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簡·愛》和《庭院深深》為例,談夏洛蒂和瓊瑤筆下的女性形象

史海泛舟記 發佈 2020-01-10T18:08:12+00:00

本文將以《簡·愛》和《庭院深深》為例,聊一聊夏洛蒂·勃朗特和瓊瑤視角下的女性形象。值得我們所敬佩的是,二位有識之士,都能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都如荷花一樣風霜高潔,淌一樣社會那渾濁的泥水,卻還那樣明麗,那般鮮艷。敢於與泯滅人性的社會作鬥爭,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那種強烈的反


自古文學中關於女性的形象的描寫多種多樣,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遠離世俗煙火,只願守住自己心中那一番凈土。有「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隻身坐在梳妝鏡錢搔首弄姿潘若天色的粉黛佳人。更有處在戰火紛飛兵荒馬亂年代的不屈不從,飽含愛國情感的巾幗鬚眉。本文將以《簡·愛》和《庭院深深》為例,聊一聊夏洛蒂·勃朗特和瓊瑤視角下的女性形象。

一、夏洛蒂·勃朗特和瓊瑤眼中獨特的女性形象的相似的地方?

在《簡愛》第二十三章節,簡愛說過一段讓我印象很深的話「你難道認為,我會留下來甘願做一個對你來說無足輕重的人?你以為我是一架機器?……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難到不是想錯了嗎?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

我們的女主人公簡愛這一段話從小的角度看是在對所愛之人表露真情實感,對多巴胺滋生愛情的渴望;從大的角度來看,她的這些話,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所流行思想的不公平男尊女卑,女性在愛情面前沒有多少主動權,更讓我們從她的身上感受到《簡·愛》這本小說對女性意識的體現與深化

  • 簡·愛的形象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

簡·愛從小生活在一個父母雙雙去世、寄人籬下的生活環境,隨後父親權力的泯滅讓簡愛追尋自我意識和自我話語權利具有一定可能性。姨媽的嫌棄、表姐的鄙視、表兄的辱罵與狠揍,這些都從未使她屈服。

堅強獨立的她將這些轉化為一種力量,奮發進取。也是這種環境造就了更加成熟的簡愛。她憑自己的付出努力,獲得了自己的薪水。在她身上自力更生的特點比任何時期的女性都有著更為厲害。

2、強烈的自尊心

從簡愛進入桑菲爾德莊園當家庭教師後,正是因為簡愛的主觀能動性遵從客觀世界的規律,所以很快就掌握了交談的主動權,令羅切斯特心生喜愛。與羅徹斯特的對話就體現了她的叛逆性與自我反省。

在簡愛看來,雖然財富有多和少之差,長相有美麗與醜陋的不同,人的地位有高低貴賤之分,可是在人格上卻都是平等的。愛情須以平等和相互獨立作為基礎,只有自己先尊重自己了,別人才會尊重你,最後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

3、把握愛情主導權

在一場懸殊社會地位的愛情中,簡愛表現出那不卑不亢的堅韌精神,徹頭徹尾她都遵循著那條神聖的原則—自尊、自重、自愛。她從沒有自嘆自哀或自我墮落,而是充滿勇氣主動地追尋自己的愛情,因為她認為人在靈魂上、人格上是相同等級的

4、人生而平等

在之前那段愛的告白里,我們可以從中深深地感受到,簡愛既沒有窮人的卑賤理念,也沒有傳統婦女在男人面前的屈服性思想意識,有的只是對愛的追尋,對人格平等的堅決維護!

這種強烈的男女平等意識也是通過簡愛身上女性自我意識的提升而被展現出來的。無論是面對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小姐,還是當她淪落為落寞街頭的可憐乞丐,簡愛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擁有著人的尊嚴,懷有一顆極強的自尊心。

  • 而瓊瑤筆下的女性形象是:

1、敢於挑戰傳統男權制社會,強烈渴求女性主體地位的回歸。

2、追尋情感的解放與自由。

3、大多都有著不幸的身世遭遇卻擁有堅強的人格力量的特點。

而這些特點是與夏洛蒂·勃朗特筆下塑造出的簡愛的女性特點具有相似性的。

比如瓊瑤寫的一個作品《庭院深深》中柏園大茶莊的少爺柏霈文在偶爾的機會中認識了摘茶女工章含煙,但他的母親對當過舞小姐的章含煙百般不滿,章含煙忍辱負重終於在一次暴雨中出走,下落不明。

後來,一場無情大火燒毀了含煙山莊,柏霈文雙目失明。十年後,章含煙舊地重遊回到已成廢墟的含煙山莊,見到了雙目失明的柏霈文和可愛的女兒,她發現再也離不開他們了。

從故事情節構造上來看,《庭院深深》與《簡愛》也是十分具有相似性的。只不過《庭院深深》從內容上還是更能夠突出的是當時中國封建固守思想在民眾大腦中的深化。

二、瓊瑤的《庭院深深》中女性形象比《簡愛》中女性形象的更多特點。

古典的與浪漫的個性氣質

瓊瑤筆下的女性,大多都是外貌嬌容、才華橫溢的,從當時的社會角度來看,這是十分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的。

