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三首中秋詞,一首旖旎,一首悲涼,一首是真狂放

初衣勝雪 發佈 2021-09-17T19:55:45+00:00

蘇軾三首中秋詞,有願望,有世事感傷,更有逆境中的超脫飛揚。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他們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蘇軾是蘇家的車頭,車把手,蘇轍是蘇家的車印車輪,父親給他們起名字時,一定想這兄弟互相扶助,讓蘇家作大作強,但是父母這麼早去世,留下兄弟倆,這名字更讓人感慨。


蘇軾三首中秋詞,有願望,有世事感傷,更有逆境中的超脫飛揚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把酒問青天》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中秋美詞,千百年來為人所傳唱,幾乎句句都是金句。

39歲的蘇軾,人生壯年,正在密州作太守,主政一方。他少年得志,21歲考中進士,25歲正式授官,應該算前途無量,只是因為母親和父親先後在此期間病故,他仕途耽誤了六年。這是唐宋都有的丁憂制度,父母故去,守孝三年。等到他正式回歸職務時,朝廷已經在進行宋神宗王安石所主導的變法,且暴風驟雨,因為變革所需,打擊了很多老臣。

尚氣盛的蘇軾面對飄搖的朝堂風雨,很憤青,他認為這是黨派利益之爭,出頭上書給皇帝,質疑這場變革的目的,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不滿,改革怎麼能有雜音呢?蘇軾請求去外地作官,避開朝廷風雨,還有一個原因,是父母雙亡,如果仕途不順,他更願意多陪陪手足兄弟的蘇轍。

他們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蘇軾是蘇家的車頭,車把手,蘇轍是蘇家的車印車輪,父親給他們起名字時,一定想這兄弟互相扶助,讓蘇家作大作強,但是父母這麼早去世,留下兄弟倆,這名字更讓人感慨。何況蘇軾和蘇轍兄弟情深,蘇軾對弟弟的牽掛,更加深沉。

只是蘇軾外放做官,本來是想選擇靠弟弟近一點的地方,但是,真正任命卻不是他說了算,三年杭州之後調到山東密州。他和弟弟已經五年沒有見面。

在密州,蘇軾果斷治理蝗災旱災,一年多,扭轉了這裡貧困災難的局面,政績卓著,中秋時節,這裡張燈結彩,一派雨後彩虹的清新繁榮,蘇軾和同僚官員,登高望月,「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蘇軾的醉,是半醉,比起他的治國理想,密州不過是無奈現實的小試驗牛刀,當然他還是快樂的,以為這實在的政績,人們的擁戴,讓他有狂放的豪情。

但是他的心並未填滿,因為兩件事,一件就是對朝政的憂患,一件是對弟弟深沉的牽掛。「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開句起得自然而有氣勢,畢竟蘇軾才39歲,逼人的向上的氣息。昔曹孟德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唐又有李白把酒問月,但是他們都不是蘇軾這種,一個年輕的官員,有著向上的朝氣,身後是真實的田園豐收,而他帶著飽滿的心情,半醉祭天。

蘇軾這首詞的美,是你永遠不知道下句是什麼,可是當你看到下句時,你會覺得,竟然如此。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屈原的天問,帶著咄咄逼人的氣質,但蘇軾的卻大氣中有旖旎。我不問其它,就想知道,那天上的廣寒宮闕,瓊樓玉宇,到底存在多少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這句轉折很俏皮,一方面想乘風而去,給人快意,但忽然又轉折,月宮那麼美,可是高處不勝寒,我還是願意留在這有人氣的人間啊。

這句也可以聯想到他的仕途處境,他之所以主動提出作地方官,也是考慮到朝廷沒有他得力的支撐,時間至少在這刻證明,他雖然意猶未盡,卻也是最好的選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在月光下輕盈起舞,這樣的美景並非天上,但也是人間天堂。

很有意思的是宋朝還是保留著很多酒後歌舞的傳統,許多官員,男人並非看女子歌舞,而是參與其中。我不太清楚蘇軾是跳的什麼舞,但是中秋節是民間秋祭狂歡的大日子,在月光下跳舞的,恐怕不是蘇軾一人,此時此景,也絕非竹林七賢那種在竹林里的過清過雅的曲目。

太守級別的地方中秋宴會,總還是高雅中不乏熱鬧,熱鬧中也不失去雅意,何況在座的人都喝了不少酒,哪怕是米酒也醉人。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蘇軾的詞也是天上人間,前面是豪放飛揚,忽然轉折到一種女性樣的細膩柔情,讓人嘆絕。仿佛是歌唱家,忽然由高音,換做了舒緩的低音,你驚訝這種落差之美。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是最深沉的,因為他的家,父母連喪,朝堂中老師黯然退休,是天命,也有人生的起伏。他知道。用月有圓缺來形容人生的別離。比如還有他最牽掛的弟弟,多年求團聚,卻明月年年,人事變化。蘇軾是重情的人,他知道此事古難全,但是能夠讓他安慰的是,他和弟弟一直有著通信,見面是個時間安排問題。

而且有消息說,弟弟已經著手準備,只等合適的時間段來和他相會。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經歷人生死別,不領悟生命脆弱的人,是不知道這句話的分量的。蘇軾的父母年齡並不算大,但是先後離世,蘇軾怎麼不擔心弟弟,人生最怕至親之人,在眼睛和能力不能及的地方,遭遇人生不測。若是如此,相見不如不見,只要你健康。

