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嬪妃的花盆底鞋,跟高又難受,為什麼還要穿?

白馬入蘆花6 發佈 2020-01-23T11:07:45+00:00

如今清宮劇風靡,大家也都會對劇里的妝容、服飾津津樂道,其中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清朝的妃嬪們都穿著"花盆底"鞋,看起來走路也不容易,在《還珠格格》裡面,小燕子為了穿這個花盆底鞋走路沒少摔跟頭。

如今清宮劇風靡,大家也都會對劇里的妝容、服飾津津樂道,其中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清朝的妃嬪們都穿著"花盆底"鞋,看起來走路也不容易,在《還珠格格》裡面,小燕子為了穿這個花盆底鞋走路沒少摔跟頭。

那麼這個鞋的由來是什麼呢?為什麼清朝妃嬪都穿這種鞋呢?

花盆底鞋,嚴格地說,可以算是高跟鞋,但又跟如今高跟鞋有區別。鞋子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鞋底下方的"花盆",由木頭製作而成,位於鞋子的正下方,高度在5至25厘米左右,為了美觀,通常會將它蒙上一層白布或者噴上白色的漆料,雕刻美麗的紋飾。鞋子的另外一個部分,就是上面的緞面,也就是放腳的地方,它可以完全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顏色和花式,緞面是一雙鞋子精緻名貴與否的關鍵。

花盆底鞋的由來

相傳,清朝祖先女真族的男子在負責狩獵的同時,女子就負責採集,而東北山區樹林茂密,蛇蟲時常出沒,女人們在勞作的時候經常會受到叮咬,於是她們逐漸發現如果在鞋子下綁一塊木頭,那麼就能減少傷害,久而久之,這種做法在人群中流行開來,於是便有了最早的花盆鞋。

清朝宮廷中的妃嬪穿這種鞋當然不是為了防叮咬,而是傳承了前人的做法,把它當成了一種民族服飾。

花盆底鞋是妃嬪愛美的表現

當時漢族女子都會纏足,而清朝入關前是遊牧民族,女子沒有裹小腳的傳統。而且當時的清朝統治中國後,見到漢族女子纏足,認為這是違反自然的現象,嚴禁滿族的女子纏足,所以八旗中的女孩沒有纏足的。

眾所周知,女子愛美是天性,這點滿族女子也不例外。當宮中妃嬪看到漢族女子都是小腳時,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很容易想到如何讓自己的大腳不讓他人看到,這時候花盆底鞋就是最好的選擇。

穿上花盆鞋很不方便行走,特別是不能快速奔跑,如果遇到雨雪天兒行動更不方便,搞不好就會摔一跤。因此,滿清貴婦們走路的時候就會刻意放慢腳步,小步而行,恰好又體現出了女性的優雅和尊貴。後宮妃嬪之間的內鬥明顯,於是為了突出自己,更重要的是穿花盆鞋走路能讓自己表現的婀娜多姿,於是就流行穿花盆底鞋。由於花盆底鞋的特殊造型,女子在走路雙手臂前後擺動幅度較大,花盆底鞋可使身體增高,便身體更加修長,走起路來分外端莊、文雅。

而且,就算在清朝,也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資格穿這種鞋子的,只有皇室貴族才有如此殊遇,因此,它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