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思明區市場監管局打好白衣戰士守「胃」戰

食安聚焦 發佈 2020-02-26T06:17:59+00:00

目前,受疫情影響,廈門市餐飲業普遍延遲恢復經營,目前醫院食堂不僅承擔著醫護人員餐飲保障的重任,大部分病人和家屬也在醫院就餐。

本報訊(吳靜婍 張薇 記者陳家華)2月25日晚,福建省委于偉國書記在與定點救治醫院和專家組進行視頻連線時,關切地詢問「大家現在的伙食怎麼樣?」

這段時間來,我們無數次為戰「疫」一線上的平凡英雄而淚目,特別是白衣天使們,他們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無私無畏、忘我逆行,與疾病戰鬥,與疫情戰鬥,是當之無愧的白衣戰士!他們顧不上照顧家人,顧不上自己的身體,顧不上睡覺休息,甚至連飯也顧不上好好吃幾口……

看著一張張動人心魄的一線實錄,同樣為這場戰「疫」而奮力戰鬥的市場監管衛士們,也用他們的方式,開展了一場守「胃」行動,用心用情守護白衣戰士們的一日三餐。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廈門市兩家重點醫院,且都設有發熱門診,人員較為密集、病患情況複雜,是思明區抗擊疫情的一線和橋頭堡。這兩家醫院派遣了大量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留守的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劇增。

思明區市場監管局局領導帶隊到中山醫院、第一醫院食堂開展食品安全檢查。「醫護人員在一線連軸轉,為了與時間賽跑守護生命,他們透支著自己,我們幫不上什麼忙,一定要守護保障好他們的一日三餐!」思明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受疫情影響,廈門市餐飲業普遍延遲恢復經營,目前醫院食堂不僅承擔著醫護人員餐飲保障的重任,大部分病人和家屬也在醫院就餐。加強對醫院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也就守住了醫護人員和病人及家屬安全、便捷的就餐通道。思明區市場監管局義不容辭,助力醫院戰疫保障工作,針對醫院食堂實際情況,從四個方面著手扎牢食品安全防護網。

1.一日兩檢,確保從業人員健康

執法人員強調,人員晨檢是把好食品安全的重要一關。在疫情期間,更要嚴格實施人員健康管理。我們將人員「一日一檢」升級成「一日兩檢」制度,從業人員在操作過程中除穿戴必要的工作服、工作帽外,要全程佩戴口罩,依照「六步洗手法」加強洗手消毒,發現有發熱、感冒、咳嗽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從業人員要立即停工離崗。

2.三查二索,為食品上足「保險」

執法人員提醒食堂必須定期、及時、徹底檢查倉庫、冰箱、凍庫,及時清理掉過期、變質的食材。特別是不能購買、加工來源不明的活體動物和其他食品。為了讓食材來源可靠、可追溯,我們指導醫院食堂做好索證索票工作、做好進貨查驗,同時,還要做好食品留樣,為自己做足「保險」。


3.進門兩關,確保口罩戴好體溫正常

中山醫院和第一醫院入口處都已設有紅外體溫測量儀,在此基礎上,執法人員還指導食堂在門口設專人進行督促管理,對所有進入食堂的人進行再次核查,確保每個進入食堂的人都能正確戴好口罩,體溫檢測正常。

執法人員說:「在這邊用餐的,不僅有醫護人員,還有病人和家屬,人員比較雜,尤其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所以、戴口罩、量體溫是非常關鍵的。除了吃飯的時間,都不能把口罩摘下來,這既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4. 支好四招,有效降低傳染風險

為了降低用餐時病毒傳染風險,執法人員建議食堂在特殊時期,採取特殊的用餐方式,為食堂管理者支出了四招。

一是固定搭配取餐快。執法人員指導食堂製作固定菜式搭配的套餐,用餐者即來即取,這樣既能減少等餐排隊的時間,又能避免餐食交叉污染。

二是打包帶走降風險。為有效降低人群聚集密度,我們建議食堂,引導前來用餐的醫護人員、病患及家屬把餐食打包帶走,儘量不要堂食,降低感染風險。

三是加大間隔更安全。執法人員引導食堂加大座位間隔落座,同時提醒工作人員做好引導,請用餐者分散落座,避免用餐者面對面說話。

四是錯峰用餐減密度。我們建議食堂採取定點、分時供餐制,對用餐人員採取人流管控,錯時安排醫護人員用餐。

希望各位醫護人員,都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更有精力投入抗擊疫情的戰爭中!我們市場監管衛士也會在下一步繼續推行白衣天使守「胃」行動,守護好大家的食品安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