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逆行」,北京衛視《生命緣》深入疫情救治一線

廣電時評 發佈 2020-02-06T02:34:45+00:00

第一時間奔赴戰「疫」一線,《生命緣》團隊用行動為生命發聲,在增強疫情防控報導和普及科學防疫知識的同時,也記錄了一個個關於生命溫暖而不平凡的故事。


第一時間奔赴戰「疫」一線,《生命緣》團隊用行動為生命發聲,在增強疫情防控報導和普及科學防疫知識的同時,也記錄了一個個關於生命溫暖而不平凡的故事。


作者:小七


「春風不遠,大地回暖。這是北京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痊癒出院,醫生目送患者離開時露出欣慰的笑臉……」


在大年初一晚間播出的《2020年北京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生命緣》團隊深入抗疫一線拍攝的畫面在《祝福武漢 祝福祖國》的朗誦里第一次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而在除夕前夜(1月23日),《生命緣》欄目就迅速組建起五人報導團隊,進駐到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北京地壇醫院,就疫情進展展開拍攝、採訪和報導。

1月30日起,北京衛視在每晚19:30黃金時間持續推出《生命緣》疫情防控特別節目,每天為全國觀眾帶來疫情救治一線鮮活、及時、感人的醫患故事。北京地壇醫院,在除夕夜ICU病房中的患者吃上醫生送來的熱騰騰的餃子,重症監護室主任劉景院,微笑著目送北京首例痊癒患者出院……在疫情牽動億萬人心的時候,這樣充滿溫情的鏡頭,為全國觀眾傳遞出必勝的信念和溫暖的力量。

面對疫情,北京衛視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迅速反應、精心策劃,在最快的時間裡,打響了宣傳報導防控疫情的戰「疫」。截至2月5日,《生命緣》已播出7期節目,節目報導在收穫高關注的同時也贏得廣泛讚譽,節目視頻還登上「學習強國」平台。《生命緣》在微博、秒拍、抖音上線的相關節目視頻,總播放量超4319萬。


勇敢「逆行」,講好一線故事

疫情當前,很多人匆匆揮別親人,返回崗位,加入「最美逆行」的隊伍,這之中就有在一線採訪報導的新聞記者。

《生命緣》團隊第一批進駐北京地壇醫院的五個人是總導演李曉東,編導郭洪瀧、楊懿丁,攝像張鵬、張杰。他們中年紀最大的37歲,最小的32歲,其中三個人都有年幼的孩子。


《生命緣》攝像張鵬(左)、記者郭洪瀧(右)。

臘月二十九接到任務時,郭洪瀧正帶著妻子和孩子坐在開往河南老家的火車上。除夕一早他便登上回京的列車,晚上開始在隔離病房拍攝。剛剛進駐醫院的第二天,郭洪瀧就和攝像張杰完成了連續10個小時的拍攝,為了減少穿脫防護服的次數,他們在工作中不喝水、不吃東西、不上廁所。

攝製組每次進入ICU都要進行嚴格的防護,攝像機要用多層塑料薄膜纏起來,話筒也要經過消毒包裹。多天下來,他們身上的衣服被消毒液腐蝕得一片斑駁,所有人的手也因頻繁消毒變得乾裂、粗糙。困難面前勇敢逆行,這是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和初心,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逆行」,才記錄下這些令全國觀眾動容的生命故事。

地壇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劉景院(左)、《生命緣》節目組導演李曉東(右)。

2月1日,北京衛視《生命緣》派出了第二批記者,共6人,進駐到北京佑安醫院和北京市疾控中心進行蹲點拍攝。截至目前,北京衛視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救治一線拍攝的記者已有12人。

在新聞事件面前,同為「逆行者」的新聞工作者們所展現出來的職業操守、專業水平和敬業態度,為公眾傳遞理性、勇敢和信心。作為一支有著優良傳統的新聞團隊,《生命緣》團隊多次克服困難走在一線,成為「好記者講好故事」的典型代表。五年來,《生命緣》節目已經做到了第十季,團隊中也不斷有新人加入,但每一個人對生命的敬畏與感恩、對新聞的信仰與執著都不曾改變。

真實呈現,記錄平凡與偉大

在新聞報導中,真實就是力量。通過新聞視角、紀錄片語言、跟隨式拍攝和體驗式報導,《生命緣》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電視語態和品牌風格。

面對疫情,真實就是力量。節目組深入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監護室,記錄感染者接受治療和與疾病抗爭的畫面,用真實的鏡頭傳遞愛的力量,讓猜疑、誤解和謠言失去容身之地。

