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尾牙來了,莆田的春節正式拉開大幕,這個獨特習俗你了解多少

微莆田網 發佈 2020-01-10T10:27:09+00:00

臘月十六各地莆田人都有過「尾牙」習俗這是年前的一件大事這一天要麼回家吃團圓飯或者邀請好友歡聚一堂打打「牙祭」聚聚餐、敘敘舊其樂融融意味著平安過了一年所以「尾牙」被看作是一種福氣有「尾牙吃歡喜」的說法初二十六月月祭頭牙尾牙倍不同為謝后土恩澤厚年豐貢足香火紅——《莆仙風俗竹枝詞》尾牙


臘月十六

各地莆田人都有過「尾牙」習俗

這是年前的一件大事

這一天

要麼回家吃團圓飯

或者邀請好友歡聚一堂

打打「牙祭」

聚聚餐、敘敘舊

其樂融融

意味著平安過了一年

所以「尾牙」被看作是一種福氣

有「尾牙吃歡喜」的說法

初二十六月月祭

頭牙尾牙倍不同

為謝后土恩澤厚

年豐貢足香火紅

——《莆仙風俗竹枝詞》


尾牙不是一個節日,卻比節日更像節日。看著尾牙的開始便覺得除夕真的來了。


《莆田十六尾牙贊句》

十六尾牙大歡喜,好啊!

紅團春卷番薯起,好啊!

尾牙節瞑大用工,好啊!

老人呆伢齊加餐,好啊!

達池出籮煮香香,好啊!

吃了一厝都平安,好啊!

尾牙八肚吃飽飽,好啊!

祝願萬事很好果,好啊!


什麼是尾牙


莆田做牙習俗

尾牙是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

「牙」的本義是軍中帳前的大旗,大軍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確保旗開得勝、一路平安,稱之為「禡牙」。這個典禮後來被商號援用,於每年過完年後第一次開市時,同樣來個祭典,希望財源廣進,生意興旺。他們祭拜的對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公。這一祭禮稱為「牙祭」或「做牙」。


  這一天,莆仙本地的婦女們都會準備各式供品去供奉土地公。一般多見的是用豬肉、白粿、油豆腐和水果、糕餅、米酒等,並點上香燭,燃送金紙、貢銀,祈求土地保佑。


「婆姐做牙」習俗

在莆田山區和沿海一帶,民間還有為「婆姐做牙」的風俗。仙遊一帶稱為「安婆媽」。「婆姐」即嬰兒的保姆之神。凡家有嬰兒的,每月初二、十六日都要為「婆姐做牙」。黃昏備辦乾飯一小碗、青菜一小碟,俗稱「菜甌飯」(小花碗盛乾飯), 在臥房前祭祀「婆姐」,祈求其照顧嬰兒睡眠平穩,飲食正常,無病無災,快快長大。若嬰兒睡眠中臉有微笑,就認為「弄婆姐」,意即「婆姐」在教嬰兒微笑。


尾牙聚餐

  農曆臘月十六,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做牙」,過了這一天即意味著平安地過了一年,所以一般看作是一種福氣,有「尾牙吃歡喜」的說法。

多數企業、機關、學校、公家部門,保留了古時「牙祭」傳統,都會宴請員工,一些公司還會舉辦各類活動或進行抽獎、模仿秀、魔術或者藝人獻唱等餘興節目,俗稱「尾牙秀」。尾牙當天企業老闆也會對員工發放工資和年終獎金。一般來說,當年積欠的薪水,都要在當天全部發放。


年會的人和同事領導歡聚一堂,熱熱鬧鬧地喝酒抽獎,沒有年會的人和家人朋友共享盛宴,其樂融融地聊天吃食。

尾牙到了

你今天怎麼度過呢

莆田的過年習俗拉開序幕

關鍵字: