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3種方法,最常用卻又最沒用,看看你擅長哪個?

媽媽深呼吸 發佈 2020-05-02T10:05:02+00:00

今天包麻麻看到一句話,覺得非常有道理,想要分享給大家「如果父母說得過你,就跟你講道理;如果父母說不過你,就跟你講倫理」。

今天包麻麻看到一句話,覺得非常有道理,想要分享給大家「如果父母說得過你,就跟你講道理;如果父母說不過你,就跟你講倫理」。

在地鐵上看到這句話時,旁邊恰好一個媽媽在跟女兒聊天,女孩兒大概六七歲的樣子,她跟媽媽說想擁有屬於自己支配的錢,媽媽說那我可以給你買個存錢罐,你要是聽話呢就往裡存一元錢,不聽話的時候就拿出一元錢……

聽到母女倆的對話,我簡直是細思極恐,聽話不聽話還不全是憑媽媽一句話!有了這個把柄,孩子哪裡還能有自己的想法,恐怕會既不想存錢又不想聽話吧,真是毫無保留地呈現出媽媽赤裸裸的控制欲。

想想父母教育孩子時,常常帶有附加條件,看看下面這些句式,是否似曾相識呢?

  • 「媽媽可以給你買這個手錶,只要你能考雙百分」
  • 「如果你能把飯都吃完,我就給你一顆糖」
  • 「你再不聽話,奶奶就不要你了」

諸如此類的條件語句已經成為家長們跟孩子交流出現頻率最高的句式,作為對付孩子的「利器」,家長們「深諳此道」,為了達到目的殫精竭慮

總結起來,大家最常用的「套路」可以歸納為3種類型。

1. 給予物質獎勵

這是最為廣泛應用的招式,而且幾乎屢試不爽。

孩子的所有要求都可以用獎勵來作為談判籌碼,孩子的願望很純粹,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們大都會選擇乖乖聽話,然後努力完成大人的條件來接受獎勵。

曾經有一則新聞,媽媽承諾孩子,如果考雙百分就帶孩子出國去旅遊,結果孩子一門考滿分,另一門考了99.5分,最後媽媽嚴格遵守規則,堅決不帶孩子旅遊。

對此網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差0.1分也不行,父母就是要教會孩子遵守規則;另一派認為孩子非常可憐,考這麼高分已經很不容易了,幹嗎要這麼為難孩子?甚至有人指出,不能國外游,那國內旅遊也行啊,也算是兩全其美了。

家長運用這種方式無非是想激勵孩子,還可以通過延遲滿足來鍛鍊孩子的毅力和耐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種方式等同於把學習擺在了獎勵的對立面,這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激發不了孩子的內驅力,當沒有條件約束時,他們很有可能「放飛自我」,到那時候父母就會鞭長莫及了

2. 苦口婆心講道理

總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原則,一般信奉「科學育兒」的理論,就是孩子犯錯誤之後,想要循循善誘地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他們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讓孩子接納,其中心思想其實是:如果你接受媽媽的觀點,我就不會批評你

如果不接受,或許上演唐僧的碎碎念,通過各種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然而想像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家長們往往會發現,講道理的時候孩子多半會很順從地回答意識到錯誤,然而無論態度多麼誠懇,下次卻會舊錯從犯。這是因為他們沒法從家長的教導吸收能量,孩子們是最容易原諒別人的一個群體,他們情緒來得快消失得也快,很多時候只要父母的一個理解和擁抱,他們就能夠滿足,父母真正無條件的接納會把孩子的情緒轉化為內心的加油包,孩子就會擁有穩定而寬廣的人格力量

3. 採取冷暴力

這種方式被很多教育界人士所詬病,其中心思想是:如果你做錯事,我就不喜歡你;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全天下的父母都在標榜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可是說出這種話的父母,明明是把愛當作條件,試圖通過控制孩子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的世界非常單純,非黑即白,總被父母「威脅」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只有獲得了無條件的疼愛,孩子才能獲得豐沛的能量,溫暖而陽光地對待他人。

【包麻麻總結】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最好的給予孩子,包括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都希望孩子能夠代替自己實現。所以父母都在無私地給予,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往往會使用一些條件讓孩子欣然接受,他們認為總有一天孩子會理解自己的苦心。

然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給予,會讓我們忽略孩子的真實感受。很多時候學會放手也是一種教育,當陷入瓶頸時,不妨把選擇權教給孩子,效果或許會出乎意料。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