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之腳步——「衣」55個少數民族服裝1

mia 發佈 2020-02-29T21:21:03+00:00

未婚少女,平時多穿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婦女,一般穿著紅色或藍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著腿,用黑布裹包頭,包頭頂端左側還垂掛著四、五個五彩小繡球,頗有特色。

(阿昌族 ā chāng z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從遙遠的古代起,中國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的大地上,慢慢創建了中華文明。總的來說,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衣食住行都有所差異,每個民族都保留著它獨有的特色,讓我們的大家庭更加豐富多彩。

今天開始於阿昌族,讓我們停下腳步,欣賞它帶來的獨特視覺享受吧!

阿昌族,一個大部分聚居在雲南地區,同時也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是(會街),基本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傳統節日有: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等。



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歡在包頭上插一朵朵鮮花。這朵朵鮮花,不僅美觀,而且他們還視之為品性正真,心靈純潔。



男子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未多見,褲腳卻短而寬。小伙子呢,喜纏白色包頭,但結婚後改換成黑色包頭;部分中老年人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總會留出約40cm長的穗頭垂於腦後。如外出趕集或參加聚會,還喜歡斜背一個"筒帕"(也叫挎包)和一把阿昌刀。


婦女的服飾就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平時多穿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婦女,一般穿著紅色或藍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著腿,用黑布裹包頭,包頭頂端左側還垂掛著四、五個五彩小繡球,頗有特色。每逢外出,可以看到她們將自己精心打扮一番。戴上大耳環、雕刻精緻的大手鐲、銀項圈,胸前的四顆銀鈕扣上、腰間系掛的長長銀鏈,走起路來閃閃發亮,風采耀眼。


從現有文獻看,阿昌族的服飾多與狩獵、遊牧活動以及高寒山區的自然生態有關。"衣皮服氈","織皮冠之",這些都曾用獵物的皮做為材料。明顯帶有遊獵特色的服飾,構成了阿昌族服飾的基本特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