面對恐懼,故事就是力量。《生命緣》團隊講述了醫院隔離區里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故事。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在武漢考察疫情期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情牽動人心,《生命緣》記者拍攝到王廣發在隔離治療期間,以病床為書案,堅持記錄病程,把自己視為研究對象,為疫情治療積累經驗的畫面,也記錄下他痊癒出院,從一名患者回到一名醫生,繼續奔赴疫情救治戰場的動人時刻。同時,節目還記錄了一名僅九個月大的嬰兒在醫護人員的悉心呵護下逐漸康復的過程。故事就是力量,這些力量通過《生命緣》的講述傳遞給觀眾,消弭人們心中的恐懼。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接受採訪。

面對生命,細節就是力量。在跟隨醫務工作者拍攝的過程中,《生命緣》記錄下很多不為人知卻觸動人心的細節。醫務人員在接觸過患者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用手背推動工作檯;劉景院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暴露耳朵給患者聽診;醫生為酒店中隔離觀察的孩子自費購買玩具彩泥,收到禮物的第二天玩具彩泥就被小男孩捏塑成了醫生叔叔的樣子……一個手勢的轉變是對安全最大的重視,一個在危險面前的本能舉動就是對使命最大的堅守。在《生命緣》的鏡頭裡,這樣的細節記錄勝過千言萬語,也讓身處隔離區內外的他們與觀眾,變得不再陌生。

醫務人員與小患者溝通交流。


面對責任,平凡就是偉大。除了救治患者的生死時刻,《生命緣》也記錄下很多醫務人員真情流露的瞬間。春節期間,醫務人員在病房度過除夕夜;劉景院深夜翻看微信里家人吃年夜飯的視頻;九個月大的小患者撲向護士長時臉上露出笑容;21歲的年輕護士面對記者問出的「你怕不怕?」說出「要是我們怕了,他們該怎麼辦」時,目光果敢而堅毅……這些動人的瞬間和質樸的話語,展現了醫務工作者的平凡一面,也正是這種生活中的平凡,讓他們在工作中的堅守,變得更加偉大。

九個月大小患者向護士長求抱抱。

多元傳播,聯動社會方方面面

疫情防控不是醫生一個群體的職責,它需要全社會的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在組織開展疫情防控的宣傳報導時,北京衛視策劃、統籌調動頻道所有相關優勢資源,以多渠道、多平台、多類型的宣傳報導,構建起一張立體的傳播網絡。

除《生命緣》外,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在疫情爆發後製作特別節目和科普宣傳片,將權威、科學、易懂的防疫知識傳遞給公眾,緩解大眾緊張情緒,阻擊謠言的傳播。從1月28日起每天18:05,北京衛視持續推出20分鐘的《養生堂——疫情防控特別節目》,並在當晚21:00重播。節目專訪了眾多在傳染病防治領域的權威專家,不少都曾參與過2003年「非典」疫情的防治工作。節目組把從《養生堂》官方微信中徵集到的觀眾最關心的問題直接提給專家,得到及時、權威的解答。截至目前,《養生堂——疫情防控特別節目》在各類平台上的短視頻播放量超2.6億,點讚量達621萬。


2019年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向前一步》也繼續發揮其在市民與公共領域之間溝通對話的橋樑作用,於2月2日晚間黃金時間推出疫情防控特別節目,深入北京多個街道和社區,實地探訪城市最基層的管理部門和黨員群眾防控疫情的有力措施,號召北京市民眾志成城、群策群力,守好家門口的防線。

與此同時,為積極應對疫情對開學造成的影響,北京衛視在北京市教委、教工委的大力支持下,錄製推出了《老師請回答》系列特別節目,邀請北京市教委一把手、北京大中小學校長和名師,從不同角度、不同學科,幫助不同學段的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課表和生活指南。

此外,北京衛視還組織動員了眾多社會公眾人物和醫務工作者,拍攝了大量以凝聚信心、鼓舞士氣、澄清謬誤、普及知識為目的的科普宣傳片。從1月26日至2月5日,北京衛視共播出防控疫情科普宣傳片46版,目前每天播出的次數約為90多次。同期,北京衛視在微博、秒拍上線播出142支疫情防控節目卡段、宣傳片,播放量超8500萬。


發揮頻道在新聞紀實、健康醫療、全民教育、民生服務等節目領域的優勢,北京衛視在疫情發生後策劃推出多檔特別節目,展現了全社會多層次、多方面、多群體共同加入防控疫情的行動,通過每個個體的積極參與和在各自崗位上的守土盡責,凝聚人心,堅定信心,收穫安心。


編輯 | 葉晨瑋 薛騰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