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中醫丨能預知生死的神醫張仲景

雷濤醫師 發佈 2020-02-03T14:18:54+00:00

仲景(約150~154年——約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不僅能治病救人,還可以預知人的生死,比如他在和朋友王仲宣就發生了這麼一件小故事。

仲景(約150~154年——約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不僅能治病救人,還可以預知人的生死,比如他在和朋友王仲宣就發生了這麼一件小故事。

預知生死

有一次張仲景在路上散步的時候遇到了王仲宣。打完招呼之後,他卻突然對王仲宣說:「你的身體有潛藏的疾病,你到了四十歲之後,必定會脫髮,然後不久之後,頂多半年便會陽壽將盡。我可以給你發一副方子,你現在起就按照這個方子,每天玉石湯,有可能會躲避這個災禍。」

王仲宣當時才二十出頭的年紀,正是年輕力壯。他聽了張仲景的話很不開心,但是也沒得罪張仲景。就把方子拿回家燒了,沒過幾天,兩人在路上又遇見了。張仲景問:「給你的方子你按時吃了麼?」王仲宣回到道:「已經吃了」。張仲景搖頭嘆氣:「你何必騙我呢,你的面色表明你根本沒有吃藥,沒有一點好轉,你可以騙我,但是何必輕視自己的生命呢?」王仲宣面色不快的回家了。

時間就這麼過去了,等到二十年後,王仲宣突然開始掉發,先是從眉毛掉起,蔓延到頭髮,直到半年之後,一命嗚呼,證實了張仲景的預言。

張仲景與人工呼吸

還有一次,張仲景外出,在路上看到很多人正圍著一個躺在地上的人嘆息,他一打聽後才知道原來那人因家裡窮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殺,但是被人們發現救下來時已經無法動彈了。

張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便趕緊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然後拉過棉被為他取暖。同時還叫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蹲在那人的旁邊,一邊按摩胸部,一邊拿起雙臂,一起一落地進行活動。

張仲景自己則叉開雙腳,蹲在床板上,用自己的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隨著手臂一起一落的動作,一松一壓。不足半個時辰,將死的人有了微弱的呼吸。張仲景吩咐大家不要停止動作,繼續做下去。又過了一會兒,那人完全的甦醒過來了。張仲景的這一方法也就是是現在在急救中廣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我們吃的餃子其實是良藥

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

張仲景回到家後,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將這種藥名稱之為「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

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過後,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到了大年初一時,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

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在冬至和年初一時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從此,餃子逐漸成為了人們喜愛的食物之一。

為何被稱為神醫

張仲景生於公元前150年,死於公元前215年左右,是東漢南陽涅陽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張仲景主要確立了辯證論治,撰寫《傷寒雜病論》,被後世稱為神醫。在《傷寒雜病論》里收錄了大量方劑,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瑰寶。

《傷寒雜病論》開創了六經辨證的先河,是後世從醫者的必學經典作品,晉代太醫的《傷寒論》,宋代的《金匱要略》都是根據《傷害雜病論》的一些章節或者原理改編。張仲景除了編寫《傷寒雜病論》之外,還寫了《辯傷寒》《口齒論》等,可惜因為一些歷史原因而不復存在,也是醫學史上的一大憾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