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記得·記得》:用四種狀態去揭開腦退化患者的真實與轉變

湯粉嘀噠 發佈 2020-02-27T01:35:55+00:00

早在電影《幸運是我》中,她便演繹了一位患有認知障礙、腦退化症的獨居老人「芬姨」,一位看起來脾氣古怪的老人。

惠英紅已經不是第一次演腦退化患者了。

早在電影《幸運是我》中,她便演繹了一位患有認知障礙、腦退化症的獨居老人「芬姨」,一位看起來脾氣古怪的老人。

作為影后、視後的惠英紅,演過不少電影、影視劇集。演過主角,也演過綠葉,她的演藝生涯有著太多故事,值得觀眾去了解。同時,她也參演過多部微電影,包括湯粉接下來要講的這部。

微電影《記得·記得》

這是一部在母親節時獻給母親的微電影,一個患有初期腦退化症的母親和兒子相處的故事。這一次,惠英紅再演腦退化患者,但人物角色不再是古怪脾氣,而是一個和兒子友好相處的平常母親。

故事內容僅十來分鐘,卻用了四種狀態去揭開了腦退化患者的真實與改變。那麼,微電影《記得·記得》到底講了什麼故事?請聽湯粉細細道來。

腦退化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腦退化症」,也是老年痴呆症,這個病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大多數患者都是在六十五歲、七十歲以上人群。

實際上,腦退化症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即便是中年人,也會有患病的可能性。在微電影《記得·記得》中,惠英紅飾演的母親便是患上腦退化症,雖然是初期,可仍然無法忽視。

但這對於影片中的「兒子」而言,他卻覺得不敢相信,自己的母親還沒有到年邁的地步,為何就會患上了這個病症?

可見,腦退化症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有,除了中年人也會患上這種病症外,一些損傷、家族史都有可能出現這個病症。

故事大綱與賦予的意義

故事的開頭,以兒子的視角簡單闡述了母親的性格。母親被大家稱為「潘師奶」,是一個普通的師奶,為了買菜便宜而不顧一切砍價,喜歡吹噓,也愛打抱不平。最重要的是,她絮絮叨叨,像是唐僧一樣經常囑咐兒子。

這樣的「潘師奶」,是否像極了自己的母親,總是每天絮叨自己,生怕自己吃不飽,穿不暖的模樣?

「腦退化症」的病發,從一壺開水開始。

回到家的兒子看到水燒開了,責怪母親將水煮沸卻離開家裡,過於危險。可回到家裡母親卻忘記自己「有在煲水」這回事。

多次的「斷片式」忘記,讓潘師奶變得很不正常。經過醫生的確診後明白,潘師奶自己是患上了腦退化症。在兒子的陪伴下,這位「患病」的潘師奶,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故事被賦予的意義,是患病與關心。患病從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患病後沒有身邊的親人在身邊,家人不理解自己,甚至對自己大發脾氣。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患上「腦退化症」的病人,有時候能夠徹底忘記上一分鐘所生的事情,初患病的患者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擁有這樣的症狀。

四種狀態

影片採用了兒子面對母親從開始發病到得知患病所呈現的「四種狀態」,它們分別是重複、誤解、確診、改變。

01 重複

潘師奶每天都會去買菜回來,做自己最喜愛的飯菜給兒子吃,當她每次夾兒子最喜歡的菜,到兒子的碗裡時,並面帶微笑說出一句:你的「飛佛」

「飛佛」是英語諧音,指的是喜愛的東西。連續幾天,潘師奶都會給自己兒子做相同的菜式,番茄炒蛋、炸雞翅。多次重複的菜讓兒子覺得苦笑,就好像母親只會做這幾道菜。

潘師奶在一次煮沸水的過程中,走出了門。回到家中卻認為是自己的兒子在煮沸水的過程中,趕去打球而忘記關火。實際上,是潘師奶自己完全忘了這回事。

重複做兒子喜歡吃的飯菜,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兒子愛吃,母親總想著將最好的美食、最好的東西給兒子吃。

第二種,則是母親忘記自己已經做過這道菜,每一次都是在不斷重複製作兒子的喜愛的美食,以至於兒子看到這些菜式後,都會對這些菜說一句「我就知道是你們」

很顯然,潘師奶的情況屬於第二種。

重複之前做過的事,又或者煮沸水的下一秒,完全忘記自己剛剛做了什麼。這是腦退化患者常見的症狀。當然,並不是所有人出現這些症狀就是患上腦退化,具體還需要等待醫生的診斷。

