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偉濤:淺談非洲豬瘟防控常見誤區

中國養豬網 發佈 2020-05-07T10:23:41+00:00

非洲豬瘟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赤裸裸地暴露出我國養豬行業的短板,生豬產業鏈上下游從業人員認知不夠全面、經驗不夠豐富、處置不夠迅速、決策不夠有力等。

編者按

非洲豬瘟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赤裸裸地暴露出我國養豬行業的短板,生豬產業鏈上下游從業人員認知不夠全面、經驗不夠豐富、處置不夠迅速、決策不夠有力等。縱觀整個養豬業,業內對於非瘟防控的認知相對滯後,從而導致防控沒有起到有效作用。

解偉濤分享《淺談非洲豬瘟防控常見誤區》,文章從目前非瘟防控常見的誤區進行分析,用實例解釋非瘟防控絕非依靠單純的嚴防死守就能成功,並總結一線生產人員大量成功經驗,主要從盲目求大、忽視硬體、迷信「神藥」、依賴檢測、操作不當及缺乏激勵以上六個方面剖析問題並提出相應解決方案,總結了非瘟防控的系統工程,供同行參考。

非洲豬瘟(簡稱非瘟)傳入我國已將近兩年時間,給我國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生豬產業損失慘重,目前該病防控壓力依然很大。一線生產人員一方面總結了大量成功經驗,有些在世界範圍都是首創,值得推廣應用;另一方面也有許多失敗教訓,值得反思總結。筆者就目前我國非瘟防控常見誤區進行簡單分析,僅供同行參考。




盲目求大


由於受環保、土地、成本、生物安全等因素制約,在國內找到一塊合適的豬場建設用地很難。一些豬場老闆在有限的土地上片面追求生豬產能最大化,沒有形成固定可複製的養豬模式,豬場規模與疫病防控及管理能力等不匹配,導致疫病頻繁發生。尤其是非瘟專治各種「不服」,大小豬場「通吃」。


對於規模化豬場,建場選址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生物安全千點評分等方法結合臨床實際來選擇最佳地塊,然後再根據公司成熟的、可複製的管控模式進行豬場設計布局。在非瘟形勢下,筆者建議豬場布局要結合自身生物安全條件和管控能力,單場規模大小要適中,不要盲目求大。比如:新建獨立的母豬場,建議單場規模在1,200-6,000頭母豬為宜(圖1),最好不超過12,000頭母豬,並採取分線管理。


圖1 石羊6000頭母豬場


斷奶仔豬轉出飼養,保育和育肥豬最好以場為單位全進全出,單場規模要與上游母豬場配套,最好進豬時7天內可以裝滿,售豬時7天內能夠全部清空,經過嚴格沖洗、消毒、乾燥、檢測後再進下一批豬。


對於家庭豬場,如果飼養母豬,建議採取批次化生產(3-5周批)模式,集中配種、產仔、斷奶、銷售,儘量減少豬只、人員、車輛、物資等進出頻率。養豬人員也可以與大公司合作,採取「公司+農戶(家庭農場)」模式專職飼養育肥豬,同樣以場為單位進行全進全出。



忽視硬體


眾所周知,非瘟主要通過接觸傳播,病毒在場內傳播速度較慢。通過物理阻斷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不同地域、規模的豬場,外部感染壓力不同。在養豬密集區域,濕冷天氣有利於病毒傳播,乾燥炎熱天氣有助於非瘟防控。在北方寒冷季節和南方梅雨季節,非瘟感染壓力較大。一些豬場過度依賴消毒操作,片面強調軟體執行,忽視硬體改造,造成疫病頻繁發生。


以拉豬車輛為例,筆者建議場內轉豬車輛、場外中轉車輛和下游運豬車輛要配置到位,專車專用,專人負責(圖2)。場外轉豬車輛最好一車一天只拉一次(一趟),然後經過嚴格洗消、烘乾、檢測(圖3)和靜置過夜後才能再次使用。


圖2 仔豬中轉車輛


圖3 車輛洗消烘乾中心


對於豬場出豬台或場外中轉平台,建議使用大容量平台(暫存舍)(圖4,圖5),最好可以容納當天全部待轉豬只。在中轉平台裝滿、上游中轉車輛和人員離開後,下游的車輛和人員才能過來,然後由專人把平台上的豬全部趕至下游車上,中轉平台經過嚴格消毒和檢測合格後才能再次使用。這樣操作可以在空間和時間上雙重切斷上下游之間的連接,有利於非瘟防控。也可以通過上下游設置物理高度落差,最大限度的防止豬只回流,以及人員或車輛交叉污染。


圖4 仔豬中轉平台


圖5 淘汰豬出豬台


另外,筆者建議豬場使用散裝料車,打料車輛不進場,在牆外打料,司機全程不下車(圖6)。豬場要改善淋浴設施,使員工洗的舒服(尤其在寒冷天氣),願意洗澡,防止出現應付走形式情況。在設計或改造豬舍時採取小單元、實心欄;給每個限位欄母豬單獨安裝一個飲水器,或者把通用水槽隔斷,每10頭左右母豬共用1個水槽等等。在當前非瘟疫情壓力之下,豬場只有通過系統硬體改造,才能阻止外部病毒傳入,延緩病毒在場內傳播速度。豬場員工如能及時發現異常豬只,並快速檢測確診,完全可以成功精準「拔牙」,最大限度地減少豬群損失。


