搶手貨。「旺季時有的大棚里的蔬菜瓜果2個小時內就會被採摘一空。」負責人趙隆才說。

不論是採摘或是配送,綠色蔬菜的走俏迎合著當下人們追求健康的理念,也契合著當下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發展的路線圖。近年來,湟中縣按照「依託城市、服務城市、保障供給、提供休閒」的發展思路,圍繞「建設蔬菜大縣」的目標,將綠色、生態作為蔬菜產業持續發展、長遠發展的生命線,不斷加大綠色技術示範推廣力度,促進蔬菜綠色發展。

無污染就是最好的標籤

在卡約初禾的無土栽培大棚中央,三個大罐子引起了在場人員的興趣。梁煜忠說,這是自動化的大棚控制設備,裡面有按照比例配好的營養液和肥料,還有澆灌用的水。「施多少肥、澆多少水,這些完全都由電腦控制。」

記者好奇地掀開了肥料桶上的黑色塑料布,並沒有聞到刺鼻的氣味。「我們現在用的都是有機肥,味道沒有那麼大的。」梁煜忠說。

無獨有偶,在千紫緣的溫室大棚內,蔬菜瓜果的甜香代替了原本刺鼻的農藥化肥味。「其實以前我最怕去地里了,因為受不了化肥和農藥的刺鼻氣味。沒想到現在大棚里早已聞不到異味了。」隨行的湟中縣委組織部一位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這些大棚內種植的蔬菜瓜果用的都是牛羊糞便和有機肥料,不會產生化學肥料那種刺鼻的氣味。

使用有機肥,大棚里的蔬菜瓜果吃起來要放心許多。為了印證施了有機肥的蔬菜品質,梁煜忠隨手摘了些大棚里的草莓、芹菜和甜菜,沒有清洗直接放入口中。「要是施的是化肥,估計沒有誰敢摘下來直接吃。」

期間,梁煜忠還說起另外一件趣事:前段時間,總有老鼠來偷吃草莓,後來實在沒辦法,工作人員就在大棚里養了一隻貓。

沒有打農藥、施化肥的蔬菜瓜果所散發的香氣,就連小動物都動了心。

施用有機肥不僅對改善蔬菜品質和產量具有促進作用,還可有效改善因施用化學肥料而帶來的土壤有機質破壞和氮磷鉀比例失調的問題。

據了解,湟中縣充分利用豐富的牲畜糞污及作物秸杆等資源大力開發優質有機肥,發展循環農業,推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每年扶持規模養殖基地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修建堆肥池、發酵場等,將糞污資源轉化為有機肥供農作物施用。近三年來累計推廣設施溫室秸杆生物反應堆技術約133公頃,將作物秸杆、殘枝爛葉等轉化為優質有機肥還田養地。

同時,縣內85%的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已建立了以農殘速測、產地准出、質量追溯等為基本手段的產品質量監管模式,無公害及綠色認證產品數量達60多個。

湟中縣還實施蔬菜產業綠色優質循環促進、蔬菜高產優質示範縣創建、秸杆生物反應堆技術推廣、養殖基地糞污資源化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項目,推廣綠色生產技術、促進種養循環、改善產品質量、培育特色優質品牌,有效推動了湟中蔬菜產業綠色循環、優質高效和品牌化發展,也使該縣化肥減量替代試點行動更具廣度和深度。

綠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綠色農業發展不僅是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菜,更重要的是,綠色農業給當地百姓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今年53歲的魏文魁是湟中縣田家寨鎮的一名貧困戶,他和弟弟兩人相依為命。今年5月,經村兩委安排,魏文魁前往千紫緣負責打理溫室大棚,每月有了2400元的固定收入。「現在好了,在自己家門口就能賺到錢,不用大老遠跑到外地去打工了。」魏文魁的臉上露著喜悅笑容。

據了解,千紫緣大部分務工人員都是附近田家寨鎮各村的貧困戶,每年旅遊旺季,就有80多名貧困戶來這裡打工。

綠色農業發展已不單純圍繞農業種植,其延伸出的相關產業所帶來的就業崗位,為周邊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提供了脫貧致富的平台。不誇張地說,這條綠色路,同樣也是一條脫貧致富路。

如今,鄉村振興等一系列戰略舉措,讓農業發展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今年以來,湟中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推動鄉村產業興、集體強、農民富。

湟中縣在魯沙爾鎮、共和鎮、攔隆口鎮建立3個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區,實施蔬菜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建立設施及露地蔬菜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範點10個,示範面積達880公頃,輻射面積4000公頃。示範推廣殺蟲燈、黃藍板、生物農藥、有機肥、性誘劑、綠肥、輪作栽培等關鍵綠色生產技術12項,同時依託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蔬菜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範縣、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蔬菜產業促進、大宗油料生產基地建設等項目,項目區農業面源污染明顯減輕,農產品質量得到提高,綠色生產的技術支撐作用日趨明顯。

湟中縣還推進綠色認證,目前全縣20個蔬菜產品獲得了綠色食品A級證書,44個蔬菜產品獲得無公害蔬菜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先後培育了「聖地田園」 "聖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個,企業品牌突破221個,全縣認定蠶豆、油菜、馬鈴薯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32000公頃,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3個產品、綠色食品70個、有機農產品2個。

同時,湟中縣大力建設綠色生產基地,推進西納川一雲谷川現代農業示範區、小南川生態牧場養殖示範區和共和高原生態觀光農業示範區建設。深化「清潔田園」行動,加大糞污資源化利用,全縣129家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完成有機肥全替代化肥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行動試點3466公頃。

作者:實習記者 鄭思哲 來源:青海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