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將堂嫂納入宮中,事後向大臣炫耀,後者講了個故事讓他羞愧

文史磚家 發佈 2020-03-21T01:21:40+00:00

李瑗劇照李瑗,字德圭,隴西成紀人,出身顯貴之家,是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的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柱國、備身將軍李哲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

文/格瓦拉同志

歷代史書都把唐太宗李世民吹捧為仁慈英明的「堯舜之君」,然而從他在「玄武門之變」前後的一系列表現來看,實在配不上如此高的評價。比如,李世民剛剛爬上帝位,便將堂兄李瑗的愛妃,也就是自己的堂嫂納入宮中,並為此受到大臣的嘲諷。那麼問題來了,唐太宗為何會做出如此為人不齒之事?一切,還要從李瑗被殺說起。

李瑗,字德圭,隴西成紀人,出身顯貴之家,是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的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柱國、備身將軍李哲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由於史料記載闕如,李瑗早期事跡不詳,等到他出現於正史當中時,已是唐朝創建之初。唐朝建立後,李瑗以皇室宗親的身份,被唐高祖任命為刑部侍郎,封黃台公。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瑗奉唐高祖之命安撫山南,不久改任信州總管,進封廬江王,後累次升遷至山南東道行台右僕射,是唐朝坐鎮華中地區的封疆大吏。武德四年(621年),李瑗奉命從襄陽道出兵,與河間王李孝恭、行軍總管李靖、黔州刺史田世康一起進攻梁帝蕭銑 ,但沒有建立功勳。由此可知,李瑗並沒有過人的本領,他之所以能長期占據高位,不過是出身好罷了。

天下基本統一後,唐高祖將皇室成員派往各大都市擔任都督,目的在於加強對當地的管控,其中李瑗在武德九年(626年)出任幽州大都督,負責統領十餘萬精兵,防備突厥、契丹等異族的侵擾。由於李瑗才能平庸、性格怯懦,並非將帥之才,所以唐高祖思慮再三,便命蓋世名將王君廓來輔佐他,以防出現危機。

李瑗很欣賞王君廓的才能,所以剛一到任便刻意籠絡他,不僅對其推心置腹,而且還要與他結為姻親(「初,上以瑗懦怯非將帥才,使君廓佐之。君廓故群盜,勇悍險詐,瑗推心倚伏之,許為昏姻。」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然而,王君廓陰險狡詐、心懷反覆,夢想著能獨自掌控幽州,一旦時機成熟,便可以舉兵反唐、稱王稱帝。

因此,等到「玄武門之變」後,王君廓便利用李瑗與太子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唆使他扣押朝廷使者崔敦禮,並策劃舉兵造反事宜。然而,等到李瑗真的扣押崔敦禮後,王君廓卻以討伐叛賊的名義,率軍逮捕並處死李瑗,時在武德九年(626年)七月。同年八月,李世民登基為帝,為獎賞王君廓的「平叛」之功,便進拜王君廓為左領軍大將軍、幽州都督,加封左光祿大夫。

李瑗死後被廢為庶人、逐出宗籍,家眷則被沒為奴婢,其中有一位美艷絕倫的小妾被唐太宗「笑納」,進入皇宮侍寢。唐太宗很寵愛這位美女,甚至在會見朝臣時都會把她帶在身邊,名義上是讓她做些端茶倒水的雜事,但實際上卻是在炫耀。對於唐太宗的「小心思」,很多朝臣心知肚明。

某日,唐太宗跟黃門侍郎王珪閒談時,隨手指著身邊的美人跟他將:「李瑗無道,當年殺死這個女子的丈夫後卻納其為妾,如此殘忍暴虐,怎會不自取滅亡?」王珪以直言敢諫著稱,聽完後便趕緊避席回答道:「既然如此,陛下覺得廬江王強取此女為妾,是否合適呢?」聽完王珪的發問後,唐太宗先是一愣,然後回答道:「殺人而取妻,乃問朕是非,何也?」

王珪見皇帝不明白,便給他講了一則故事。當年齊桓公視察新征服的郭國時,曾向一位老者詢問道:「郭國為何會滅亡?」老者回答道:「因為國君喜歡正直的人、討厭奸佞小人的緣故。」齊桓公不解,便問老者:「如此說來,郭君算得上是賢君了,那為何國家還會滅亡呢?」老者說道:「郭君雖然喜歡正直的人卻從不重用他們,雖然討厭奸佞小人但從未斥逐過他們,所以才導致國家的滅亡。」

王珪頓了頓,接著說道:「如今這位美妾尚在宮中,微臣認為陛下內心或許是贊同廬江王當初的做法,如果陛下不認同,那麼就屬於知錯不改啊!」唐太宗聽完後,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場面甚是尷尬。事後,唐太宗下令將李瑗的美妾交給其親族照顧,並大力誇獎王珪一番,此事才算是得到圓滿解決(詳情見《貞觀政要·納諫第五》)。

史料來源:《貞觀政要》、《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