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溫書:如果你也喜愛日本文化,那麼一起用雙腳丈量這片土地吧

東京視界 發佈 2020-01-12T12:18:52+00:00

天冷了以後,"宅在溫暖的地方"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上班族不得不每天早晨哈著白氣擠地鐵,南方人穿著厚大衣躲進家裡也無濟於事。但總有一些日子想沐浴著冬日的暖陽醒來☀️,如果能捧一本書看到日落時分,那真是最好不過了。

天冷了以後,"宅在溫暖的地方"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上班族不得不每天早晨哈著白氣擠地鐵,南方人穿著厚大衣躲進家裡也無濟於事。

但總有一些日子想沐浴著冬日的暖陽醒來☀️,如果能捧一本書看到日落時分,那真是最好不過了。

古人有"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的說法,農暇時拾些書籍來看,可謂幸事。現代社交媒體雖然發達,「讀書」依然是能夠讓我們保持清醒和獨立的重要"儀式",如果你恰好在為即將到來的小假期尋覓點兒事干,那這份編輯部的讀書清單也許能夠派上用場☺️。


●書籍推薦都以日語或日本相關內容為主

●讀書喜好人各有異,此清單僅作參考用

●文末特別準備了赴日自由行必備的相關參考書


KUMA

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從人生的某個時間點開始我們對書籍的偏好可能已經定下了基調,再在此基礎上努力嘗試新的口味。接觸日語7年有餘,卻還沒有完整讀過一部村上春樹的作品(?)的我,其實是推理小說和日式"飄渺"文學、"喪"文學的狂熱愛好者。這次想給大家推薦三本書和一本寫真集。

《佐賀的超級阿嬤》

島田洋七

如果在所有曾經讀過的書中,只能推薦一本書,那我會選擇這本《佐賀的超級阿嬤》。書中只是記述了"我"被寄養到佐賀鄉下時與外婆生活的日常小事——外婆用木頭攔下河上游被衝下來的蔬菜來節省開支,外婆告訴滿分5分的學科都只考了兩三分的"我","加起來就有5分啦",還有外婆與周圍的人們相處的瞬間…每每讀來總會有許多感動。

與外婆一起度過的時光,在作者之後幾十年的人生中一直給予他努力生活下去的力量。初中時候讀了中文版,到日本以後又趕緊找來日語原版讀過許多遍。當你感到疲憊的時候,或許可以讀一讀這本書,愛笑的外婆也許能讓你重拾一些走下去的勇氣。


《然後,我就一個人了》

山本文緒

書評總愛給山本文緒冠上"治癒系作家"的頭銜,與青山七惠這些治癒向的日本作者相比,我覺得山本小姐的書讀起來更多一些隨性和自由。《然後,我就一個人了》有些半自傳性質,記述了她一個人生活時的小事和隨想。女生一定要結婚嗎?一個人生活到底好不好?孤獨這件事到底在哪個時點才能解決?

她寫一個在電車上撿拾別人行李的"盜竊者",內心焦灼和糾結的情緒豐富細膩,結尾處迎面走來的警察卻與"盜竊者"擦肩而過——你看,生活並不是電視劇,想像中刺激的瞬間大多時候都只是像石頭沉進水裡,咕嚕嚕沒了聲。山本文緒的書都是些平實的文字,卻能引導你如何與自己和解。當我們學會與自己和解時,生命能快樂許多。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山田宗樹

談到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幾乎都會出現在大家的影單中。如果你為電影中松子荒誕的人生和悽慘的命運嗟嘆,那推薦你找來這本原著讀一讀,你會發現原著的描寫比電影多了更多細節,或者說,比電影殘酷得多。

小說開頭松子被校長強暴時並不是沒有反抗和牴觸,結尾殺死松子的,也不是孩子而是一群青年人。原著沒有寫"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松子的人生也不是她一個人的"抱歉"和不幸。社會的現實和問題被揉碎進松子的一生,讀完原著像是胸口被人悶聲錘了一拳,難受的無法出聲。松子如此,《告白》也如此,口口相傳的電影,原著也許更精彩。


《東京日和》

荒木經惟/荒木陽子

很多人認識荒木經惟是因為他大膽露骨的先鋒寫真,愛上荒木經惟卻是從他和妻子陽子的故事開始的。《東京日和》最初是荒木經惟負責拍攝,他的妻子荒木陽子負責執筆的連載作品。後陽子因為癌症去世,書的後半部其實是荒木經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妻子的思念。

"六月的雨城東京,得碰上個出太陽的日子,才會心情爽朗,出去走走,否則也不能稱其為'東京日和'了。"讀過陽子的文字再看他在荒木鏡頭下的表現力,有時候覺得陽子才是真正的藝術家。曾經去看過關於陽子的寫真展,從新婚旅行的瞬間,到陽子去世後空落落的天空與陽台,那時候才發現荒木老頭兒其實是個溫柔的人。