只要你健康,可以共一輪天上明月,只要你健康,還有真的機會團圓。

39歲的蘇軾,這是他精力才思最充沛的時期,有人說如仙大氣,我說是旖旎。因為那種腰肢柔韌,上天入地,還證明蘇軾是個青年,有著噴薄而出的才華和華彩,將月色人心,寫得仙美又動人,還帶著柔情希望。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人生的不確定性,在於不是你寫如仙的詩章就真的可以一生過神仙一樣的生活。

人生的不確定性,在於你明白人有悲歡離合是常態,但是你未必總能保持心境的超脫。

人生的不確定性,在於總有些人有些事,會顛覆你的思想,或者人生。

蘇軾39歲寫下了仙美的旖旎的《明月幾時有》,他的命運和才華相反。

43歲的蘇軾迎來了未知的顛覆他心情的大事件。這年在外地自在作太守的蘇軾,被人夜半枷鎖,帶至詔獄,因為他被敵對者抓住把柄,將他詩詞中帶情感色彩的涉及朝政的詩句摘除,以藐視輕慢君上,攻擊新政為理由,製造「烏台詩案」,準備除之後快。

蘇軾坐了一百多天死牢。他也認為自己生還的機會渺茫。

人生如夢,在獄中,他寫給弟弟遺書,來生還做兄弟。

不過是寫詩,他承認的都承認了,是他不滿,看不慣這些政策下到民間,未必是真的能改善民生。他從前擔心弟弟,怕他早逝,卻沒有想到是自己先走,辜負此生。

但是讓蘇軾想不到的是,他絕境逢生,王安石親自上書皇帝,保他不死。

然後一百天後,他出來了,直接發配到湖北黃州。三個月前還是湖州太守,三個月里,囹圄死牢,現在站在黃州窮山遠水的秋天,人生真如大夢一場,

人生世事大夢一場,又是一度秋涼。如果,如果死了?人生的脆弱,讓這秋天格外淒涼。

短的是人生,可是長的是磨難。蘇軾在黃州,拿著最菲薄的團練副使的薪水,不夠自己和家人吃飯,為了生存,他率領家人開荒種地,像個真正的農民,也必須是農民。

這樣艱苦的生活,怎麼不會鬢如霜?

又是一年中秋。如果在官任上,他和弟弟只是等待合適的休假,相聚固然少,但是不可能無,也有寬裕的經濟作支撐,比如曾經將弟弟接來密州,住過幾個月。

但是現在,生存不容易,談何相見?

而這年的中秋,也是彩雲遮月,蘇軾一個人坐在茅舍邊,旁邊倒是有田園釀造的新酒。這個全天下人大半都在團聚的日子,他只能對著有月亮的天上。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寫過,他相信。

他相信浮雲之外的明月,同樣照著兄弟。他此時也在月亮下吧。

只是遭受如此坎坷磨難的蘇軾,不再能有那種豪情。

因為再會遙遙無期,兄弟可能永遠天各一方,他怎麼不惻然。

那北方,他不羨慕都城繁華,不羨慕高官厚祿,只是北方,有他唯一的弟弟。

只有和弟弟在一起,仿佛父母也都在,一家人從未離散。

這首詩真實傷感,中年人生的坎坷悲涼。雖然沒有《把酒問青天》那麼靈動大氣美好,但這首詞表達的是真實的中秋離人的感受。

讓人讀起來,輾轉長嘆。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蘇軾《念奴嬌·中秋》

人最終會活成真正的自己。磨難有時候是磨刀石,磨出性格中最真實的一面,磨出一種生命力和存在感。

蘇軾經過烏台詩案,艱難死而復生,在黃州的幾年,他脫胎換骨,如果從前還有點輕狂,那麼現在,是真正的精神上的清狂。

在適應了黃州艱苦的生存歲月之後,他游赤壁,看風情,對於仕途,也沒有任何奢望,反而磨礪出了一種和大自然共生的豪邁清氣。這個時候的蘇軾,真正在塵世中,卻脫去最後俗骨,曠達成仙。

又是一年中秋好天良月。他不是主政一方的太守,沒有人來人往的人間應酬,他也安心了這清貧卻自由的山野生活。關於弟弟,總有書信來,一種篤定的安穩。

他一個人去山頂看月亮,真正領略長空浩瀚,月色之美。

登高遠望,長空萬里,那月亮的清光,將天空更加浸透冷碧色。我站在這最高處,已經如何騎著仙鶴,在清涼國里,俯瞰著江山如畫,煙樹在月光下歷歷分明。

我是真的愛著這美麗的月色,月亮,清影,這是孤獨里的美滿,寂寞里的狂歡。

這一次,我是真的想飛到月亮上去,靠著欄杆,吹遍清笛。

這是磨難現實中磨礪出的超脫飛揚和狂放。

佛經說,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是涅槃之境。

雖然蘇軾還在黃州,是貶謫流放的身份。但顯然,他已經找到了精神和現實的出路,成為真正狂放自在的自己。

蘇軾的三首中秋詞,寫了他人生三種不同境遇的思想情感和情懷。

蘇軾三首中秋詞,一首旖旎,一首悲涼,一首是真狂放,有願望,有世事感傷,更有逆境中的超脫飛揚。

每首詞,其實都可以對應我們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心路。但是有一點,就是蘇軾的那種深情樂觀,是從磨礪和坎坷中來的,這也讓我們在面對人生挫折時,可以借鑑,而不是沉淪消沉。

中秋節借用蘇軾美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