02 誤解

患上腦退化病症的患者,如果沒有加以防控,病情就有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患有腦退化的潘師奶,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在接到兒子的「求救」電話,兒子要求母親送球衣去球場的事件,前一秒潘師奶才答應下來。下一秒卻因為接了一個推銷電話,瞬間忘記答應兒子的事情。

不過三秒,她記起來稍後要做的是什麼,原來是買菜。她已經完全忘記自己答應兒子的事情,甚至徹底忘記。在面對兒子的憤怒與誤解時,潘師奶發怒反擊,直言自己沒有接過電話,更別談球衣的事情。

事件在母子兩人的爭吵中結束。

可當潘師奶回到廚房做菜時,不斷回想自己做過的事情,隱藏在腦海深處的球衣記憶,終於被潘師奶喚醒,她終於記得自己似乎答應過兒子要送球衣的事情。

在不知道自己得病的情況下,潘師奶對自己所做過的事情、承諾都會容易忘記。這對於不知情的兒子、家人來說,無疑是造成一定的誤解,甚至大發脾氣。

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子還沒有察覺到母親的異樣,反而是潘師奶懷疑自己患病。

03 確診

去看了醫生的潘師奶,回到家中,神情凝重對兒子說出自己確診患上初期的腦退化症。這對兒子來講,認為不是真實的。

在兒子的認知中,腦退化症是老年痴呆症,必然是只有老年人才會患這種病症。潘師奶還這麼年輕,又怎麼會患上這種病呢?

事實上,自認為「機靈」的潘師奶,確實患上了腦退化症。面對兒子,潘師奶最害怕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害怕將來把自己的兒子忘掉。這並不是虛構,現實生活中患上這個病的患者,不僅逐步將身邊的人忘記,還漸漸變得痴呆,忘記了最愛的人,忘記了自己是誰。

在許多影視化劇集的呈現,以及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類疾病的重症患者,忘掉了太多東西,當他們迷路的時候,自己就像是一個迷茫無知的小朋友,呆呆地站在原地,想不起回家的路。

潘師奶抱著兒子流下了淚水,惠英紅的感染力,同時也打動了熒幕前的觀眾。

那麼,潘師奶的兒子,又是如何與母親對抗「腦退化症」的呢?

04 改變

平常回到家就玩手機的兒子,如今已經不愛抱著手機玩,反而是利用手機錄製視頻。家庭里到處張貼著便利貼,有著各種各樣的「小提示」

為了能夠讓母親記得自己,讓母親不會感到無助,潘師奶的兒子可謂煞費苦心。

看著手機里兒子錄製的視頻,潘師奶再度大哭了起來。她明白,自己的兒子已經懂事,自己雖然患病,卻已經不是獨自一人支撐。

那句「母親節快樂」,比任何禮物都要珍貴。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腦退化症」患者,也能夠「擁有幸福」。患上這種病的患者,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目前這個病症,暫時沒有可以用於治療的藥物。親人的陪伴與快樂,能夠延緩病情的發展速度。

最可怕的不是患病,而是患病時,家人沒有陪伴在自己身邊。

在影片的片頭,有一段潘師奶兒子所說的一段話:

「做媽媽的都像唐三藏一樣,叨叨絮絮,叨叨絮絮,煩到不行。不過,如果有一天,她連嘮叨我都可以忘記,我想,我會更煩,我真的不想,這一天會出現」。

這段話可以看得出,潘師奶兒子已經明白「叨叨絮絮的意義」。長輩的叨叨絮絮對於很多人來說,很煩。可是當那些煩人的聲音消失,那便是一種「不幸」。患者忘記了身邊的人、最愛的人,對於愛患者的人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傷害呢?

《記得·記得》是母親節禮物,也是警示

微電影《記得·記得》是一部獻給母親節母親們的禮物,同時也是一種警示。

沒有人想要患病,但若是患上,那就只能去接受、治療。這部微電影想要告訴觀眾,母愛是偉大的,我們不能因為冷冰冰的手機,而忽略了身邊重要的人。身邊的人,值得我們去關愛。

當身邊的人患病之後,最重要的是身邊人的陪伴,這也是微電影想要傳達給觀眾的精神。做人,不應該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影片的開始,是母親無微不至照顧兒子。而後期,便是以兒子照顧母親作為結尾,與開頭形成鮮明的對比。

結尾

微電影《記得·記得》,其影響力不是特別大,但它想要表達的東西很有意義。

惠英紅飾演的「潘師奶」,沒有《鐵探》中的半分影子,也沒有過多的狠心形象,反而讓湯粉聯想到《搜神傳》中,把好彩妹當親生女兒撫養的凝香仙草。

母親節最重要的,並不止一句「母親節快樂」。付出的行動,遠比一句祝福語,更能讓人開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