圖6 散裝料車牆外打料



迷信「神藥」


在非瘟出現後,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抗非「神藥」,其實目前尚無對非瘟有特效的藥物或疫苗。筆者建議豬場當下重點還是以生物安全防控為主,努力改造硬體,科學消毒,防止外部病原傳入,同時加強飼養管理,防好其它重要疾病(比如豬藍耳病、偽狂犬病、豬流行性腹瀉、豬圓環病毒病等)。通過增強豬群抗病力,提高病毒感染閾值。一些豬場過分依賴某些「神藥」或消毒劑,忽視對相關傳染源的管控,結果導致防控效果無法保證,事倍功半。減少相關傳染源的病原載量、進行嚴格沖洗消毒、以及充分靜置乾燥,比單純依賴消毒劑或「神藥」更重要。



依賴檢測


好產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非瘟檢測的主要意義在於加強監管,儘早發現問題,督促有關部門科學決策、及時整改、消除隱患,通過不斷改造硬體、優化流程,強化執行,從而降低非瘟感染風險。非瘟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在儘量確保檢測結果及時準確可靠的同時,更應該狠抓生物安全,千方百計減少外部車輛、物資、人員、豬群以及環境中的病毒載量,這是非瘟防控工作的重點。如果片面倚重實驗室檢測結果,容易出現決策失誤,不利於非瘟防控。目前現有的非瘟檢測試劑盒以及採樣檢測方法都有局限性,檢測結果受試劑盒的敏感性、樣本採集範圍、氣溶膠污染、人員操作等多種因素影響。樣品檢測結果陰性不能代表沒有病毒,檢測結果陽性也不一定就有病毒存在或有活病毒存在。一般情況下,對於環境樣品或物資樣品,如果能檢測到病毒,說明病毒污染已經很嚴重。如果檢測不到病毒,可能樣本病毒含量太少,沒有採集到或者沒有檢測出來。對於豬群檢測,如果大群一直穩定,持續監測也未檢測出病毒,可以視為非瘟陰性豬群。即便如此,也不能認為豬場內部完全沒有非瘟病毒,從而放鬆警惕。因為病毒可能潛藏在某個環境角落裡,一旦機會來了,它就會「興風作浪」。陰性場樣品如果首次檢測到陽性,建議更換試劑盒、設備和人員,重新檢測。並立即再次採樣,一式兩份,同時送檢兩個實驗室,以免發生誤診。



操作不當


一些豬場在豬群出現異常時,出現決策失誤,手忙腳亂,盲目淘汰和轉群,以及不規範採樣,甚至試用一些來歷不明的「神藥」等情況,造成人為散毒,情況嚴重的豬場最終以清群告終。筆者建議豬場在情況未明之前,儘量保持靜默,不動豬、不接觸豬,不亂用「神藥」。平時根據突發情況處置預案,做好演練培訓,以及物資和技術儲備,並不斷完善相關預案。對於常用的電擊處死器、快速檢測設備和試劑盒、採樣棉棒和紗布、火焰槍、彩條布、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PE手套、雨靴、以及消毒劑等物資要有足夠儲備,以備不時之需。在非常時期,根據豬舍布局和場內污染情況,綜合分析,採取正向精準「拔牙」(剔除問題豬)或者反向「拔牙」(移走健康豬)的策略,按照懷疑一切原則和進手術室原則進行相關操作。比如:在每次豬只移動前進行檢測;鋪U型彩條布隔離通道(圖7);對道路、工具和豬只體表進行消毒等;對於弱豬和病死豬,按疑似帶毒處理;相關操作工具和車輛在每次使用前後進行嚴格消毒和檢測;同時操作人員要做好自身潔凈,防止成為散毒媒介。


圖7 U型彩條布隔離通道

備註:圖7來自豬業科學.姚建聰等.2020,37(03):92-93.



缺乏激勵


非瘟防控人人有責,上下同欲者勝。雖然硬體配置和流程設計很重要,但一切操作都離不開人的落實和執行。建議管理者在設計薪酬時一定要讓每一個員工切實感受到非瘟防控結果帶來的喜悅或刺痛,只有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各種防控措施才能真正有效落實。有時候通過利益分享機制,正向激勵可能比高壓管理效果還好。



小結


非瘟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養豬企業最好能做到生物安全閉環生產。鑒於各場情況不同,筆者建議豬場結合自身條件,通過採取科學選址、適度規模、合理設計、硬體配套、狠抓執行、利益分享等機制,本著懷疑一切原則、進手術室原則、系統防控原則和安保匹配原則進行綜合管控,相信一定可以成功防控非瘟疫情,為養豬行業健康發展、國家食品安全和保障豬肉供應做出一份貢獻。



專家

點評


本文中解老師從養豬生產實踐角度出發,詳細分析了非瘟防控領域的常見誤區。他強調目前沒有可靠的「神人」、「神藥」可以完全防控非瘟。養豬企業只能依靠生物安全,採取適合自己的養殖模式,本著懷疑一切原則、進手術室原則、系統防控原則和安保匹配原則,通過改善硬體、完善流程、強化執行、以及增加激勵,才能最終形成有效的非瘟防控體系。


非瘟防控絕對不是靠單純的嚴防死守就能夠成功。綜合性防控方案包含方方面面,從防控的一點到多點,從多點匯成一條主線,再從一條主線匯聚成一個整體,最終形成一個有效的綜合性防控體系。無論豬場規模大小,都很適用。感謝解老師的精彩總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