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證史,再現中國繪畫之美

慢閱讀 發佈 2020-02-13T11:20:44+00:00

近400幅高清傳世名畫局部放大,展現名畫細部,讓你真正看清中國繪畫的線條、色彩、構圖、意境之美,作品局部剪裁別具匠心的,為什麼這樣剪,為什麼去表現這個點,在做每一張畫的分割的時候都做了慎重考慮。

融匯中西的畫家陳師曾

陳師曾,是中國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美術研究界有一種觀點認為陳師曾是文化保守主義者,我覺得這樣一個西式的概念,用來討論中國文人是不洽的。後來,我研究發現,用中西方調諧的眼光看陳師曾,他其實是真正的中國傳統美術向現代美術轉變最關鍵的人物。

陳師曾是從傳統儒家教育里走出來的畫家,也是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和創新者。後來,他到日本留學八年,習博物學,他接觸的西方繪畫理論和西式科學研究,讓他對植物的認識有別於中國傳統的格物之學,對他的繪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此可見,陳師曾不僅有「湘鄉畫派」的傳統,中國傳統文人繪畫的血脈,也熟悉西方繪畫概念,他在繪畫觀念上是一個融匯中西的人。

現在好多研究者認為陳師曾是保守的,這其實和民國以來的學風有關。《中國繪畫史》這本書後面附有陳師曾當時發表在《繪學雜誌》上的幾篇文章,都是針對當時中國繪畫衰敗的思潮而寫的。他認為中國繪畫是進步的,從來不是僵化、一成不變的,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吸收新鮮的東西,並融到自己的傳統里,按照自己的脈絡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

陳師曾是不保守的,他是一個學貫中西的人。他擅長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他畫過《北京風俗圖》,題材與日本簡筆畫有相似之處,但它完全是用中國傳統人物造型方式來描繪現實市井生活,他的筆法、構型、筆墨趣味,完全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呈現方式。這說明了中國傳統的繪畫完全可以再現西洋寫實美術所追求的藝術旨趣,同時還不失中國的味道。

在西方繪畫思潮的衝擊下,陳師曾依然堅持中國繪畫的進步性,並從理論到繪畫實踐一以貫之地去踐行,這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我們今天傳統文化復興思潮中要去關注和努力的方向。

第一本中國繪畫通史著作

《中國繪畫史》是關於中國繪畫的第一本通史著作,對中國繪畫史做了初步梳理。其中體現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繪畫史不是獨立的,繪畫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繪畫史的每次轉變都受到了文化史轉變的影響。

中國歷史寫作往往依據朝代更迭立論,但朝代的更迭並不能完全將文化隔斷。比如研究元代繪畫,會發現元代繪畫的影響會一直延續到了明代早期。現代學者的歷史研究已經不再以朝代更迭為界限了,文化的延續性,不會隨著朝代的結束而截然結束。

同時,我們還要理解中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現象,那就是某個帝王會影響社會的審美變遷。皇帝的趣味格調會迅速影響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雍正時期和乾隆時期燒制的瓷器完全不一樣。因此,朝代的更迭會影響到文化的變遷,皇帝的個人趣味也會影響文化的走向。

這一點在《中國繪畫史》中也有反映,比如有些章節里,他提到書法的觀念、詩詞的觀念會很快影響繪畫的觀念。繪畫史不是按照老師傳給學生,學生再傳給學生,師徒一代一代傳下來。繪畫是有自身的發展脈絡,同時又受到同時代的其他文化的影響。畫家和文人是時刻交織在一起的。朝代的更迭、皇帝與文人趣味的更迭,都會很敏銳地反映在繪畫上。所以,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會覺得作者筆下的繪畫史是活的。

這本《中國繪畫史》作為中國繪畫史的開山之作,在傳統畫學史料的基礎上,按照現代通史的方式來撰寫,提綱挈領地把中國繪畫史的傳承、授受脈絡理清楚了。誰受誰的影響,誰跟誰學的,以朝代為線索,捋得很清楚。雖然講得很簡略,但它把中國傳統繪畫的統系梳理得非常清楚,對畫家和繪畫史所下的斷語,非常獨到。正如陳師曾在序中所言:「若臚述其本末,詳言其流派,固非短篇小冊可得而盡也;茲特提示梗概,以為問道之津梁。」

樹立正確的中國繪畫史觀

《中國繪畫史》是一本非常好的繪畫史,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很快捋清楚中國繪畫史的脈絡,特別適合對中國文化、中國藝術、中國審美感興趣的讀者。

《中國繪畫史》首次出版是在1925年,內容主要是陳師曾在1922年在濟南主講「中國美術小史」課程的講義,由俞錕整理完成。俞劍華在1981年版《陳師曾》中指出《中國繪畫史》是參酌日本學者中村不折、小鹿青雲的《支那繪畫史》的架構改編而成。今天,我們仔細對校陳師曾《中國繪畫史》與中村不折、小鹿青雲《支那繪畫史》,可以看出陳師曾1920年前後講授的《中國繪畫史》其實是對《支那繪畫史》的刪節編譯,而不是獨立撰著。

我個人認為,陳師曾選擇中村不折、小鹿青雲的《支那繪畫史》來講授,非常適合「講席口授」的要求,同時在「美術革命」的時代洪潮中,這本小冊子非常適合讓初學者樹立起正確的中國繪畫史觀,為中華文化轉型的劇烈動盪變遷提供一個不同的參照和觀察視角。在當前形勢下,我們進入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階段,需要有這麼一個參照物,需要有這麼一個標準,來告訴我們傳統的東西好在哪裡。我覺得《中國繪畫史》能幫助我們建立起對傳統繪畫的信心。

我這次整理出版《中國繪畫史》,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為本書配了大量(近400幅)高清插圖。這些圖片不是無的放矢地加進來的。我選擇了好多作品局部進行放大,不僅僅是讓大家看清繪畫的細部,也是想通過一件件作品的局部,讓大家去理解《中國繪畫史》里傳達的觀念,以圖證史,看清中國繪畫是怎麼一步一步發展變化的。

我還想用圖片直觀再現中國繪畫的美。我不是單純去配圖,也不是書中提到了哪個畫家,就隨便挑一幅作品放上去。這些作品的選擇以及局部的剪裁都用心去收拾安排,為什麼這樣剪裁,為什麼表現這個點,在做每一張畫的分割時都做了慎重考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傳達中國繪畫的審美、構圖、用筆,能為喜好中國繪畫的讀者提供一個好的讀本,以省翻檢之勞。

新書推薦

《中國繪畫史》

2月15日15點直播聽課

請掃二維碼

陳師曾著作

徐文治主編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是中國繪畫史的開山之作和入門經典,是近代藝術大師陳師曾先生1922年在濟南主講「中國美術小史」課程的講座記錄稿。作者從遠古時期文字與繪畫的起源說起,梳理先秦到清代中國畫的發展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家等,內容提綱挈領,文字簡明扼要。

近400幅高清傳世名畫 局部放大,展現名畫細部,讓你真正看清中國繪畫的線條、色彩、構圖、意境之美,作品局部剪裁別具匠心的,為什麼這樣剪,為什麼去表現這個點,在做每一張畫的分割的時候都做了慎重考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