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亦是出身湖南名門,父母也是師生戀

澄澈的大麗花 發佈 2020-03-31T18:39:11+00:00

祖籍湖南衡陽,抗日戰爭時期跟隨父母躲避戰亂去了台灣。兩次回大陸成名於1963年的瓊瑤,1988年回過一次大陸,可惜足跡只是到了北京,四川,廣西,雲南等一些地方,繞開了湖南。


瓊瑤這個和金庸齊名的台灣女作家,出生於1938年的四川。祖籍湖南衡陽,抗日戰爭時期跟隨父母躲避戰亂去了台灣。很多人都喜歡調侃「瓊瑤是金庸的表外甥女」,因為金庸的堂妹是瓊瑤舅媽。鮮有人知的是瓊瑤祖上是聲名顯赫的世家望族,祖父陳墨西先生曾留學,跟隨過孫中山先生,和黃興蔡鍔這些名重一時的大人物都是舊相識。

兩次回大陸

成名於1963年的瓊瑤,1988年回過一次大陸,可惜足跡只是到了北京,四川,廣西,雲南等一些地方,繞開了湖南。拿她的話說就是「近鄉情怯」,怕觸景生情,不堪關於蘭芝堂,祖父,竹林等老家點點滴滴美好卻也心酸的回憶。

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給自己作了很大的思想工作,忍著激動失落的心情,重回大陸,來到了蘭芝堂看望祖父陳墨如先生的墳墓,要知道她離開祖父時才只有幾歲,而祖父已經80多了。瓊瑤不止在台灣,即使那時候還很落後的大陸,也是擁有大批的讀者,幾乎沒有不知道瓊瑤,沒看過她的書,以及影視作品的人。所以那天到場的,有很多記者和群眾。


少小離家的瓊瑤,在祖父墓前難掩悲痛,看著已經斑駁敗落的蘭芝堂,往事如水一樣在眼前流淌,萬千滋味湧上心頭。

祖父墨如先生,民國時期的一代大人物

瓊瑤小時候沒見過祖父。墨如三十歲接受新學,進入新式學堂學習,既有民主觀念和反清意識,又受中國文化和傳統道德影響。在家庭的安排下,有一段舊式婚姻。因為和原配缺乏感情,卻又不忍離棄。離家跟隨孫中山先生為國出力,曾身居高位,後來認識瓊瑤祖母,在隱瞞婚姻狀態下和這個新式女子結合有了陳致平。墨如先生後來覺得棄官回家。返回祖地時,這位新思潮的女子不願接受愛人已有婚姻的隱瞞,也不願接受舊式家庭的尊卑秩序,一個人帶著孩子到了北京。

父母的師生戀

父親陳致平在祖母的扶養下名校畢業。而瓊瑤的母親袁行恕,是陳志致平的學生,端莊美麗,思想獨立,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兩人當初在一起,和瓊瑤和自己老師相愛很相似,由共同的詩詞文學愛好而逐漸產生惻隱愛慕之心。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完全就像《紅樓夢》一樣,有嚴格的社會禁忌和限制的,無論師生戀這種身份差異,還是自由戀愛這種有違社會道德的行為,都遭打家庭和社會輿論的壓力。外祖父是位思想開明的人,本身倒也不在乎這些偏見。可他嫌棄陳志平身單力薄,家底薄弱。就在躊躇時,墨如先生給外祖父的來信成全了這段姻緣。信里介紹了陳家的歷史,表達了自己對自由婚戀的看法。外祖父才了解了陳致平有這麼顯赫的家族,還有一位這樣深明大義,學士淵博的父親。想來做兒子的也不會太差。就這樣這段不被看好的愛情有了結果,就有了後來的瓊瑤。

第一次到「蘭芝堂」的瓊瑤

抗日戰爭爆發,瓊瑤一家輾轉四川,認為祖籍湖南衡陽會安全一點。再祖父墨如先生的安要求下,瓊瑤一家來到湖南,幼年就別離父親的陳致平受到家族的歡迎。特別是瓊瑤,深受祖父喜歡。瓊瑤性格內斂,少小就經歷那麼多的波折,格外的懂事。畢竟是那個時代,重男輕女思想在這樣的家庭里也還是跟隨左右,弟弟們得到的愛遠比瓊瑤得到的要多。在四川的時候瓊瑤有奶媽疼愛,在蘭芝堂祖父最疼愛的就是瓊瑤。讀詩,學字,玩遊戲,瓊瑤和弟弟們過的很開心,蘭芝堂就這樣庇護了瓊瑤一家幾年。知道後來湖南被日軍占領,瓊瑤被迫離開故鄉和慈愛的祖父,又開始了艱辛的逃亡。

瓊瑤雖然生在特殊時期,可有深厚的家學根基。祖父是接受過新學,又有深厚的儒家素養,作為瓊瑤幼年時期重要的人,對瓊瑤一定造成過深厚的影響。蘭芝堂那樣龐大精美的建築,一直是瓊瑤小說最美的背景。父母就不用說了,都算是高級知識分子。更有趣的是,母親和瓊瑤一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可最終卻阻止了瓊瑤那場心驚動魄的愛。也真是這種阻止,激起了瓊瑤的創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