Y-2

在現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社會,花時間讀書儼然已經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反過來,如果能好好享受沉浸在書本里的時光,何曾不是在享受奢侈品本身呢?自覺讀的書並不算多,能與大家分享的也寥寥無幾。但我始終相信,與每一本書的相遇都是偶然,當下的自己與當下的心情,一定會有一本讓你想拿起的書,然後和它一起在嘈雜社會的一隅,享受片刻的安慰。


《東京奇譚集》

村上春樹

讀村上春樹最有意思的一點在於,你既想被他帶著走,又怕被他帶著走了。

這本《東京奇譚集》也不例外,乍看書名,既然寫了"奇譚",那麼望文顧名思義書十有八九是虛構的"奇譚"。可當我做好全部的心理準備和心理預想翻開正文卻發現,村上解釋了出這本書的目的:在於他所說的這些離奇事件,都是真實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而身為小說家的他無論身邊發生如何離奇的事情,但凡出自他之口講述的,大多數情況下都被人當作無中生有一笑了之。

可當我讀到最後一篇《品川猴》的時候,終於忍不住在心中嘀咕:猴子會說話,這怎麼看都不像是真正會發生的事情呀…而正是這個時候,才回過神來,自己這是掉進了村上創造的現實世界與靈異世界之間的裂隙,被他帶著走了呀!


《菊次郎與佐紀》

北野武

相信和我一樣,大部分中國讀者是以電影導演的身份認識北野武的,而北野武在日本最廣為人知的名字卻是因漫才(相聲)出名的"ビートたけし(BEET TAKESHI)"。日本觀眾評論他"這個人即便不說話,光就一張臉擺在那也是有味道的",因為他總是令人無法猜透的性格,反而讓大家對他的反應抱有期待與好奇。

《菊次郎與佐紀》這本以父母的名字命名的書,主要由北野武視角講述父母的一生,北野武說,這輩子和母親的相處過程基本上是一種"折磨",然而最後卻不得不承認:正是她的折磨,讓他這隻失控的野馬成為良駒。

如果說北野武對母親始終心存敬畏,相較之下,以刷油漆為業的父親再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卑微而窩囊。然而,當他在寫完父親記憶的最後,竟然寫下"以上純屬虛構"這個看似畫蛇添足的注釋時,我卻突然熱淚盈眶,因為我理解這是一個兒子對父親最深沉的同情、思念與不舍。


《愛是謊言》

白石一文

第一次注意到這本書其實是因為封面設計,席勒的畫配上意味深長的書名,在我腦海深處只出現一個聲音——"他到底寫了什麼?"很奇怪,很多時候我對讀物的要求不算高,只在乎好讀不好讀,而這本書大概是第一本僅僅看到封面便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裡面內容的書。

白石一文曾說過,他在創作這部短篇集時想得最多的就是,"人的本質就是孤獨,並且沒人能從那孤獨中脫身。"就算戀愛,就算結婚,我們也終究是孤獨一人。既然如此,我們直接選擇孤獨也未嘗不可。或者說,在面對難以抵擋的命運的洪流時,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是我們的自由。

看似平穩且幸福的愛的表象背後,白石一文用纖細的筆法,為我們揭露了一個個愛與背叛的故事。理性?抑或是本能?六個故事,六對無法被常識、倫理定義的男女,無論怎樣的決斷,都是自己的命運與最終自由。


《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

書中是一如既往的是枝裕和風格的以小見大,普通家庭的一個剪影,一場平常的相聚,卻展現出兩代人的生活——矛盾,迷茫,卻還要走下去。主人公良多是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敗家子"的中年人,小說中的混亂生活和複雜人性,與難以描述的現實生活如出一轍。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劇中高中生看著良多,一臉嫌棄地說:"我才不要成為你這樣的大人!"

良多看著他,略帶嚴肅的口吻說:"你給我聽好了,如果你覺得你能輕鬆成為想成為的大人,那可是大錯特錯了!"

導演借良多這個"廢柴"之口喊出的這句話,咋看一下仿佛是良多在為眼前混沌的生活找下的藉口,又像是良多藉此機會對自己的質問。淑子說良多:"明明是膽小鬼,為啥不能過平凡人生",可正因為是膽小鬼,才害怕過平凡的人生呀!

很多人物內心細膩的情感在影片中無法捕捉到,但在小說中可以被細細品味。讀的時候,時不時會想,是不是我也這樣?是不是我們都是這樣?

好像不是,又好像是;我們明明都是為自己而活,卻又不得不為了一些什麼而活。

原來,比海更深的,是羈絆。


CHOUCHOU

鉛字對曾經是二次元阿宅的我並不友好,但為了親近日語,還是讀過幾本日本近代文學和暢銷書。讀的書少且雜,書品不好,喜歡對作者意圖和自我意識妄下判斷。所以我選擇了我認為的那些毫不拖泥帶水、爽快的作品。如果各位可以從我推薦的這5本書里感受到一點日本文化的多樣魅力,我就很開心啦。


《夜行》

森見登美彥

我非常喜歡森見登美彥的故事中那種很有真實感的荒唐,像是作者對自己真實人生的戲謔。

這一次,他一改以往的怪誕風格,以極為冷靜的筆觸描繪了一場如同深海般令人窒息的夜,一種"在無盡的夜中徘徊遊蕩的感覺"。從多個角度觀察同一件事、多條故事線索匯成一束、直到最後都保持懸念的手法依舊高超,讓人驚呼神奇。


