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的哈姆雷特:最終沒能完成對弒父篡位叔叔的復仇

夜狼文史工作室 發佈 2020-02-29T17:31:54+00:00

莎士比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戲劇大師,《哈姆雷特》則是莎翁四大悲劇中最著名的劇作,「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世界名言,一方面反映了文學欣賞因人而異,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哈姆雷特》在世界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莎士比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戲劇大師,《哈姆雷特》則是莎翁四大悲劇中最著名的劇作,「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世界名言,一方面反映了文學欣賞因人而異,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哈姆雷特》在世界文學中的重要地位。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公元八世紀的一個丹麥王子,但他其實是莎士比亞虛構的文學人物,歷史上找不到關於他的任何記載。莎翁寫作此劇是借古諷今,以八世紀的丹麥來影射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之交的英國。
出人意料的是,中國歷史上竟然有一個王子級人物遭逢了和哈姆雷特極其相似的人生境遇,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咱們先來看一看哈姆雷特的人生經歷。


在德國威登堡大學讀書的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當他回國奔喪時,他的叔父克勞狄斯已經即位成了新國王,而他的母后喬特魯德竟然委身於新國王做了新王后。面對這樣殘酷而尷尬的現實,哈姆雷特深感憤怒和困惑,隨後,已經離世的老國王的鬼魂出現了,老國王告訴哈姆雷特他是被克勞狄斯毒死的,並且要求哈姆雷特為他復仇。

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哈姆雷特假裝瘋癲,上演了一場"戲中戲",最終證實了叔父克勞狄斯就是他的殺父仇人。奧菲莉亞是哈姆雷特的心上人,而哈姆雷特卻因為失誤殺死了她的父親波羅涅斯,悔恨不已的哈姆雷特離開丹麥逃往英國,狠毒的克勞迪斯企圖借英王之手除掉侄子,但哈姆雷特機智地回到了丹麥。
這時,不幸的奧菲莉亞已經自殺,她的哥哥雷歐提斯對哈姆雷特充滿了仇恨,哈姆雷特不得不接受了雷歐提斯提出的決鬥。


決鬥中,哈姆雷特的母親喬特魯德誤喝了克勞迪斯給哈姆雷特準備的毒酒,命隕當場,而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雙雙中了毒劍,令讀者欣慰的是,哈姆雷特臨死前殺死了充滿罪惡的克勞迪斯,為這齣悲劇增加了一點亮色。
哈姆雷特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子,而本文的主人公的地位實際上比王子還高,他乃是大一統王朝的太子或者說准太子。


他的父親南征北戰,東討西伐,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全國,他作為兩個皇子中的老大,深受父親信任和重用,當然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換句話說,他將來會承繼大統,擁有天下的。
但是,他的父親在一個月黑風高,大雪紛飛的夜晚突然死去,而他的叔父第二天就堂而皇之地捧著傳國玉璽坐上了皇帝之位,留下了一個千百年來一直沒有解開的歷史謎案。
他的母親雖然沒有像哈姆雷特的母后那樣委身於他的叔父,卻被永遠地困在了皇宮之內,最後孤獨而寂寞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叔父不但沒有按照皇后的規格為他的母親舉行葬禮,而且還不允許他的母后和他的父皇合葬在一處。


實際上,他的命運比他的母親還要悲慘,因為他的死比他的母親足足早了十六年,而且是
死於自殺。
在他的父親莫名離世後,他的叔父好像對他還是很不錯的,讓他做了丞相級別的侍中,還讓他兼任京城的一把手,還封他做了武功郡王,還給他娶了當朝重臣的女兒為妻,順便說一下,這個女孩的身份很像哈姆雷特的戀人奧菲莉亞。
他的父親突然駕崩時,他對叔父應該是有所懷疑甚至是充滿憎恨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好像漸漸被叔父對他的關愛觸動了,但是,這種感覺在三年後的一次戰爭中完全改變了。


那一年是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他跟隨他的叔父征伐被北方遊牧民族占據的幽州。一天深夜,敵軍突然來襲,他和他的叔父被衝散了,各自帶著軍隊向南奔逃,隨後有人誤傳他的叔父已經遇難,於是他身邊的幾個大臣提議要立他為帝,儘管他嚴詞拒絕了,但這事後來還是讓他的叔父知道了,皇上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因為北伐失利而歸,他的叔父沒有賞賜戰爭前期立下戰功的將領,他善意地提了個醒,卻沒想到錯摸了老虎的屁股,他的叔父勃然大怒,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



他覺得叔父皇帝的反應是對他的侮辱,不由得悲憤交加,和哈姆雷特一樣陷入了「生存還是毀滅」的心靈困境,不幸的是,他最終選擇了後者——退朝回到自己的府邸後,他拔劍自刎了,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二十八歲。
看到這裡,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已經知道了本文的主人公的具體身份,他就是北宋創立者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他的叔父則是「斧聲燭影」的嫌疑人宋太宗趙光義。


趙德昭就是筆者心目中中國歷史上的哈姆雷特,不知各位朋友意下如何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