愛情和麵包這二者面臨抉擇的時候,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我想,對於瓊瑤筆下的女性,必然會選擇愛情。這不是事物發展的偶然性,是歷史長河中存在的必然性。

麵包雖好,可以給你帶來名聲、金錢、地位等榮華富貴,但是,它往往不能滿足你精神上的需要,靈魂上的升級。若要選擇一人相遇、相愛、相伴一生,那最好不過是靈魂上碰撞,兩心的悸動了。

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來看,瓊瑤筆下暗藏了儒家思想的審美標準的內容與核心,她筆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符合傳統審美標準的「含蓄、沉靜、專一」的淑女形象。

《庭院深深》中的女主人公章含煙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的代表,早年對養父母的以德報怨,對柏老太太的百般容忍,最後為了女兒捨棄在美國的一切,都閃現了柔弱、善良、以家庭為重等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

另外,瓊瑤筆下的女性又大多外透著浪漫主義的存在。「浪漫主義者最反對者就是常態,他們在心血沸騰的時候,如歌如夢,憑著感情的力量,想像到九霄雲外,理性完全失去了支配的力量。」

由此可看出,浪漫主義是對人性自由推崇。瓊瑤筆下的女性又大多具有浪漫主義的氣息,即使在封建社會,她們也敢於撞開倫理道德的封建枷鎖,義無反顧地追求幸福愛情。

為了那令人嚮往的矢志不渝,不惜放棄金錢、地位、名聲等一切世俗名利,她們不害怕坎坷困難,愛情的力量讓她們屢戰屢勝。

三、為什麼夏洛蒂·勃朗特和瓊瑤塑造的女性形象是這樣的

夏洛蒂出生十九世紀在英國北部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母親很早就去世了,八歲的夏洛蒂被送進一所專收神職人員孤女的慈善性機構——柯文橋女子寄宿學校。在15歲的時候,她去了伍勒小姐辦的學校讀書,幾年後在這個學校當教師。後來她當了一名家庭教師,最後她涉足於文學創作。

根據夏洛蒂的生平我們可以進行大概的推析,她母親去世時間早,之後先進入女子學院,又當了教師,我們可以發現,她筆下的簡愛就是基本將她的生平活了一遍,她將她的希望躍然紙上,將她對生活的不滿,對愛情的渴望,寄託於簡愛。她的堅強,她對自由的嚮往,全部賦予於簡愛成為第二個她。

根據她生活的年代,我們可以知道,那正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時期,工業想要搞革命,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減弱了許多,男性的地位在那個階段猛然提升。

於是,許多女性失業,在社會的地位有所下降,隨之而然的社會兩性矛盾也暗暗涌動,更確切的說,是女性對於社會現狀的不滿,日益激增,就好比本該屬於你的東西,根據一些不可控的外界因素,被突然搶走,你說你能高興嗎?你是不是也想在工業搞革命的時候鬧一鬧革命。

波伏娃著《第二性》中擺出的最核心觀點就是「女人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形成的」,即女性的從屬地位不是天生的,而是男性和社會使之成為第二性。

而我們的東方瓊瑤女士生於1938年4月20日,本名陳喆。都說青少年時期是人最風華正茂,也是最具有個性意識的時候。瓊瑤就是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遇到了當時中國的一五三改,自中國古代有了小農經濟,典型的男耕女織社會就這樣演化而成。

並且根據常識,種田耕地這種體力活,一般也是由男子擔當,女性勞動力數量在那個時期大幅度減少。而且自古以來,中國的男尊女卑思想到現在中國的少部分區域還難以消除,在那時就更加深化嚴重了。

值得感慨的是,我國的明末清初之時便出現了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李贄直接抨擊過男尊女卑的某些觀念,並倡導夫婦關係的對等與選擇婚嫁的自由。李汝珍的《鏡花緣》中展現了她對婦女問題的大膽思考,小說涉及到男女平等、女子貞操、女子教育、女子參政等問題。

顯而易見,西方的夏洛蒂女士與東方的瓊瑤雖生在不同時代,卻遭受社會的流行思想輻射甚廣。我們一般只知道我們中國的封建倫理道德思想在某種程度上看有多麼害人,多麼淪滅人性。但沒想到西方當時的思想中男尊女卑的觀念也如此深厚,雖然在他們經歷的多次革命中都宣揚著平等與人性。

值得我們所敬佩的是,二位有識之士,都能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都如荷花一樣風霜高潔,淌一樣社會那渾濁的泥水,卻還那樣明麗,那般鮮艷。敢於與泯滅人性的社會作鬥爭,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那種強烈的反抗,在當時的社會,就像是給予許多女性之友一盞明燈,一條走向自由的大道。夏洛蒂的《簡愛》與瓊瑤的《庭院深深》一出版,就廣受許多女性的支持和由衷的感激。

參考文獻:

1、《簡愛》

2、 《庭院深深》

3、《第二性》

4、《鏡花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