《戀文的技術》

森見登美彥

機會難得,再向各位安利一下森見。他作品的中文譯本還比較多,讀起來輕鬆愉快,而且非常適合讀完去京都聖地巡禮一下。雖然《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可以說是森見的"大學生戀愛物語"的集大成,但這本奇異的書信體小說更能感受到森見劍走偏鋒的性格。


《點與線》

松本清張

《點與線》1957年開始連載,拿了無數大獎,讀起來極為順暢,但情節設置頗有"硬核"的感覺。利用了新幹線的犯罪手法對於生活在電車時間精確到分鐘的我們來說,驚奇的感覺被削弱了很多。這本書可以當做推理小說的古典來讀,沒有煽動和大道理,重心全在嚴謹而質樸的推理上。

最近上課時老師展示了一張中國實體書的銷售排行,東野圭吾仍然還占據著半壁江山,與我中學時期在書店日本文學書架上看到的書脊地圖如出一轍。而今天的日系推理小說,很大程度上就受到了松本清張開創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影響。


《river's edge》

岡崎京子

非常帶有私心地推薦這本書——1995年出版的漫畫,岡崎京子的代表作,台譯《我很好》。今年年初,二階堂富美和吉沢亮主演的電影版上映,豆瓣上的評分一塌糊塗。不得不說90年代的日本和現在的中國有著多重意義上的斷層,故事裡充滿的暴力、性愛、暴食症、死亡情節往往被我們解讀成無病呻吟。

那個時代的日本剛經歷泡沫破滅,沙林毒氣事件、車諾比事故、大末日預言從天而降,這本漫畫將那個時代的空氣和年輕人的迷失感真實地刻畫了出來。岡崎京子並非想讚揚這些青春的失落,而是想喚醒被大型媒體、資本流轉設計的劇本捆綁的靈魂。

總之,她真的很酷,把時代的風潮看得很清楚。我們也正在一個這樣活潑卻又危機四伏的時代,只不過她也許並不是我們的解藥。


《蜜蜂與遠雷》

恩田陸

《蜜蜂與遠雷》是作者恩田陸構思12年,取材11年,寫作7年的成果,在2017年接連獲得第156屆直木賞和第14屆本屋大賞冠軍,是頭一個同獲兩項文壇大獎的小說,而她也以本書成為頭一個兩次奪下本屋大賞冠軍的作家。

恩田陸以流光溢彩的文字,不可思議的音樂想像,寫盡了人間才能與命運的成長。"一曲致一生熱愛之物的深情獻奏,一部生命美麗共鳴的靈魂交響曲。88個琴鍵,萬千種追夢的人生,不同背景和天賦的人相遇相知,寫給所有心懷赤子之心,願以一生追夢的人們。"



談到了解日本文化,社會學科書籍總會榜上有名,但好不容易到來的慵懶假期,不讀上一些引人入勝的文學類作品也太可惜了。小說或者隨筆,總會將作者對社會生活與矛盾的反思藏進字裡行間,等你在某一個瞬間去感悟和發現。

如果你也因為喜歡日本文化,而產生了赴日旅遊的念頭,那麼編輯部也在這邊特別推薦幾本赴日自助游相關的指南書籍。

《第一次自助游:日本超簡單》

《第一次自助游:日本超簡單》作為赴日旅遊的入門書籍,主要內容包括跟日本有關的10個問題、日本基本情報、看圖認識日本、吃在日本、買在日本、四季活動在日本、玩在日本等。

內容詳實豐富,從出發前的認識日本階段開始介紹,然後根據實際旅遊的順序分別介紹了分區準備篇-快樂出發篇-達人行程篇-分區介紹篇,真正做到一書在手,日本自助遊說走就走。


《第一次自助游:東京超簡單》

作為系列叢書,《第一次自助游:東京超簡單》也秉承了內容全面、詳實的系列特色,分別從認識東京篇、徹底準備篇、快樂出發篇、達人行程篇、分區導覽篇、旅遊資訊篇等篇章入手,將東京的大街小巷詳細歸納總結。

除了人盡皆知的熱門景區,書中更是大量選取了小眾景點和東京周邊游內容。從一開始計劃自助旅行,到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都事先預想到,並一一提供了相關資訊和解決方案。


《第一次自助游:京都超簡單》


此系列叢書分類精確,除了上面介紹的兩本之外,其他日本城市還有京都、北海道、大阪神戶等人氣熱門目的地。無一例外地介紹了目的地的人文、美食和美景,給你的第一次日本自助游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系列叢書內頁配圖全部啟用專業攝影團隊,讓你在翻開書的瞬間開始,先從眼睛開啟一場華麗的旅行~


以上這些編輯部私心推薦的冬日書單,希望能在寒冷的冬日,溫暖你的每一個漫漫長夜,如果你也喜歡上了日本文化,不妨一起用雙腳來丈量這片土地吧!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到 其 他 平 台


撰文/東京視界

圖片/網絡

版權屬於/東京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